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出問題的原因不壹樣,用的藥物也不壹樣。臺北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師黃品珍說:“皮膚外用的常用成分,如類固醇、抗生素、抗真菌藥、抗組胺藥、角質溶解劑等。,在選擇藥物時也應考慮患處的皮膚狀況。”通常是以下幾種情況:
腳氣和甲癬:治療真菌感染需要抗真菌藥物。
蚊子引起的瘙癢:可用抗組胺藥止癢。
皮炎和皮膚過敏:類固醇可用於消炎和收縮血管。
此外,人們還可以根據患處皮膚的厚度選擇不同的劑型,因為不同的劑型外用的油水比不同。
軟膏:含油量高,粘度最高,能增加皮膚吸收。適用於無毛、幹燥或有角質的地方。
面霜:水的比例增加,容易散開。它適用於潮濕或多汗的皮膚。
啫喱: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水分,擦後清爽吸收快。
洗液:可用於大面積病變和毛發密集的地方。
不過塗抹藥膏前也有壹些小步驟需要註意。黃品珍說:“人們在服藥前應該洗手,保持患處幹燥。擠出適量的藥輕輕敷壹層就好了。太厚容易堵塞毛孔。也不建議自己打包小盒,以免藥物汙染或變質。
而且在外用之前,人們壹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註意有效期。如果有變色或異常沈澱,可以丟棄。黃品珍還提到:“如果用了壹段時間藥膏,皮損已經痊愈,藥膏就不能再作為護膚品或防止復發。」
藥膏雖然塗抹在皮膚上,但仍然對皮膚有吸收作用,所以過量使用,無論是長期使用、過於頻繁使用還是擦拭面積過大,都有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引起不良反應。只有找出皮膚病的病因,正確用藥,才能早日告別皮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