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文獻陰虛黃疸伴脾虛濕阻證【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脾虛濕阻證陰黃定義【1】指脾虛濕阻,面色蒼白,皮膚蒼白,甚至四肢呆滯無神,心悸氣短,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細。
4陰黃、脾虛濕盛證的癥狀陰黃、脾虛濕盛證的患者,面色萎黃,甚至四肢晦暗無光,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大便溏薄,舌苔薄,脈細[3]。
5證候分析黃疸時間長,脾虛血虛,濕滯殘[3]。
6治療陰黃、脾虛濕困證6.1治療陰黃、脾虛濕困證應健脾養血,利濕退黃[3]。
6.2食療6.2.1推薦食材脾虛濕盛證患者宜食黃芪、生姜、白術、當歸、白芍、甘草、大棗、茯苓、黨參[3]。
6.2.2推薦食療處方[3]
1.黃芪猴頭湯(養生藥膳):猴頭菇150g、黃芪30g、嫩雞250g、菜心100g、清湯750g、精鹽5g、料酒15g、蔥20g、姜65438。猴頭菇洗凈後放入盆中用溫水泡發30分鐘左右,取出切去底部木質部分,洗凈切成厚0.2cm的大塊,猴頭菇水用紗布過濾備用;將黃芪洗凈,切成斜切片;將雞肉切成長約3cm,寬1.5cm的長方塊;蔥、姜切片;油菜心用清水洗凈備用。鍋熱時加入豬油,將姜、蔥、雞塊煸炒,加入精鹽、料酒、猴頭菇致水、黃芪和少量清湯,用武火煮沸,再小火煨約1小時,再將猴頭菇片再煮10分鐘。先將雞塊撈出放入碗中,再將猴頭菇片撈出蓋好。在湯中加入菜心、味精、胡椒面,煮壹會兒。
2.豬蹄黃芪曹彤湯:豬蹄1,黃芪30g,曹彤10g。將豬蹄用文火煮6小時,晾涼,然後去油,加入黃芪和通草,再煮半小時,取出黃芪和通草,吃肉喝湯。
7關於黃疸黃疸(黃疸[1][4])是病名[5]。指以面黃、體黃、小便黃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4]。古時候也叫黃陂[6][5]。黃眼睛的主要特征,尤其是黃疸[7]。主要是脾濕胃熱,肝膽熏蒸,膽汁不循正常途徑溢入皮膚所致[6]。黃疸可分為陰陽、臟腑和腑臟[5]。《醫案黃疸臨床指南》:“黃疸、目黃、體黃溺黃之亦稱,病因濕,有陰陽,臟腑不潔。黃洋治作品,濕從火化,血瘀而熱於室,膽熱而津液排出...熏蒸抑郁,侵肺會使身目發黃,膀胱發熱,溺色轉紅,黃如橙,陽主光,在胃中得治。陰黃之功,濕自冷水,脾未化為熱,膽汁被濕所阻,染於脾上,泡於肌中,溢於膚上,色如熏黃,陰主郁結,治於脾中。”
黃疸壹般分為陽證和陰證兩大類,分別稱為陽黃和陰黃[6][5]。陰黃指黃疸表現為濕滯,正氣不足,病程長,皮膚、鞏膜黃暗如煙[1]。由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或肝郁血瘀所致,病程長,起病慢[3]。黃疸分五型,三十六型,二十八型[5]。
《黃帝內經·蘇靜文平仁氣象論》:“溺黃池者,臥之,黃疸也。”“眼睛發黃叫黃疸。”
《黃帝內經·靈樞論疾病診斷尺》:“身痛色黃,牙黃,手指甲黃,黃疸。”
黃疸要早發現早治療。《金匱要略》提出:“黃疸要治18天,10天以上難治。”這說明經過適當的治療,黃疸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退。如果陽性無敵,病情加重,就比較難治療了。
黃疸急性期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黃疸可見於西醫的肝細胞損傷壞死、膽道梗阻、膽汁淤積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溶血性黃疸[5]。膽汁性黃疸、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都屬於黃疸的範疇。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膽囊炎、膽結石、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黃疸綜合征可參照治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