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扁平苔蘚的治療

扁平苔蘚的治療

扁平苔蘚是壹種皮膚黏膜的慢性炎癥,可單獨發生在口腔或皮膚,也可同時發生在皮膚和黏膜。損傷可見於生殖器、指甲和/或腳趾甲,但很少見。中年女性患者較多,但也有報道稱性別無明顯差異。

病因學和病理學

原因論

扁平苔蘚的病因不明。從臨床和基礎研究中,發現了許多相關因素。目前普遍認為發病可能與神經精神障礙、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關。有報道稱家族中有相同患者,是否與遺傳有關尚未證實。鏈黴素、異煙肼、氯磺酰脲、甲磺酰脲等的應用。可引起苔蘚樣皮疹或加重病情。

病變

口腔黏膜和皮損的鏡下表現基本壹致,可概括為角化過度和角化不足,基底細胞壞死液化伴顆粒狀肥大,基底膜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此外,有時在棘層、基底層或結締組織中可見圓形嗜酸性小體(Givatte小體),其體積小於棘細胞,但在盤狀紅斑狼瘡等疾病中也可見膠體。電鏡下基底細胞橋粒和半橋粒釋放變性,導致基底細胞與基底膜間隙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形成皮下水皰。變性的橋粒可能成為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應,所以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下,基底膜區有時可出現免疫復合物沈積產生的熒光。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基底膜的變化;不規則、增厚、斷裂和再形成;基底膜破裂使炎性細胞進入棘層,棘層內的膠質可能是變性或死亡的上皮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

臨床表現

1.皮膚損害扁平苔蘚是許多苔蘚皮膚病中的壹種,損害的特征是平坦表面上有光澤的淡紫紅色多邊形丘疹。丘疹有綠豆大小,邊界清楚,質地堅硬幹燥,融合後看起來像苔蘚。受損部位粗糙,丘疹間可見皮膚皺紋,因瘙癢有多處抓痕。將石蠟油塗在丘疹表面,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細小的白線,稱為韋克漢線。皮膚損傷的治療效果壹般比黏膜好。

2.指甲和/或腳趾甲的損害往往是對稱的,但十個手指(腳趾甲)同時受害的情況很少見。甲體變薄,無光澤,按壓時有凹陷。有時甲床上顯示紅色針狀小點,壓力診斷很痛苦。甲體表面可表現為細小的鱗片、縱向的凹槽、點狀的缺口和切割面(如被尖刀切斷,呈扁平狀)。嚴重的指甲損傷可使甲體脫落,也可出現潰瘍壞死。在某些情況下,除了指甲受損,還會出現脫發。

3.口腔黏膜損傷的主要特征是珠光白色條紋。白色條紋可以向四面八方延伸,整個線條不會被紅色條紋“切割”。白色條紋密集時可交織成網,稀少時可呈樹枝狀、單線狀或繞成環狀。雖然類型很多,但分類沒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損傷常具有明顯的左右對稱性,粘膜柔軟有彈性,但有粗糙感,輕度刺激。

(1)網狀損害:多見於磨牙區黏膜和前庭溝,常由後向前蔓延,受損區黏膜的柔韌性和彈性基本正常。患者感覺黏膜表面粗糙,活動時嘴和嘴唇牽拉,進食時有輕度刺激疼痛,這也是與白色角化病的區別。由於扁平苔蘚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和固有層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因此在橫紋密集的區域,尤其是前庭溝和頰粘膜更易發生充血,形成皮下水皰。水泡容易破裂,很快變成淺表糜爛。通常局部治療後,糜爛可以愈合,白線重新出現。所以這種局限性糜爛只是這種病的壹個階段性表現,並不是這種病的壹個特定類型。白線較少的區域通常侵蝕較少。前庭溝、口底和舌的腹側邊界、唇紅和附著齦可出現單線,頰粘膜偶見環狀。

(2)丘疹:呈針狀,稍突起,偶見於頰粘膜,有白色條紋,但不應與皮脂病相混淆,因為二者可以共存。異位皮脂腺為淡黃色顆粒,可成簇或散在分布。除了非常淺表外,壹般都隱藏在黏膜下,沒有自覺癥狀。嘴唇的紅色部分也是皮脂腺異位的易發區,上唇多見於下唇。

(3)斑塊:圓形或橢圓形多見,常位於舌背中部或兩側,基本對稱,但也可單側。受損部位乳頭消失,平躺。方型偶見於有吸煙史者的頰粘膜和/或附著牙齦。其實是壹種罕見的白色角化病,所以戒煙後斑塊逐漸消失,白線重新出現。

(4)水皰:壹般呈粟粒狀,多見於軟腭,但也可發生於其他部位。水泡很容易破,壹夜之間又會重新出現。

(5)糜爛:糜爛型常見,範圍較廣,幾乎覆蓋整個口腔黏膜。雖然,在某些區域仍可隱約顯示白色花紋損害,但由於無典型表現,不能提供臨床診斷依據。附著在牙齦上的糜爛常表現為殘留的皰壁,如“上皮剝脫”。這種剝脫性臨床表現可見於許多炎性疾病(天皰瘡、類天皰瘡等)。),所以以前叫“剝脫性牙齦炎”,但現在已經不把它當作壹種獨立的疾病了。這種類型對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往往是對抗性的,必須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4.生殖器黏膜病變常為暗紅色圓形或橢圓形斑塊,表面有白色網狀病變,易糜爛。

中止和歧視

扁平苔蘚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口腔紅斑是壹種紅色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與癌前皮炎——鮑文病非常相似。組織病理的變化,海陸空往往難以區分。為了避免在字面上與良性炎性紅斑(斑疹)混淆,稱之為紅斑,以示二者的本質區別。

