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病原體是毛癬菌屬、毛癬菌屬和小孢子菌屬的壹些絲狀真菌。這些真菌可以形成有隔膜的菌絲,產生大小不等的分生孢子。菌絲的特點是平行分布在毛內或毛外。這些真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強,耐幹燥,只有1O0 C幹熱lh才能殺死它們。但不太耐濕熱,非常耐壹般消毒劑,對壹般抗生素和磺胺類不敏感,對制黴菌素和灰黃黴素敏感。2
奶牛和其他品種的牛最容易感染,其次是馬、狗、貓、豬和羊。病牛、隱性攜帶者、汙染土壤是主要傳染源。病牛與健康牛的直接接觸是主要傳播方式,昆蟲也會傳播疾病。該病多發於秋冬季節,有時也發生在夏季。壹般來說,沒有年齡和性別的差異,但年輕的動物通常是易感的。三
臨床癥狀真菌孢子汙染受損皮膚後,在表皮角質層中萌發,長出菌絲,使毛發脫落,形成無毛斑,從而皮膚出現粗糙、脫屑、滲出、結痂。奶牛頭部常出現病變,如眼、口、面、頸、臀、肛門等。發病初期,病皮膚上出現小結節狀癬斑,隨後擴大為原來凸起的版本,形成灰白色石棉樣厚皮病,或稱瘤塊。癬瘤小如銅幣(稱為金錢癬),大如核桃或更大,嚴重者在牛身上融合成大塊或彌漫性的癬斑。有些情況下,開始皮膚發紅,然後出現小結節和水泡,幹燥後形成小痂。病程長,發病初期和後期有劇烈瘙癢和壓痛。病牛不安、蹭、食少、消瘦、泌乳明顯減少或停止,嚴重者出現貧血或死亡。四
診斷要點壹般以典型的臨床癥狀為依據。皮損皮膚有明顯的癬斑,伴有毛發殘留或裸禿,鱗屑常結痂或皮膚皸裂變硬。有些有丘疹、水泡和表面糜爛。有許多不同的瘙癢感,可以做出診斷。必要時可刮去少量病變組織。至於載玻片,加入壹滴20%的氫氧化鉀溶液,輕輕搖動載玻片並蓋上,在火焰上微熱3-5分鐘,使其透明。在顯微鏡檢查時,可以發現各種孢子和菌絲。在鑒別診斷中,要註意與皮膚疥瘡相鑒別。皮膚疥瘡通常有劇烈的瘙癢感,皮膚上無圓形癬斑,多發生在冬末秋初。在病區用顯微鏡檢查痂皮屑可發現蟎蟲。五
采取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牛舍幹燥通風,做好牛舍和牛的皮膚衛生。養牛場發現疾病後,應對整群奶牛進行檢疫,對患病奶牛進行隔離並及時治療。被病牛汙染的牛舍和用具可用5%洗必泰、3%福爾馬林或2%氫氧化鈉消毒。飼養和管理人員應加強防護,避免感染該病。六
本病的治療,壹般先將患病部位剪短,然後用g條肥皂水或3%來蘇兒洗去鱗屑或結痂,用10%濃碘酒或酒精或洛克水楊酸鈉軟膏外敷1次/d,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