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原是無錫雷尊寺的道士。他從小受到四句無棣小山歌、長調敘事曲、灘泉、談因果、竹樂等地方音樂的影響,非常熱愛音樂。在父親的教導下,十六七歲就學會了結構復雜、技法多樣的梵文,彈、奏、唱、讀樣樣精通,能夠正式參與道教禮樂的演奏。壹年過去了,阿炳的情況急轉直下。
先是因為吸鴉片等不良嗜好而窮困潦倒,然後又患上眼疾,相繼失明,再後來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
底層的生活使他歷盡人間的艱辛,飽嘗舊社會的辛酸和屈辱。而才華出眾的阿炳卻常常通過演奏二胡、琵琶、新聞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來揭露當時的黑暗。他通過音樂反映了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創作出了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在眾多的表演形式中,人們對“二泉映月”的內涵眾說紛紜。聽《二泉映月》是無憂無慮的,融入其中之後,真的覺得更加珍貴,回味悠長。在這悲傷而深刻的音樂中,它不僅透露出悲傷和高度憤慨的情緒,而且寄托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期望。
整首歌的主題時而寧靜時而躁動,使得整首歌時而深沈時而激越。同時,隨著音樂本身的陳述、延伸和擴展,阿炳的感情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達,深刻地展現了阿炳壹生的辛酸、不公和怨恨,也表達了他內心的開放和對人生的深刻體驗。
《二泉映月》是阿炳創作並親自演奏的。阿炳的演奏技巧是其二胡藝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細膩深刻,瀟灑自如,渾厚有力,剛柔相濟,感人至深。他的民樂修養之廣博,演奏技巧之高超,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
演奏歌曲時,他運用二胡的五個位置,配合各種弓法的變化,在變奏中起伏,與情景交融,將意境表現得極其深刻,抒情性極強。
百度百科-二泉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