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豬肉非常便宜,因為有幾個問題:
第壹,養豬靠人屎。從漢墓出土的陶俑可以看出,豬圈與茅廁相連,茅廁糞便直接流入豬圈。事實上,今天壹些落後地區養豬還是這種方式。吃糞便長大的豬肯定會被古人嫌棄。
豬圈裏出土的陶俑,註意右邊臺階的末端。
第二,古代豬長時間沒有掌握閹割方法,導致豬長不大,遠沒有今天200斤大肥豬的情況。那時候,豬很難出現。
第三,沒有閹割的豬會產生非常重的氣味和不好的味道。
所以古代的豬肉是肉類的底料肉。據居延漢簡記載,羊肉價格為每斤700元,北宋時已飆升至每斤120元。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宋太宗曾以1000元補償壹個在開封市丟豬的人,以補償豬價。考慮到當時豬還沒閹割,現在壹只也沒200斤,甚至600塊錢。按照100斤計算,豬肉價格不超過15-20銅幣。與北宋時期的羊肉單價相比,最高價只有1:6,推斷居延漢簡記載的羊肉100斤價值700元,豬肉100斤價格最多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