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體溫是壹個數字段而不是壹個點。這個取值範圍也隨著每個人的情況變化很大。人的自然晝夜節律通常使體溫波動0.5℃,而有些人的體溫波動約為65438±0.2℃。兒童的正常體溫略高於成人,而老年人的體溫大多低於年輕人。體溫也隨著壹天中的生理活動而變化。飽餐壹頓後,運動、日光浴和哭泣都可以提高體溫。
發燒不壹定意味著妳病得很重。發熱的生理機制其實是白細胞發現了病原體入侵者,於是釋放蛋白質,刺激丘腦下部,使體溫升高。人體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體內有很多免疫系統。
溫度越高,戰鬥力越強,很多細菌和病毒在更高的溫度下也會降低攻擊能力。人體每發燒壹次,就給了免疫系統壹次鍛煉的機會。比起壹個體溫40℃卻依然調皮搗蛋的孩子,壹個體溫38.3℃的孩子更值得我們關註。我們要註意病人的舉止和行為,不要只依賴體溫計,尤其是新生兒和老人。由於抵抗力低,即使患了嚴重的疾病,也不壹定會發燒。
吃退燒藥可能沒有幫助。兒童體溫40℃以下,成人體溫39℃以下。壹般不要急著用退燒藥。尤其是16以下的青少年,只是發燒,沒有其他不適。通常最好不要吃退燒藥。通過了解發燒的類型和發燒的程度,醫生可以更快地做出準確的診斷。
發燒很少燒壞大腦。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發燒可能會燒壞大腦。超過壹半的家長在孩子體溫達到37-38℃時給孩子吃退燒藥。要知道,只有溫度達到41.4℃,大腦才會有受損的危險。
風險,還有壹些家長誤以為發燒可能會燒成肺炎。事實上,他們把概念弄反了。肺炎可能會發燒。如果肺部
沒有感染,發燒不會燒成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