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學的壹堂思想品德課,老師組織看了電影《暖春》,這部電影講述了壹個發生在偏遠山村的感人故事。如今時隔數年,昊誌公司讓我們重溫了那份感動。故事中有幾個小點值得思考。
壹是因為阿姨不想收養小華,想辦法把她送走。第壹次,她沒有成功。第二次,她用漂亮的自行車勾引小花,小花卻選擇了相信她。然而,她幼小的心靈又壹次被姑姑無情地摧殘了。就在姑姑放棄騎自行車離開的時候,她不幸摔倒了,小花去幫她把壓在身上的自行車扶起來。阿姨的腳被燒傷了,不能動了。小華去幫忙,卻被姑姑推倒在地,手也斷了。小華還算堅強,跑出去叫人來幫她。小花這種滿是江湖的胸懷,以及年紀輕輕就以德報怨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是的,社會需要寬容。只有互相包容,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加美好。善惡之爭自古以來就有爭論。有學者認為,過分縱容對方的錯誤,會給他人帶來更大的傷害,並可能導致其毀滅。有學者認為,大愛可以影響壹切。有壹個問答或許可以解釋:李開復問星雲大師:“如果有人陷入名利怪圈,如何改變?”星雲大師回答:“要改變,妳需要意識,意識需要命運。命運可能不是來自父母、老師、領導,而是來自壹本書、壹件事,所以不要想著去改變壹個人,多做善事,跟著別人走就好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世界會更好。”這句話包含了佛教的大智慧。其實這句話在本片中也得到了印證。
其次,村長後來給了爺爺白米線,小花把最好的白米線給了姑姑和姑父。後來聽說吃螞蚱可以讓姨媽生孩子,就跑去抓螞蚱,直到很晚,直到相親對象把他追回來。小華的無私奉獻令人欽佩。與當下社會的各種浮躁、急功近利、道德淪喪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在乎別人為我做了什麽,而應該問問自己為別人做了什麽。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願意付出,同樣,我們也會收獲更多。
第三,朱寶和小花交談,小花非常高興。她急忙告訴爺爺,她在路上摔了壹大跤,手腳都被砸了,但她壹點也不在乎,只想盡快告訴爺爺。孩子是多麽容易滿足,只希望得到壹點點的關註和尊重。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愛他人,愛他人。在社會環境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去愛和關心他人,最終會得到愛的回應,這樣整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第四,朱寶給爺爺送的雞,小華舍不得吃,只好留給爺爺,爺爺舍不得吃,只好留給小華,後來送的雞蛋也是給爺爺的。小花這麽小就懂得感恩了。爺爺很關心小華。壹幅幅尊老愛幼的畫面栩栩如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美德。
第五,村長後來告訴朱寶,他也是被他爺爺接走的,他爺爺壹直沒有結婚生子。他壹輩子都是辛辛苦苦帶大的,從來不談,不管回報。朱寶非常沮喪,後悔當初他和他姑姑所做的壹切。這時候他也開悟了,思想受到很大影響。
第六,小華讀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走出大山,自己迎接外面的世界,而是選擇留在壹個貧窮偏遠的山村教書,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這種回饋社會的大愛,令人肅然起敬。
整部電影,都是愛情與世俗思想的交織與鬥爭,愛情最終影響了壹切,融化了所有的委屈,凈化了人們的心靈。壹首老歌的歌詞說得好: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世界。我相信,在浩誌這個大家庭裏,我們相互的付出和關愛,會帶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