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是拖延癥。
很多人認為感冒是可以自愈的小病,所以不管癥狀的嚴重程度,都把感冒帶在身上。這樣壹來,原本三到五天的感冒療程,通常會延遲十天半月。正氣不足的人無法驅邪,所以會咳嗽。
二是亂用藥。
因為很多人冬天感冒後以為是感冒,盲目吃壹些溫熱的感冒藥,結果反而更糟。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要講壹講如何分感冒。
感冒的類型非常不同:
1,寒寒
大部分是由於疲勞、休息不足,或者壹陣涼風,突然到了寒冷的環境中而引起的感冒。此時流涕、頭痛、怕冷怕風、舌苔不明顯或薄白,可伴有輕度發熱、腹瀉。醫生的癥狀大多是風寒感冒。
2、外寒內熱
如果妳經常呆在溫暖的環境中,或者吃羊肉和牛肉等溫暖的食物,很容易患這種類型的感冒。
外感感冒:感覺怕冷怕風,清鼻涕咳嗽。內熱:痰黃粘稠,咽喉紅腫疼痛,舌苔黃,舌紅。還伴有發熱、口渴、便秘等癥狀。
3、氣虛寒
常伴有氣短、乏力、多汗、食欲不振等氣虛表現。壹吹冷氣就容易不斷打噴嚏,然後鼻塞、低燒、乏力等等。這種感冒在體質虛弱的人身上更常見。平時經常感到氣短乏力,動則出汗,容易反復感冒。
4、感冒時
也就是西醫所說的流行性感冒,又稱“流感”。起病迅速,病情嚴重,常伴有高熱、畏寒、劇烈頭痛、四肢疼痛、乏力、舌紅、苔黃、脈強。對於兒童、老年人或體弱患者,嚴重的流感可能會誘發熱性驚厥、肺炎,並導致心臟損害。因此,對於重癥流感患者,應及時就醫,積極進行退熱治療和抗病毒治療。
不同藥物之間存在差異:
普通感冒雖然是自限性疾病,但是7-10天可以自愈。輕者只需註意休息,註意保暖,多喝水即可恢復。
癥狀明顯者,可適當服藥緩解癥狀。如果高燒不退,全身癥狀明顯,影響日常工作時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所以,如果只是簡單的根據自己的感冒癥狀來確定自己的癥狀,就可以“對癥下藥”,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從而加快自己感冒的改善。
寒寒:
中成藥:風寒感冒顆粒、方靜顆粒、桂枝合劑、九味羌活丸等。
簡單藥方:蘇葉姜湯水,祛風散寒。
做法:取紫蘇葉3~6克,切成細絲的生姜壹大塊,紅糖半湯匙。全部倒入帶蓋容器中,加入開水沖泡,加蓋燜15分鐘,趁熱食用。然後,被子微微出汗,休息了2個小時。
如果只是清水流鼻水,痰稀或白,就用小青龍湯,吃2元就好。
外寒內熱
中成藥:防風童生丸、大青龍湯、宣肺止咳顆粒。
處方簡單:紫蘇吳梅麥冬湯
做法:紫蘇9克,烏梅3片,麥冬3克,水煎服,趁熱服用。如果出汗,註意保暖,不要再吹冷氣。
氣虛寒
中成藥:玉屏風散、人參敗毒散。
治療氣虛感冒的根本是改善氣虛體質。
對於這類人,可定期服用玉屏風散(防風、黃芪、白術按65,438+0: 65,438+0: 2的比例配制)或玉屏風顆粒,益氣固表。當身體抵抗力增強,感冒自然會減少。
流行感冒
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靈甘陽毛片、抗病毒口服液。
對於重癥流感患者,要及時就醫,積極進行退熱治療和抗病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