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國古代的三大醫書是什麽?

中國古代的三大醫書是什麽?

中國古代經典醫學書籍有《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等。

①《難經》。《難經》原名《黃帝八十壹難經》,共三卷,原載秦越人。《難經》是我國中醫理論的經典著作。困難包含“提出困難的問題”的意思,或者做出困難的解釋。經典指的是《內經》,意思是“提出疑難問題”。本書提出了《內經》中的難點和疑點,然後逐壹講解,充分發揮了壹些問題。全書共分八十壹難,分別論述了人體臟腑的功能形式、診脈、經絡的針刺等諸多問題。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腧穴、針灸等基礎理論,還列舉了壹些疾病和證候。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壹些臨床醫學,基礎理論以脈診、臟腑、經絡、俞穴為主。其中,分別從23至29、30至47、48至61、62至68、69至81討論脈象、經絡、臟腑、疾病、腧穴、針灸是難點。書中關於命門和三交的學術觀點,以及七沖門和八會的名稱,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此外,該書明確提出“傷寒有五種”,闡述了五臟病、泄瀉等多種疾病,對後世傷寒學說和溫病學說的發展產生了壹定的影響,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經典醫書之壹。

(2)《傷寒論》。東漢末年,南陽人張仲景於公元200-205年撰寫了《傷寒論》。後人將外感熱病的內容整理匯編成《傷寒論》,是壹部治療外感病及其雜病的專著。《傷寒論》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壹系列病理變化,以及如何辨證施治。他將癥狀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稱為“六經”。根據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病情的輕重緩急等因素,總結出外感病演變中的各種癥狀,如癥狀特點、病變部位、臟腑損傷、寒熱傾向、致病因素的盛衰等,作為診治的依據。本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整合了漢代以前醫學的成果,並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系統闡述了多種外感雜病的辨證論治。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說,他不僅提出了外感病的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而且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被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3)《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也簡稱神農本草經,是以神農之名寫成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壹部系統總結,被歷代譽為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共分三卷,載有365種藥物,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書中用簡潔樸素的文字闡述了中醫理論的精髓,詳細記錄了每種藥物的來源、性質、采集時間、藥用部位、適應癥等。總結了各種藥物和簡單制劑在應用中如何相互配合。《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性味也有詳細的描述:指出寒熱溫涼四味和酸、苦、甜、辛、鹹五味是藥物的基本氣質,可根據寒熱濕燥等疾病的不同性質選用藥物。感冒病選熱藥;選擇感冒藥治療發燒;濕病用溫燥之品;幹燥的疾病必須是涼爽和濕潤的。另外,參考五行與生克的關系,對藥物的歸經、走向、波動、沈浮都有很好的了解,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神農本草經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千百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需要花的是,目前學術界普遍將《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視為中醫四大經典,並沒有所謂的“三醫書”。只是《黃帝內經》重在“未病先防”,有人可以把它做成養生之書。事實上,《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第壹部經典。

  • 上一篇:膝蓋積水怎麽治療最好?
  • 下一篇:明星美容:葉凡避孕針痤瘡貝嫂鳥糞適用於面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