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將該病分為外感風熱型和熱毒熾盛型兩種,患者可根據每種類型的癥狀和特點進行治療。
壹、風熱外感型:
這種類型有點類似感冒。癥狀為頭痛、低熱,大多在37.5℃至38.5℃之間,有的還可能出現打噴嚏、流鼻涕、臉頰腫痛等癥狀。吃飯咀嚼時,兩頰感到很不舒服,酸痛,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浮多(即輕輕壹按,就能感覺到脈搏跳動,跳動很快)。
治療要清熱解毒,透表散結。可用:薄荷5克(下)、連翹12克、金銀花(當地金銀花)15克、玄參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荊芥6克、板藍根25克、牛蒡子9克。水煎至400毫升,每日2次,可連續服用3 ~ 4劑。
結合藥物外敷,有助於提高療效。將柏粉6克、青黛粉4克混合均勻,加醋調成糊狀外敷於臉頰浮腫處。只要皮膚不敏感,可以敷8小時到10小時。休息3 ~ 4小時,換藥再敷。在農村,可以用鮮仙人掌去刺,洗凈搗爛外敷,療效也相當不錯。如果沒有仙人掌,靛藍也可以外敷。
二、熱毒的種類:
除了臉頰有明顯的腫脹外,臉頰的腫脹和疼痛也很明顯,稍微碰壹下就痛。進食、咀嚼、吞咽困難,咽喉紅腫,大便堅硬,小便短黃,舌紅,舌苔黃厚,脈數(如按弦)。
治療時要排除熱毒,消腫,軟堅。可用:黃芩12g、胡黃連8g、黃柏6g、蒲公英32g、馬勃4.5g(布炒)、蒲黃3.3g(布炒)、夏枯草18g、柴胡6g、玄參12g、牛蒡子10g。水煎至400毫升,每日兩次。每天1劑量,連續3天。
用癥狀加減:
(1)腫脹明顯,可單獨服用六神丸。成人每次服用10藥丸,壹日三次,兒童應根據年齡減量。
(2)便秘加大黃8克,芒硝6克,瀉下解毒消腫。
(3)若發熱達到40℃以上,服用紫雪丹,每次0.75g,每日2次。
(4)如果臉頰浮腫明顯,加15g海苔(單獨包裝,洗去鹽)和15g海帶(洗去鹽)到上面。外用,將青黛、柏樹粉、大黃粉、生梔子粉加水調成糊狀,濕敷患處,有助於軟化硬度、消腫止痛。
(5)小便短者,以上可加木通6克,存10克,利尿解毒。
(6)頭暈嗜睡者,加石菖蒲6克,僵蠶8克。
(7)痰多者,服川貝母粉,每日2-3次,每次65438±0g;或加入浙貝母12g和天竺黃6g。
(8)睪丸腫痛患者,應加荔枝核15g,川楝子8g(若川楝子缺乏,可選用黃皮子15g,橙子子15g,芒果子15g,盲目代替荔枝核或川楝子)。
如果服用1 ~ 2劑後仍有高熱,或病情未好轉,或發病時有高熱、嗜睡或抽搐,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家庭護理:
因為該病是溫病,所以在飲食和調養上很有講究。
①半流質飲食,如稀粥、素食面湯、素食湯粉等。,應給予,並避免辛辣之品,如酒、胡椒、咖喱、油炸燒烤食物,尤其是麥當勞、肯德基,以免對病情有害。
②註意口腔清潔,每天數次用淡鹽和溫水漱口,最大限度地消除腮腺炎癥引起的口腔內細菌繁殖,對避免其他並發癥大有裨益。
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藥方:凡從未患過流行性腮腺炎,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可煎服以下中草藥,每日1劑,連服3-4天。
金銀花15g,板藍根20g,鴨跖草12g,蒲公英18g,蜜棗5個。水煎至300毫升,每日兩次。(如果以上藥物不全,可以用以下藥物補充,壹個缺失,壹個缺失,以此類推。替代藥物及用量:巨案葉18g、虎杖15g、馬齒莧20g、敗醬草15g)。
此外,天氣異常時,可加用以下藥物:土茯苓15g,濕季菝葜10g;在幹燥季節,加入10克玄參和10克生地。
或者把仙人掌搗碎敷在臉上。很容易找到。祝妳早日康復。如果這個回答對妳有幫助,請給出采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