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無論是寫書的時候,還是治病救人的時候,都是先經過臨床實踐,然後再寫作和治療。那麽李時珍是怎麽來臨床的呢?
按照明朝那些拜訪修行者的鄉親們的說法,要確定草藥的功效,首先要自己去嘗試,就像神農壹樣,但是壹般容易丟了性命。運氣不好的話,會因為嘗遍了草藥而心碎。所以當時很多醫務人員都是通過積累經驗來確定草藥的功效。
當時李時珍也是通過積累經驗,發現、嘗試、驗證,總結出草藥的功效。因為他生活在明朝,當時有很多前人寫的醫書,所以他就根據前人的經驗去訪民,問漁民,農民等等。並且根據草藥的生長環境來確定他拜訪的對象,比如他要研究的是明水,他會拜訪漁民。李時珍認為漁民經常和水打交道,對水產品比較熟悉,所以在確定藥物後會嘗試並考慮藥物對人體的危害。
李時珍擅長的是通過訪人收集草藥的壹些特性,當然他也會親自嘗試。雖然明朝有很多醫學方面的書,但是李時珍在訪民之後還是會回來完善前人寫的書。其實在古代,並不是只有李時珍這樣確定草藥的功效,很多民間的行醫者也是通過積累前人的經驗,自己不斷嘗試來確定的。中醫講究經驗。
有時李時珍會向同行請教。為了看病,有時他會大老遠跑去會診。如果他遇到從未見過或聽過的草藥,他會親自嘗試。
古代很多藥方的來源其實都是民間的。古代有很多民間偏方,比如曼陀羅。李時珍聽說了用酒治療曼陀羅的民間偏方,自己也試了試。結果他喝了兩個人就開始昏昏沈沈,最後失去了知覺。
所以李時珍能準確判斷藥性。其實除了走訪民間咨詢,借鑒前人的經驗,他自己也會嘗試很多次,嘗試之後總會驗證很多次。有時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來判斷壹種草藥的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