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名博·羅惠
別名小號梗、三錢三世、泡桐豬和博羅管。
它來自博落回(Willd。)R. Brown,罌粟科博落回屬植物,作為全草使用。秋收曬幹。
性苦性寒。有大毒。
功能主要用於祛風解毒、散瘀消腫。可用於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癰癤、下肢潰瘍(鮮品搗碎外敷或研末敷患處)、* * *滴蟲(開水沖服* * *)、濕疹(開水狀)、燒傷(研末敷患處)。並能殺死蛆蟲。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註意不要口服。
備註:(1)小果博落回(馬克西姆。)fedde在形態上是類似的。也用作博落回的藥。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回到*的字典。
來源《本草》
音名博·羅惠
別名:淫羊藿(酉陽雜)、喇叭草、布勒會(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號簡稈(湖南野生植物)、喇叭青(土壤農藥記載)、地龍(山楂,廣西中藥)、山喇叭、山麻骨(中國土壤農藥)。吳彤(杭藥用植物誌)、通海、泡桐竹、邊天蒿、田童大黃(湖南藥用植物誌)、土巴王(江西民間草藥處方)、舒同(江西醫藥(7): 371,1966)。
來源是罌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全草和根。5月~ 65438+10月收獲。
原形多年生草本,1 ~ 2米高,全為白色粉末,折斷後流出黃色汁液。莖呈圓柱形,中空,綠色,有時呈紫紅色。單葉互生,寬卵形,長15 ~ 30厘米,寬12 ~ 25厘米,5 ~ 7或9裂,裂片上有不規則波狀齒,頂部綠色光滑,底部白色,有密密的細毛;葉柄長5 ~ 12 cm,基部膨大托住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2,白色,倒披針形,邊緣膜質,早落;無花瓣:雄蕊多,花絲細而扁平;雌蕊1,子房倒卵形,平,短花柱,柱頭2裂。蒴果下垂,倒卵形,長方形,長約2厘米,寬5毫米,扁平,紅色,表面有白色粉末,花柱宿存。4-6粒種子;長方形,棕色,有光澤。花期從6月到7月。掛果期為8月~ 165438+10月。
棲息地分布生於山坡、路旁、溝渠,分布於長江流域中下遊。
化學成分包括血根堿、白屈菜紅堿和博落回。此外,還分離了原阿片堿、α-別隱品堿、血根堿氧化物、B堿和C堿。從全草中分離出氯氮平、α-別隱品堿和另壹種α-堿。
藥理作用
1的驅蟲效果
博落回中的三種生物堿具有殺線蟲作用;對某些細菌和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2殺蛆效果
博落回有殺蛆、抑制蠅卵孵化的作用;殺蛆功效以葉和果皮最強,莖次之,根最弱。其功效不因幹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是生物堿。
有毒的平菇含有很多生物堿,毒性很大。文獻中已有不少口服或肌肉註射後中毒甚至死亡的報道,主要引起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動物實驗也證明,兔耳靜脈註射博落回註射液可引起心電圖T波倒置,可出現多源性多發性室性早搏伴短暫陣發性心動過速。阿托品有拮抗作用。
性品味
硬,溫,有毒。
1《本草筆記》:“有大毒。”
2《四川中藥誌》:“味苦,性溫,毒性大。”
3《湖南藥理學》:“辛,寒,微毒。”
功能指示
消腫,解毒,殺蟲。治療手指癤、膿腫、急性扁桃體炎、中耳炎、滴蟲病、下肢潰瘍、燙傷、頑癬。
1江西民間草藥:“治疥瘡、頑癬、禿頂,用醋泡葉七八天,研杵敷患處,每日壹換。”
2廣西中醫記載:“跌打損傷外治。”
湖南藥理學:“祛風解毒,行氣消腫,殺蟲。”
外用用法用量:搗固;加水煎煮,熏蒸,清洗或研磨,敷用。
註意本品有毒,慎用。
附加處方
1治療惡性瘡、疥瘡、腫瘤、息肉、白癜風、毒毒、流毒,患過瘡、瘺者:博落回、百丈青、雞桑灰。最後壹次申請。(《本草綱目》)
2手指癤子的處理:壹波回落到根部皮膚,落在地上同等拱起根部。加少許鹽,用濃茶汁搗成糊狀,敷在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2號桐子(帶莖葉)壹把,水煎後熏洗15分鐘左右,然後將煎好的葉子貼在患指上,每日兩三次。對於早期炎癥患者,通過反復熏洗三到六次治愈。如果已經化膿,必須切開排膿,不適合這個藥。(江西醫藥(7): 371,1966)
3治疥瘡:博落回全草,灼燒,研成細粉,塗於瘡面,或用香油擦之,或用豬油搗成糊狀敷之。(《江西民間驗方》)
4治療下肢潰瘍:用博落回水煎服並沖洗;另外兩片葉子,中間放白糖,放在鍋裏蒸幾分鐘,取出患處,每天換壹次。博落回(鮮根)兩公斤,煎稠汁,調燭油敷於傷口周圍,用紗布包紮。
5.中耳炎的治療:博落回用白酒研磨,澄清後用燈芯撒入耳中。
6.治瘰(痢疾):先剃發,再用博落回22兩,明礬12兩,煎服,水洗,每日壹次,連服七日。
7控水火燙:將博落回根研磨成粉,塗棉籽油。(江西本草手冊以下4方出版)
蜈蚣、黃蜂咬傷的處理方法:取新鮮博落回莖,折斷,黃色汁液流出,用汁液塗抹患處。(《江西民間驗方》)
臨床應用
1用於治療各種炎癥。
