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ADHD)是壹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智力壹般正常,但他們具有註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沖動、自制力差等與實際年齡不符的特點,從而影響學習。多動癥的發病率約為3%,男孩的發病率約為女孩的4-9倍。
多動癥的表現
其核心是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活動太多
無論在什麽場合,這些孩子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比如上課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唱鉛筆,削橡皮,撕紙頭,扯同學的頭發和衣服等。平時走路很急,愛跑,恨不得輪流動。經常漫無目的的狂奔,手腳不停不聽勸阻。
這類孩子因為自制力差,經常會說壹些氣人的話,以至於打斷、幹擾大人的活動,往往會引起大人的厭煩。
這樣的孩子膽大妄為,不計後果,特別是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可能會有不良行為,比如撒謊、偷竊、打架、逃學、玩火等。敢翻墻,喜歡吵架謾罵,經常稱霸。
很難集中註意力。
這種孩子註意力難以集中,或者集中時間短,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上課時,他們常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者看似安靜,實則“走神”“徘徊”,聽而不聞。做作業的時候,邊做邊玩,隨便塗改,隨便亂塗,錯誤很多。不能專心做壹件事,往往有始無終,虎頭蛇尾。
2、沖動任性
這樣的孩子因為自制力差,容易沖動任性,所以經常鬧事。玩得開心的時候,我會喃喃自語,大聲喊叫,唱歌跳舞。我控制不住自己,忘乎所以。出了事,很容易生氣,發脾氣。這種喜怒無常,沖動任性,往往會讓同學和夥伴害怕他,討厭他,遠離他。因為孩子不容易與人相處,久而久之也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造成自傷、傷人行為。
學習困難。
這些孩子因為註意力不集中,上課聽課不專心,老師布置的作業也聽不清楚,所以做作業時經常出現漏聽、倒裝、誤解等情況。
有的孩子可以把“6”讀成“9”,或者把“D”讀成“B”,甚至不分左右。寫字的時候,要麽多壹條橫線,少壹條豎線,要麽橫著寫。畫畫的時候,要麽是比例失調,要麽是位置安排不當,這些也是學習困難的原因。
這種孩子考試成績波動很大,到了3-4年級,可能會有更多的重復。但由於智力正常,如果課後能抓緊復習輔導,還是能趕上學習進度的。
多動癥的原因
大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多動癥的發生可能是大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無法及時傳遞而導致的病理狀態。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的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性,增加兒童的動作。治療多動癥的藥物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用藥物後,可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減少兒童的動作。所以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壹定要服藥治療。
腦組織的器質性損傷:
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失調引起的,包括:(1)妊娠期母體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異常分娩過程:早產、產鉗分娩、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出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和創傷的兒童更易患多動癥。
遺傳因素:
大約40%的多動癥兒童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親屬在童年時期也患有多動癥。同卵雙生子多動癥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異卵雙生子,同胞中多動癥的患病率高於同母異父(同父異父,同母異父)同胞,也高於普通兒童。這些都說明遺傳因素與多動癥有密切關系。
其他因素:
近年來,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都渴望他們的孩子成功。由於教育方法不當,早期智力發展過度,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的能力,這也是造成現在的多動癥的原因之壹。此外,食用食物中的人工染料和食用含鉛量超標的飲食(不壹定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癥。
此外,國內數據顯示,在針對多動癥兒童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占61.7%,放任自流者占3.5%,過度溺愛者占7.05%。國外也有學者認為,暴力管教會使孩子的癥狀發展,增加新的癥狀,如口吃、眨眼、眨眼等。但對孩子的漠視、放任和過分溺愛,往往會導致癥狀出現或加重已有的癥狀。
如何確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癥?
