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5年4月-18來源:未知。評論和收藏數量:132。
江蘇醫藥經驗交流2000年第26卷第9期
作者:朱明鋒
單位:(214005無錫市肺科醫院胸外科)
我院1987 ~ 1997手術治療肺結核空洞性病變32例。分析如下。
臨床資料
1.壹般資料:32例中,男性21,女性11。年齡29-62歲,平均39歲。病程2個月至23年,平均43個月。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27例,發熱11例,咯血13例,胸痛4例。
x線特征:16薄壁空洞,8纖維空洞,8幹酪樣空洞。其中5例腔內有典型的球形陰影,球體頂部與腔內壁之間有新月形半透明區。
3.術前用藥及痰檢:本組28例術前確診為空洞型肺結核,接受4 ~ 9種壹線、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5個月~ 16年,平均27個月,其中15例有不同程度耐藥(46.88%),20例術前痰菌陽性(62.5%)。
手術原因:20例術前診斷為空洞型肺結核,長期治療後痰菌反復陽性。空洞型肺結核合並曲黴菌感染及反復咯血5例。4例術前誤診為肺癌。3例反復大咯血,內科治療後空洞無變化。
5.手術方法:肺段切除2例,肺葉切除22例,上葉加下葉切除2例,中、下葉切除3例,右肺切除3例,包括同期或二期部分胸廓成形術4例。
6.術後病理:32例空洞型肺結核中,纖維空洞9例,多發空洞3例,空洞內幹酪樣壞死23例,空洞周圍結核衛星竈11例,空洞內曲菌病及曲菌球形成5例。
7.術後並發癥及效果:本組無手術死亡,術後並發支氣管胸膜瘺1例,經兩階段開胸改造後痊愈。1例術後2個月復發。所有患者出院後繼續抗結核治療1年。經1 ~ 10年隨訪,痰菌陰轉率為95% (19/20),痊愈28例(87.5%)。
討論
手術作為結核病治療的壹部分,仍然是消除傳染源,解決我國部分結核病患者復治失敗和嚴重後遺癥的有效治療手段。
目前空洞型肺結核的手術指征如下:(1)初治或復治者,已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約18個月),空洞無明顯改變或增大,痰菌陽性;(2)結核陰性,但有明顯臨床癥狀者,如反復咯血、繼發感染(包括黴菌感染)等。,且藥物治療無效;(3)不能排除癌性空洞;(4)抗酸菌不典型、化療效果差或耐藥率高的患者。
長期或不規則化療失敗的病例對結核病有耐藥性,手術並發癥高。因此,肺結核患者在經過壹定療程的藥物治療後仍無痊愈的可能且病情適合手術治療時,應勸其轉而手術治療,不失時機,以免失去有利時機。
有些結核空洞常繼發於真菌感染,形成肺曲菌球和反復咯血。這類疾病繼續抗結核治療是沒有用的,應該以手術治療為主。
當難以區分空洞型肺結核和癌性空洞時,開胸探查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是確定是否需要縱隔淋巴結清掃的可行方法。
在手術方式上,如果病變僅累及肺葉,其他肺葉未病變,則以肺葉切除術為主要手術方式,術後效果最佳。全肺切除術的並發癥和死亡率高於肺葉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後胸廓成形術的合理適應證為術中胸部汙染、術後胸部感染或支氣管胸膜瘺伴疑似感染。
/jbdq/chuan ranke/Jie heb/zdzl/2005-04-18/jbdq _ 19909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