紅點在“危險區”最常見:口腔腹側(邊緣)-底和嘴角區的頰粘膜和軟腭復合體;中年女性患者比男性多。紅斑早期表現為上皮萎縮和異常增生。突出的臨床表現為類似“無皮”的血紅色亮圓形或橢圓形斑塊,邊界清楚,觸感非常柔軟,類似“天鵝絨”,輕度凹陷或扁平損害。沒有明顯的疼痛或不適;損傷如綠豆大小,逐漸向四周擴展。這種沒有白色成分的亮紅色表面稱為同質紅斑。反之,如果紅斑內有白色顆粒,則稱為顆粒狀紅斑。如果有結節較大的顆粒,稱為顆粒-結節性紅斑。這種類型也可以稱為顆粒-結節性白斑,因為有兩種癌前病變:紅斑和白斑(見白斑壹節)。

紅斑在緩慢擴張期,臨床表現為彈性和血紅色逐漸降低,邊界不清,表面略隆起,觸診有觸痛感,提示紅斑已由萎縮、異常增生發展為原位癌或浸潤癌,故有時稱為“增生性紅斑”或“紅斑瘤”,應立即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

早期紅斑的特征是上皮萎縮,所以我們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是角質化層消失或難以辨認,乳頭層上僅有2 ~ 3層棘細胞,而這些棘細胞層往往表現為具有核漿比改變、核染色深等癌前性質的細胞畸變;由於乳頭層緊貼表面,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呈血紅色,柔軟。

普通粘膜炎是紅色良性粘膜炎的統稱。外傷、感染、藥疹等原因可引起口腔任何部位的炎癥反應,通常稱為紅斑。紅斑呈暗紅色,無特異性血紅色,疼痛明顯,病程短。對於疑似紅斑的局部損害,可在損害處每周註射兩次曲安奈德等皮質類固醇。如果2周內沒有消退的跡象,應該進行活檢。

2.盤狀紅斑狼瘡多見於女性,損害常發生於唇、頰黏膜、舌背、口底和腹部,皮膚損害多見於頭面部。粘膜損害表現為中央萎縮,周邊有白色或黃白色硬斑,邊緣不規則但邊界清晰。損傷部位可以作為鑒定的參考。

上述疾病也可通過組織學檢查與扁平苔蘚相鑒別:紅斑損害為角質化層消失,僅有2 ~ 3層棘細胞,核漿比改變,核染色深等;紅斑狼瘡損害的上皮有過度角化,但增生不明顯;白斑有明顯的上皮異常增生;扁平苔蘚的上皮有角化過度或角化不足,有時萎縮。基底細胞紊亂、液化或壞死,基底膜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

款待

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要消除精神壓力,治療慢性病變,爭取生活規律。

1.根據病史、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根據相關因素對患者進行處理:當損害無糜爛性且範圍有限時,可交替使用2% ~ 4%碳酸氫鈉溶液和0.2%洗必泰溶液漱口,每日數次。每月復習1次,重點檢查危險區域。

2.去除機械刺激因素,刮去磨牙頰面的牙垢。為了避免刷毛對黏膜的傷害,最好用棉簽代替刷牙。

3.當出現局部糜爛時,可壹天塗幾次復方類固醇粉。癥狀明顯時,局部註射曲安奈德,每周2次,和/或加用抗生素;嘴唇發紅的部位很容易貼皮,但如果有結痂,就要先用濕敷處理,等結痂脫落後再薄薄地敷壹層,壹天幾次。

4.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全身應用應慎重,效果並不理想。可以嘗試小劑量短期方案,如潑尼松15mg/天,分三次服用,約1 ~ 2周。服藥期間,應檢查大便潛血和血壓。

局部註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比全身應用更有效。也可口服雷公藤或雷公藤。

昆明海棠和雷公藤屬於衛矛科,適用於結締組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前者可抑制遲發性過敏反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水腫,對炎癥增殖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大劑量可抑制特異性抗體的產生,副作用輕微,偶有惡心、腹脹、皮疹、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癥狀。但雷公藤是劇毒制劑,主要影響心臟,未婚或已婚無子女男性患者和孕婦禁用。

壹般用量為: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3-4片。

5.可以局部使用抗黴處理,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6.口服維生素A或維生素A酸

口服維生素A,每日50,000 U,或維a酸35 ~ 50 mg/d,首次服用時可引起頭痛、頭暈,可酌情減少劑量,壹般幾天後服用。第二至第三周逐漸增加至每日30 ~ 60 mg,分三次服用,療程約1 ~ 2個月。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嘴唇幹燥和脫發。冠心病、肝腎功能異常、高脂血癥忌用。

0.2%維a酸溶液適用於局部塗敷,但不適用於伴有充血和糜爛的損傷。塗的時候先擦幹唾液,用最薄的刷子蘸少量溶液沿著白色區域塗,註意不要塗到陰唇黏膜上。軟膏制劑不適合,因為它不能粘附在潤滑的口腔粘膜上。異維a酸和新制劑阿羅維a酸的作用基本相同。主要優點是劑量小(每天每公斤0.5毫克),毒性低,副作用少(口幹、脫發),但有致畸作用。

預後預防

近年來,該病癌變的病例陸續報道,癌變率約為65438±0%,符合癌前狀態的診斷標準。對長時間不愈合的病竈要密切觀察,並做活檢。

  • 上一篇:栝樓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 下一篇:扭傷腳敷藥需要註意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