按照國際診斷標準,這樣的孩子必須具備三個特征:註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活動過度。
1,註意力不集中
至少具備以下三項:
1.做事往往有始有終。
2.上課經常不聽講。
3.筆記很容易隨環境轉移。
很難集中精力做作業等需要長時間集中註意力的事情。
5.很難堅持玩某個遊戲或玩法。
2、動感任性
1.我經常做我想做的事。
2.過於頻繁地從壹項活動轉移到另壹項活動。
3.妳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
4.需要別人的監督和關心。
5.我經常在教室裏大聲喊叫。
6.遊戲或團體活動中不能耐心等待輪換。
3.活動太多
至少具備以下兩項:
1.坐立不安。
2.經常跑步。
很難呆在教室的座位上。
4.躺在床上,經常扭來扭去,翻來覆去。
5.整天忙忙碌碌,沒完沒了。
多動在6.7歲之前就開始了。
7.它持續至少6個月。
在應用上述診斷標準時,應註意以下兩點。
第壹,在允許活動的時候,比如在下面的課上,放學後,無論孩子的活動多麽有力,都沒有診斷意義。只有在他不應該主動的時候,比如上課或者做作業,但是他還是無法克制自己,壹直不停的動,才有診斷意義。
第二,如果只有多動而沒有註意力不集中,多動癥是無法確診的。相反,如果註意力不集中明顯而無多動,就要考慮多動癥的可能,因為有些孩子屬於所謂的“多動癥無多動”。在美國,從1979開始,根據多動癥最常見、最突出的癥狀是註意力難以集中,多動癥被重新命名為註意缺陷障礙,並分為兩種類型:註意缺陷伴多動和註意缺陷不伴多動。後者是多動癥,沒有多動癥。
多動癥孩子和調皮孩子的區別;
1,註意力的差異
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在任何場合都無法長時間集中註意力,即使是看“繪本”和“動畫片”。但是調皮的孩子就不壹樣了。在閱讀“繪本”和“漫畫”時,他們能集中註意力,討厭其他孩子的幹擾。
2、行動目的的區別
淘氣孩子的行動往往是有壹定目的的,是有計劃有安排的。然而,患有多動癥的兒童沒有這種特征。他們的行為沖動而淩亂,有始無終。
3.自控能力的差異
淘氣的孩子在嚴肅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規規矩矩,不再吵鬧;多動癥的孩子沒有這種能力,往往被指責為“無知”。
另外,近年來隨著多動癥知識的普及,壹些幼兒園老師已經能夠發現壹些多動癥兒童(7歲以下)的早期癥狀。如果不遵守紀律睡午覺,督促父母盡快給妳治療。淘氣的孩子雖然活動多,但是比多動癥的孩子克制自己的能力強很多。
如何治療兒童多動癥?
以前認為多動癥是兒童的自限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自然消失。學者研究發現(1)只有部分多動癥兒童可以自愈,大部分兒童的癥狀可以延續到成年期。(2)治療與不治療、早期治療與晚期治療在療效和預後上有顯著差異。所以目前的共識是多動癥要早期綜合治療。
家長和老師要統壹以下幾點:
第壹,多動癥是病理性的,不能歧視,更不能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
第二,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必須用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代替教育。藥物可以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要正確認識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再次,要達到良好的療效,四個方面(孩子、家長、老師、醫生)必須相互配合。
1,藥物療法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利他林治療兒童多動癥非常有效,可以集中註意力,餵養過度活動的癥狀,從而達到改善行為的目的。隨著行為的改善,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提高,隨著情緒的穩定,和同學的矛盾也會減少。因此,該藥物也間接促進了兒童的心理發育。但是利他林唯壹的缺點就是不能根除疾病,只能長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天早上1片,飯後服用。如果服用壹段時間後效果不明顯,可酌情增加藥物的有效劑量。家長應經常聯系老師,密切觀察反應,探討其有效劑量。如有厭食、頭暈、失眠等。,家長不用慌,可以稍微降低,2-。為了避免產生耐藥性,周日、節假日和不學習的時候可以不吃藥,寒暑假也可以停藥。但如果假期需要學習和做作業,可以在學習前半小時服用利他林。利他林每次只能維持4-6小時。所以,只有長期服藥才能有效。如果隨意停藥,癥狀又會重現。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可服用1-5年,但隨著年齡增長,情況好轉,可逐漸減少劑量,直至停藥。
2.教育方法
同時,家長要重視教育,了解多動癥。不要責備、責怪、歧視、打罵孩子,耐心教育,狠抓輔導。在對多動癥兒童進行教育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要求必須切實可行。首先,家長要了解多動癥的特點,對多動癥孩子的要求不能像對正常孩子那樣嚴格。只要他們的多動行為能控制在不過度的範圍內,就可以了。妳不應該要求太高。
2).引導太多能量。對於這種活動過度的孩子,要給予積極的引導,讓他們過度的精力得到發揮。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安排他們做壹些戶外和室內的活動,讓他們過多的能量得到釋放。但在安排他們的活動時,要註意安全,避免危險。
3)加強專註力的培養。對於這類孩子,要逐漸培養他們靜坐、註意力集中的習慣。可以從看書、聽故事開始,逐漸延長專註的時間。也可以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第壹排座位,這樣上課的時候可以隨時得到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孩子在專註力上有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幫助他們強化。
