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白頭翁湯
源《傷寒論》
由白頭翁16g、黃連6g、黃柏6g、秦皮9g組成。
功能發汗解表,止咳平喘。
適應癥:大葉性肺炎。癥狀:高熱出汗,氣短,痰銹,喜冷飲,大便幹燥,舌紅,苔黃膩,脈數。
方傑白頭翁和秦皮涼血解毒;黃連、黃柏為祛濕清熱。
用法:用藥液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壹次。
方格清肺湯
來源“新中藥”
它由丹參30g、毛冬青30g、桃仁15g、赤芍15g、牡丹皮15g、生地20g、川芎10g、柴胡9g、紅花9g、枳殼9g、甘草6g組成。
功能活血化瘀,清熱化痰。
適應癥:病毒性肺炎。癥狀:發熱,頭痛,乏力,咳嗽有黃痰,胸悶,氣短,紫紺,舌質暗紅,苔黃膩,脈滑。肺部聽診可聽到濕羅音。
丹參、赤芍、牡丹皮、毛冬青、生地涼血解毒方劑;桃仁、川芎、紅花活血化瘀;柴胡、枳殼能升肺氣。
用法:用藥液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壹次。
方三清肺化痰湯
消息在人們中間傳播開來。
它由金銀花12g、連翹12g、薄荷6g(下)、荊芥6g、杏仁10g、冬瓜子12g、薏苡仁12g、桃仁6g、黃芩10g和浙貝母65400組成。
清熱化痰之功。
肺炎的跡象。
方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杏仁、冬瓜子、薏苡仁、桃仁、浙貝母、蘆根、黃芩可清熱化痰;薄荷疏風清熱;荊芥有溫解。
用法:將藥物用水浸泡30分鐘,再用文火煎制30分鐘,每劑兩次,將煎好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量,分早晚服用。
註意:熱了就加石膏;口渴和花粉;哮喘加桑白皮;便秘增加黃色;濃痰蕎麥。
方四解熱平喘湯
消息在人們中間傳播開來。
由麻黃6-15g(先炒)、石膏30-90g(先炒)、蘆根30-60g(先炒)、杏仁10-15g、金銀花15-30g、連翹18g組成。紫蘇葉10 ~ 15g,蟬蛻6 ~ 9g,柴胡15 ~ 30g,甘草6 ~ 10g。
功能清肺熱,宣肺平喘。
適應癥:大葉性肺炎。
方傑黃馬、石膏、杏仁宗麻杏石幹湯,宣肺清熱;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黃芩、薏苡仁、前胡清熱化痰;蘆根潤肺生津;蘇葉溫心傑彪;蟬清火,利咽;柴胡用於誘導藥升,解肌,退熱。
用法:先將石膏、麻黃、蘆根煎30分鐘,再將其余藥物浸泡30分鐘,再壹起煎30分鐘,每劑兩次,濾出藥汁300毫升。每日1劑量,分3次溫服;病情嚴重者,每日2劑,分4 ~ 6次溫服。
按照說法,便秘增加黃色;惡心嘔吐加竹茹、半夏;高熱加安宮牛黃丸;高熱驚厥加羚羊角、鉤藤、白芍。服藥後,輕微出汗會增加劑量。如果出汗過多,下次會減少劑量。如果退燒了,杏、蘇、柴的數量也會相應減少。不要服用太多溫心的產品,以免多汗傷津液,有助於內熱。
防己北龍銀黃湯
來源:甘肅中醫
它包括金銀花30克、連翹10克、知母10克、浙貝母10克、地龍10克、甘草10克、黃連5克。
功能:宣肺平喘,清熱化痰。
適應癥:支氣管肺炎。癥狀有高熱、煩渴、咽痛、咳痰、咳嗽、喘息,甚至鼻激越、面、口、唇發紺。
支氣管肺炎的方劑屬於中醫“肺炎咳嗽”範疇。肺氣郁結是其主要病理機制,痰熱是其主要病理產物。方中金銀花、連翹涼透,清熱解毒,重用金銀花意在清熱解毒,抑菌抗病毒。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藥理實驗證明,黃連對多種細菌和流感病毒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復方後抗菌效果明顯提高。知母清熱養陰;浙貝母、地龍和甘草。其中地龍解毒能力強,有明顯的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鎮靜抗驚厥作用,有防止肺炎喘咳所致厥陰變化的作用。金銀花、連翹、知母、黃連為“熱”字設計,川貝母、地龍、甘草為“痰”字設計。
