1,脾氣虛證
氣虛證壹般指脾氣虛、運化失職,以納差、腹脹、便溏、氣虛等癥狀為主要表現。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或節食、腹脹、食後腹脹、便溏。主要是飲食不當或者不規律。在治療上,用六君子湯、沈淩白術散等。可以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砂仁等藥物也可煎服調理。
2.脾虛氣滯證
脾虛氣滯證又稱中氣郁結證,是指脾虛、擡不起、情緒低落的證候,以頭暈、腹瀉、腹脹、內臟下垂、氣虛為主要表現。主要表現為頭暈、腹瀉時間延長、腹脹,尤其是飯後。當脾氣虛進壹步發展或腹瀉持續時間較長時,會損傷脾氣,清陽沈下,容易導致脾虛氣滯。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也可用黃芪、人參、當歸、白術、升麻等藥物煎服調理。
3.脾陽虛證
脾陽虛證是指脾陽不足,由溫運虛、內生陰寒所致,以納差、腹脹、腹痛、便溏、陽虛為主要表現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溫壓、厭食、腹脹、便溏或消化不良。畏寒肢冷,水腫,白帶過多,尿少。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損傷脾陽,削弱中焦陽的溫補能力,進而出現脾陽虛的癥狀。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用幹姜、附子、人參進行調理。
4.脾不統血證
脾不統血、不攝血證是指脾虛、血統異常、血溢的證候,主要表現為各種出血和脾虛癥狀。主要表現為各種出血,如便血、尿血,女性月經過多、崩漏等。伴有少食、便溏、疲倦、氣短、懶惰、面色蒼白。歸脾湯可以調理治療,白術、黃芪、木香、酸棗仁、龍眼肉也可以。
此外,還可以在中醫科進行艾灸、針刺足三裏、舒威、太沖穴等穴位,沿胃經、脾經按摩也可作為輔助治療,改善脾虛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