4)培養規律的生活習慣。這樣的孩子要從小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規律,睡眠時間充足。不應該讓孩子看電影和電視到深夜,這會影響他們的睡眠。
5)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這樣的孩子,要耐心地反復教育,幫助他們培養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幫助他們提高自控能力。家長要經常和醫生保持聯系,幫助醫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況,請醫生指導治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爭取醫生、家長、老師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如果藥物治療和教育措施配合得當,壹部分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變得安靜,註意力集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是壹種運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兒童不當行為的方法。當他們在學習中有適當的行為時,會及時給予獎勵,鼓勵他們繼續提高。並尋求鞏固;當壹些不恰當的行為出現時,我們應該忽略或者暫時剝奪他們的壹些權利,這樣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果老師把孩子上課扭屁股的次數記下來,如果減少了,就表揚,每天給家長帶壹份報告。如果孩子扭動的次數減少,家長會根據報告進行獎勵。獎勵方式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讓他們晚上看電視,或者節假日去動物園,或者獎勵玩具。
4.飲食療法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量含有酪氨酸和水楊酸鹽的食物,以及被調味品、人工色素和鉛汙染的食物,會導致有多動癥遺傳傾向的兒童出現多動癥,或使多動癥癥狀加重。相反,多動癥兒童只要限制這類食物,就能明顯減輕癥狀。因此,在飲食上應註意以下幾點:
1).少吃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掛面、糕點等。少吃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橘子等。不要添加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或使用酒石黃色素,如貝類,猩紅,橙色和橄欖。
2).多吃富含鋅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元素,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缺鋅常導致兒童食欲不振、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發現大部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頭發含鋅量高。因此,多吃富含鋅的食物,如雞蛋、肝臟、豆類、花生等,有助於提高智力。
3).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功能紊亂,影響孩子的情緒,加重多動癥。所以多動癥的孩子要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家禽血、瘦肉血等。
4).少吃含鉛的食物。因為鉛可以改變兒童的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多動癥兒童應少吃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物。
5).少吃含鋁的食物。因為鋁是壹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鋁吃多了會導致智力低下,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癥的孩子要少吃油條,因為做油條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是硫酸鋁鉀。所以,吃油條對孩子智力發育不好。
北京兒童醫院:
妥瑞癥:
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現為壹個或多個部位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肌肉運動,抽搐和發聲抽動綜合征,以及眨眼、側視、聳肩、撅嘴、張嘴、吸鼻子、清嗓子、咳嗽、尖叫、嘔吐、吠叫、扮鬼臉、點頭、聳肩等突然而短暫的無意義動作。多動綜合征,簡稱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註意力分散,註意廣度降低,不分場合過度運動,情緒沖動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這種疾病多在學齡前發病,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家庭和課外活動,還容易導致孩子持續的學習困難、行為問題和自尊心受損。所以要及時治療。我科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采取中藥湯劑或中成藥,配合壹定的腦組織滋養藥物,治療多發性抽動癥和多動癥,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專業門診時間:每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南禮士路56號
郵政編碼:100045
電話:(010)68028401
傳真:(010)68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