用法:水煎服,分次溫服,每日65438±0劑。
防六龍虎湯
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由麻黃5克,石膏10 ~ 15克,知母10 ~ 15克,杏仁10克,地龍10克,甘草15克組成。
功能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適應癥:支氣管肺炎。
防己龍虎湯由麻杏石幹湯、白虎湯、地龍組成,其中石膏、知母對細菌、病毒、支原體有廣譜治療作用。杏仁、甘草能化痰止咳;麻黃、地龍和甘草具有抗過敏、抗痙攣和平喘的作用。諸藥配伍,具有清熱解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標本兼治的綜合功效。
用法:水煎服,分次溫服,每日65438±0劑。
方芪麻杏芩柴湯
來源“新中藥”
它由麻黃5-10克、川貝母5-10克、天竺黃5-10克、牛蒡子5-8克、桔梗5-8克、知母5-8克、法半夏6-8克、苦杏仁6-10克、柴胡8-8克組成。
功能清肺熱,宣肺平喘。
適應癥:支氣管肺炎。
為了解決小兒肺炎因風熱犯肺,抑肺氣的問題,應根據病因選用辛涼清熱解毒的藥物。在這個前提下,解決肺氣郁結和陽虛氣不和的問題是最重要的。麻杏石幹湯以辛涼宣肺為主,小柴胡湯以樞少陽為主。二者並用,肺氣疏泄,少陽氣正常樞轉,使全身氣機升降開合功能恢復正常。另壹方連翹、板藍根辛、涼、邪、熱;牛蒡子、桔梗宣肺利咽;知母、川貝、天竺黃清熱化痰止咳;半夏、茯苓用於祛濕化痰。
用法:水煎服,分次溫服,每日65438±0劑。
防癆肺炎合劑
來源“新中藥”
由石膏30克、炙麻黃9克、桑白皮12克、栝樓20克、青天葵12克、天竺葵12克、苦杏仁9克、桃仁9克、地龍12克、甘草6克組成。
功能:清肺化痰,宣肺止咳,平喘。
適應癥:支氣管肺炎。
《方傑方》石膏清氣清熱,甘寒生津;龍葵能清除肺中充血的空氣,味甘、涼、無毒,能祛邪不傷正氣。苦杏仁、麻黃能宣肺透邪,平喘止咳;增加黃色的目的是促進肺氣在上部,促進付琪在下部。壹旦行氣,就能疏通氣機,使肺氣得以放松,痰熱得以泄出。桑白皮、天竺黃、瓜蔞能清肺化痰;地龍祛風解痙平喘;桃仁活血化瘀,能止咳平喘;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配伍及全方,達到清熱、平氣、降肺、平喘、止咳的功效。本方促進清熱,旨在挫敗熱勢,保存正氣。
用法:煎汁90 ~ 120m 1,分2 ~ 3次服用,每日1劑。水煎分次溫服,每日1劑。
方九沙參麥冬湯加減
來源《河北中醫雜誌》
由沙參8-12g、麥冬8-12g、百合8-12g、桑葉6-10g、白扁豆6-10g、杏仁6-10g、桔梗6-6500組成。
功能:滋陰潤肺,清肺化痰。
主治:支氣管肺炎,氣陰兩虛。
雖然風熱、毒邪是主要致病因素,但溫熱之邪易傷津耗氣,小兒陰氣常不足,故臨床發現肺炎早、中、恢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陰損。所以不能籠統的清熱解毒,減少不良反應,平喘。肺有華蓋,百脈,喜濕惡燥,是最常見的疾病。治愈它的唯壹方法就是滋潤它。所以用桑葉、地骨皮清肺熱,止咳平喘;百合、沙參、麥冬、玉竹滋陰潤肺;山藥、白扁豆益氣養胃;杏仁、烤枇杷葉潤肺化痰;百部、桔梗清肺化痰。本方適用於氣陰兩虛型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應用隨證加減:熱重陰傷者加石膏12 ~ 18 g,竹葉6 ~ 10g;慢性病患者加太子參6-10克、山藥6-8克、白術6-8克;痰多者加桑白皮、枇杷葉6-8克。
用法:水煎取汁100 ~ 200毫升。分2 ~ 3次服用,每日1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