博落回註射液肌肉註射,成人2 ml,每日2 ~ 4次;兒童0.5 ~ 1.5 ml,壹日兩次。已用於大葉性肺炎、小兒肺炎、急性扁桃體炎、上熱病、支氣管肺炎、耳下腺炎、急性闌尾炎、深部膿腫、膽道蛔蟲癥、膽囊炎、外傷、小腿潰瘍、脈管炎、不完全性腸梗阻、產褥熱、各種中小手術患者300余例,90%以上有預防或控制感染的作用。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博落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誌賀菌、變形桿菌、傷寒沙門氏菌、宋內誌賀菌、炭疽桿菌、福氏誌賀菌、綠色鏈球菌高度敏感。對鮑氏誌賀菌、大腸桿菌和大腸桿菌樣細菌中度敏感;它對綠膿桿菌不敏感。
2.治療滴蟲病。
將鮮角(博落回)的莖葉切碎,加水煮沸成每毫升含生藥25克的浸膏。用300 ~ 500ml的1: 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嚴重者用50%的羊角溶液)沖洗* * *壁,然後用蘸有藥物的棉簽反復擦拭* * *壁2 ~ 3次,或留下含藥的棉塞。每日敷藥1 ~ 2次,7 ~ 10天為壹療程。療程結束後,連續3天進行標本鏡檢,觀察療效。治療時機以月經期後為佳。壹般3個療程就能治愈。* * * 132人接受治療。壹個療程後,所有癥狀消失,所有分泌物鏡檢轉陰。顯微鏡觀察,角桿提取液滴在含有滴蟲的載玻片上後,滴蟲立即死亡。但滴加卡巴松和甲硝唑2小時後,滴蟲仍有活性。證明角桿提取物是壹種具有較強抗滴蟲作用的藥物。
摘自*字典
博羅惠《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伯生於江南谷。莖葉似麻,莖中空,吹之聲似博落回。如有黃汁,藥者必死,不準入口。
音名博·羅惠
英文名Pink Plumepoppy Herb
粉紅色的李子皮
別名:淫羊藿、喇叭草、布勒灰、喇叭棒、地龍、山蒿劍、麻骨、猞猁竹、孔草草、角螺錘、喇叭竹、麻管、三錢三、桐子、番牛白、獅爪、通海、泡桐竹、扁田蒿、田童大黃、兔兔。
來源
藥材來源:罌粟科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的根或全草。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1。博落回。博落回。] 2.小果博落回(Maxim。)Fedde【小果錐花。]
采收與貯藏:秋冬采收,根莖與莖葉分離,曬幹。把它放在幹浴池裏。罕見的使用可以隨時服用。
原來形狀
1.博落回是壹種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灌木狀基部,高度為1-4m。用乳黃色紙漿計。根莖粗壯,橙紅色。莖綠色或紅紫色,中空,粗1.5cm,上部多分枝,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12厘米;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5-27厘米,寬5-25厘米。,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有易脫落的細絨毛,有白色粉末,基脈通常5。
有波狀或波狀邊緣的牙齒。大圓錐花序,多花,15-40厘米長,生於莖或枝的頂端;花梗長度2-7毫米;苞片狹披著形狀;萼片狹倒卵形,長圓形,舟狀,黃白色;花瓣無;雄蕊24-30,花絲絲狀,花藥狹窄和條狀,與花絲等長;子房倒卵形,狹倒卵形或者倒披針形,無毛。雨果呈倒披針形,扁平,長約2厘米,寬約5毫米,表面覆蓋白色粉末。種子通常4-8粒,卵圓形,種皮蜂窩狀,有雞冠狀突起。花期6-8月,結果期7-65438+10月。
2.小果博落回,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1-3m高,覆蓋白色粉末。根粗,黃褐色。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
含有紅色和黃色的牛奶。葉圓形,心形,長5-20厘米,寬4-16厘米。基部心形,邊緣掌狀5-7裂或淺裂。裂片有不規則的波狀齒,下側布滿白色粉末和卷曲的短絨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5-40厘米;萼片2,瓣狀,倒披針形,黃綠色,早落;雄蕊8枚以上,花絲絲狀,長約65438±0毫米,花藥線形;雌蕊1,子房長橢圓形,花柱短,分枝2裂。南瓜果實下垂,扁平,近圓形,花宿存。1種子,橢圓形,黑色。花期為6-7月,結果期為7-8月。
棲息地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50-830m的丘陵或低山、灌叢、草叢、村邊或路旁。
2.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河流、溝岸、路邊等地。
資源分布:1。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省、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布於陜西、甘肅、江蘇、河南、湖北、四川。
培養
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寒耐旱等生物學特性。我喜歡晴天。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肥沃,沙土,粘壤土生長較好。
栽培技術,種子繁殖。9月果實成熟時,剪去枝條,曬幹,脫粒。春播,行距40-60厘米。為了播種均勻,種子可以和細土混合。播種後壹定要保持土壤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