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有壹句名言:“道家養生養性之道,永遠是努力,只是太累太強,聽不見。且流水不腐,家不尷尬,故亦因其動。”
“少工作”——健康長壽的秘訣
古今中外的壽星,大多都是勤於“小勞動”的從業者。有人調查了新疆的壹些長壽者,發現73%的長壽者是長期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阿克蘇地區有10位百歲老人,其中8位是體力勞動者。廣西巴馬90歲以上的人幾乎都是體力勞動者。
全國人大代表中,曾經有壹個農民的壽星冉阿姨,晚年身體依然硬朗,能吃能睡。104歲時,她不僅下地參加勞動,還養了三頭大肥豬。她105歲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時,人們問她健康長壽的秘訣是什麽?她幽默地回答:“秘訣是每天工作,滋補品是陽光和風雨。不信,妳試試。”
她壹輩子沒吃藥,最後109歲去世。對日本部分百歲以上老人的調查也發現,75歲的占壹半,80-84歲的占三分之壹,腦力勞動者中的壽星幾乎都熱愛勞動或運動。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對王公貴族體弱多病,農民平民勤勞堅強的理論闡述得淋漓盡致。他說:
“君王和貴族就這樣守著自己的身體,豈不哉?而且它的和平居所經常遭受許多疾病。至於農民王,他壹年到頭辛勤勞動,卻從不抱怨生病。為什麽?
丈夫的風、霜、雨、露、寒、暑的變化也是此病的誘因。農民王,盛夏勞作,窮冬暴曬,筋骨受襲,皮膚受浸,霜露風化,寒暑不能毒。
現在的王公貴族都在壹個重家之下。它們出門會趁著天氣,風襲皮毛,雨遮皮毛。他們擔心的壹切都是有備而來。太多的恐懼,卻又太多的修煉,小小的失望,便寒暑入其中。是壹個善於健身的人,讓他可以放松工作,按部就班,讓他的四肢在寒暑中茍延殘喘,然後他可以身強體壯,冒險不受傷。"
中國古代300多位皇帝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雖然導致他們死亡的原因很多,但常年養尊處優無疑是重要原因之壹。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的體力勞動日益減少,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他們太安逸,活動少,導致身體各個系統器官的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
人們把壹些肥胖、四肢無力、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稱為“現代休閑病”。許多專家認為,消除“現代休閑病”的方法是“勤奮”,勞動的健身功能不容忽視。我們應該勤於參加各種生產勞動或體育鍛煉,以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
為什麽勞動有助於健康長壽?
首先,勞動可以鍛煉身體,暢通氣血,鍛煉筋骨,起到調節精神的作用。經常工作可以促進飲食的消化,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營養和代謝,增強神經和肌肉的彈性和張力。
其次,體力勞動是預防早衰的重要手段之壹。進入中年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組織器官也會衰老。經常工作的人可以增加肌肉代謝,減緩生理萎縮,從而有效地預防或延緩關節僵硬、骨質疏松等衰老現象的發生,為健康長壽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勞動也可以增長知識,積累經驗,開拓智慧。當辛勤的勞動和汗水變成無數的果實時,它能讓人心情舒暢,增加生活的情趣。勞動也可以作為壹種享受。陶淵明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述了這種心境。
勞動有益健康長壽,但要註意量力而行,勞逸結合。比如外部條件不好的時候,我們要暫時回避;長時間工作要適當休息。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由於年齡的增長,體力逐漸下降,適當降低勞動強度是合適的,“總想努力”是合適的。換句話說,工運壹定要掌握好尺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強度越大越好。那麽這個尺度怎麽把握呢?
藥王孫思邈有壹句名言:“道家養生養性之道,永遠是努力,只是太累太強,聽不見。且流水不腐,家不尷尬,故亦因其動。”
“小勞力”的道理就像“流水不腐”
“少勞動”是指不太劇烈的運動,“經常想要少勞動”是指經常鍛煉,熱愛運動,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但要記住,無論做什麽運動,“精疲力盡”和“強到無以倫比”都是不可取的。運動到汗流浹背,筋疲力盡,已經是“大勞動”了。咬著牙挑戰身體承受能力的極限,只會傷害身體。
孫思邈沒有表達養生的原則,只是用了壹個比喻。據說它的原理和“流水不腐,親戚不咬”壹樣,都是因為運動。其實這種養生方法源於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科學認識。
《呂氏春秋大禹》說:“常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藏(臟),六腑(福)。皮之欲與之比,血之欲貫之,筋骨之欲固,心之欲和,精之欲行。如果是這樣,疾病就沒有生存的地方,邪惡就沒有生存的理由。”
這段話說明,健康的人體,皮膚細膩,筋骨強健,心態平和,血和精貫穿全身,源源不斷地運行。壹旦氣血不暢,就會導致各種疾病,所以保持氣血通暢是養生防病的主要目標。
那麽,怎樣才能讓血液保持通暢呢?只有“形動”才能使氣血通暢。但“裝腔作勢”並不是無節制的運動,因為過度的運動會使人氣血消耗過多,產生所謂的“五痛六極”。所以《黃帝內經》提出了“孜孜不倦”的運動尺度。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進壹步細化了這個尺度。他強調他不應該過度鍛煉。他對弟子烏普說:“我有壹技之長,五禽戲...我身體不開心。我開始玩鳥的遊戲,出了壹身汗。因為被粉了,身體輕飄飄的,想吃東西。”華佗認為,當運動到“出汗(衣服微濕)”時,就應該停下來,再塗上爽身粉,身體會感到輕松方便,胃也會想吃東西。
孫思邈的“苦中作樂”是基於前人的知識和經驗。此外,他還明確提出,運動要以“出汗”為基礎。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修身養性之道,在於長期堅持行、立、坐、臥、視、聽。蓋血傷久,氣傷久,骨傷久,肉傷久,肌傷久。”這裏指出,走路也要適度,避免“長傷”。
孫思邈在書中還詳細記錄了許多“小勞動養生法”。如搓臉、搓腹、搓耳、敲牙、敲鼓、松腰等。老子導法,華佗五禽戲等。理氣法,胎息法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小勞動養生”體系,對後世的運動養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蕭勞》讓孫思邈充滿活力。據唐書記載,孫思邈年近百歲時,仍“耳聰目明”,得益於“不厭其煩地調養身體”。孫思邈成為古代最古老的名醫之壹。
蕭勞養生家陸遊:所以,小老君會嗎?
長壽詩人陸遊是孫思邈養生法的實踐者。他在《亦舒》壹詩中寫道:
全書閑刷,玄孫竹馬取騎。
所以,小老君會嗎?我的老師是家庭的中樞和活水。
閑暇時,魯整理書籍,收拾幾案,有時還騎著曾孫的竹馬,童心未泯。不要以為他沒事幹,其實他在鍛煉身體。
孫思邈的體力勞動養生法,運動方式靈活,體能消耗低,技術要求低,經濟負擔小。隨便做做也能得到壹定的健身效果,只要持之以恒,對身體大有裨益。而且這種方法和近幾年流行的“輕運動、快樂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很多人喜歡散步鍛煉身體,散步也要遵循“小勞動”的原則,要“量力而行”,出壹點汗,而不是“大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