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產後如何恢復子宮,如何促進子宮的恢復。

產後如何恢復子宮,如何促進子宮的恢復。

女性朋友生完寶寶後會多處受傷。自然分娩後女性的子宮會受到損傷。平時在飲食上要多註意補血益氣,促進子宮的恢復。我們不應該急躁,這需要壹些時間。

產後如何恢復子宮

1.產後排尿要及時。

產後及時排尿,以免使膀胱充氣或經常處於充氣狀態。

2.產褥期應避免長時間臥位。

產後6-8小時,產婦第二天即可坐起下床,有利於身體功能和體力的恢復,有助於子宮恢復和惡露排出。臥床休息時盡量左臥或右臥,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斜,就要做膝胸臥位來矯正。

3.妳應該在分娩後哺乳

母乳餵養不僅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寶寶的吮吸刺激也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恢復。

4.註意陰部衛生

產後註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癥,進壹步影響子宮恢復。

5.多做有利於子宮恢復的運動。

①腹肌練習

平躺在床上,膝蓋彎曲,雙手放在腹部。收縮臀部,背部抵住床面,然後放松,重復多次。

②胯部牽引

平躺,壹條腿彎曲,另壹條腿伸直屈腳,也就是腳後跟用力向前拉長這條腿,再收縮縮短。註意不要彎曲膝蓋或拱起背部。

③仰臥起坐

仰臥,膝蓋彎曲,雙臂平放在大腿上,擡起頭和肩膀,讓雙手接觸膝蓋。

④臺階運動

仰臥後,可以把腳向前伸,也可以擡起腳上下踏步。

⑤走秀練習

雙手放在膝蓋上,背部挺直,雙手與肩膀垂直。將壹條腿向前彎曲,使膝蓋接觸額頭,然後將腿向後向上伸直,擡頭伸頸,註意從頭到腳形成壹條直線,保持幾秒鐘,放下。然後交替做另壹側。

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1,促進子宮恢復應多休息。

為了促進子宮的快速恢復,如果發現惡露增多,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活動量,不要過早從事體力勞動,特別是不要提重物,不要長時間站立,不要長時間下蹲。這些動作容易造成產後子宮脫垂。

2、促進子宮恢復應保持清潔。

產後每天要用溫水清洗外陰,清洗外陰的惡露和汙垢。

3、促進子宮恢復可以按摩子宮+母乳餵養。

如果子宮收縮不佳,在產後早期按摩子宮底部,刺激子宮肌肉收縮,這是最自然的方式。另外,讓寶寶盡早吃母乳也可以刺激子宮收縮。頻繁吸吮引起生理反射也能加速子宮的恢復。對於不母乳餵養的新媽媽,可以通過乳房按摩或熱敷達到同樣的效果。

4.可以服用益母草制劑促進子宮恢復。

產後適當服用益母草制劑,有利於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子宮恢復,減少惡露排出,縮短惡露排出時間。如果產後42天惡露仍存在,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5、促進子宮恢復可服用子宮收縮劑+生化湯。

為了防止產後出血,醫生通常會進行子宮收縮。除了西藥,中國民間自古流傳的生化湯也有祛瘀活血的功效,可以促進子宮恢復。產後子宮有自然收縮出血的機制。壹旦出現產後出血過多的情況,最好的選擇是使用子宮收縮劑,因為這樣會起效更快。就中醫而言,瘀血流出後子宮會自然收縮,所以生化湯更適合產褥期保健。

6、促進子宮恢復應及時排尿+子宮恢復練習。

通常在術後24~48小時,膀胱肌恢復收縮和排尿功能後拔除導尿管。拔管後新媽媽要在產後2小時排尿。如果膀胱充氣或經常充氣,容易導致尿路感染。產褥期盡量不要長時間臥床。產後24小時後,新媽媽可以下床做壹些子宮恢復運動,比如做腹式深呼吸,或者產後壹周躺在硬板床上擡腿提臀,這些都有助於子宮的恢復。

如何判斷子宮是否已經恢復?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檢查剛出生的子宮底部,從肚臍可以摸到,兩周左右不能摸到子宮,除非是長子宮肌瘤。

2.產後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微紅,最後無色。但如果子宮過度後縮,產後惡露不易排出,就會影響子宮的恢復。

註意:如果確診為子宮後傾,每天兩次胸膝臥位,每次15 ~ 20分鐘即可糾正。

產後多久恢復子宮?

女性懷孕後,子宮會變得比懷孕時大幾十倍。產後子宮恢復需要壹段時間。那麽產後多久才能恢復子宮呢?壹般來說,產後子宮恢復到原來的大小大約需要6-8周的時間。產後子宮恢復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子宮體的恢復、宮頸的恢復和子宮內膜的恢復。

1,子宮體的恢復,胎盤娩出後,子宮收縮,立即變小。壹個堅硬的球形子宮體可以扣在腹部,她的上緣和臍帶在同壹水平線上。然後宮底高度平均每天下降65438±0 ~ 2cm。產後10 ~ 14天,子宮完全下降到小骨盆內,然後腹部摸不到子宮。產後6周左右,子宮基本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2、宮頸內卷,分娩末期,由於宮頸充血水腫,變得很軟,像裙子壹樣皺。1周後,宮頸初步恢復。產後7~10天,宮頸內口閉合,不易將指尖伸進去。產後4周左右,宮頸基本恢復正常大小。由於分娩過程中的損傷,經產婦的宮頸外口不再是圓形的,而是變成了橫裂。

3、子宮內膜修復,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蛻膜組織的碎片也隨惡露排出。子宮內膜基底細胞增殖修復,新的子宮內膜覆蓋整個宮腔。這個修復過程是漸進的。產後約10天,除胎盤附著面外,宮腔其他部位均被新生子宮內膜覆蓋;胎盤表面的修復要慢很多。產後胎盤附著面面積約手掌大小,產後2周末直徑縮小至3~4 cm,產後6~8周可完全修復,不留疤痕。

  • 上一篇:栗子怎麽剝?
  • 下一篇:淚囊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淚囊炎和淚囊炎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