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最為常見。由於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發生與抗生素譜、使用時間、個體差異、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等因素有關,且高危因素為廣譜抗生素的聯合應用和長期反復應用,因此西醫的治療在方法、藥物選擇、療效等方面均不如中醫。
首先,診斷
患兒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2個月內出現腹瀉,大便呈水樣、糊狀2天以上。應考慮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可能性,根據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給予相應治療。
第二,辯證治療
(1)脾虛型:小兒在應用抗生素期間或之後反復腹瀉或腹瀉時間延長,大便稀薄、水樣便、乳房飄動或食物殘渣消化不良,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膩,脈弱。健脾止瀉方為七味白術散:黨參、白術各12g,葛根、山藥、神曲、扁豆各9g,木香、甘草各3g。腹脹疼痛加焦三仙,大便溏薄,消化不良加幹姜、肉桂,久瀉不滯者加赤石脂、訶子。
(二)脾腎陽虛型:在長期或反復使用抗生素的基礎上,患者大便溏薄,消化不良,形體消瘦,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弱。處方為附子理中湯合申思丸:黨參、白術、補骨脂、吳茱萸各65438±00g,肉豆蔻、五味子各6g,附子、生姜各3g。慢性腹瀉除加赤石脂、石榴皮外,還加黃芪、升麻。
中藥治療的同時,應停止應用抗生素,需要時必須提供病原學和藥敏試驗的應用依據。
第三,場效應療法
用場效應治療儀治療該病方便、安全、有效。場效應墊固定在患兒肚臍中央,治療劑量輕者低,重者中,每次治療時間30分鐘。65438+輕度患兒每天0次,重度患兒每天2次。應用場效應療法的意義在於通過肚臍達到健脾益胃,益氣散結,溫補下元,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恢復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場效應通過臍部改善局部微循環,擴張胃腸血管,充血皮膚血管,增加血流量,不僅有利於小腸加速吸收水分,還有利於散熱,而且家庭治療簡單方便。
第四,中成藥治療
小兒止瀉片、小兒止瀉顆粒、小兒健脾止瀉片等小兒中成藥具有健脾和胃、溫中利水、澀腸止瀉的作用,應根據小兒不同年齡口服。
只能選擇壹種中成藥。在使用中成藥的同時,停止使用各種抗生素。
五、按摩療法
補脾經、推三關、養大腸、揉臍、推七骨、揉龜尾、捏脊等方法適用於脾虛型。在以上基礎上,脾腎陽虛型可補脾經,揉外勞。按摩時間不應少於30分鐘,每天1 ~ 2次。
六、貼敷療法
取五倍子、小茴香、肉桂、丁香、胡椒、吳茱萸、木香、元胡等份,焙幹研成粉末,每次65,438+0 ~ 2g,敷於臍部,每日換藥65,438+0次,壹般3 ~ 5天即可痊愈。
提醒妳:這個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診治偏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