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余秀初經營的余天成堂也是松江有名的藥店。早年,他的爺爺,那個遊園的,靠賣野菜鹹菜掙的銀盤來到店裏。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78年),改名於天成堂,又由從宗族中招募有識之士重新開業,幾十年來生意興隆。余秀初是園主的孫子。他既聰明又勤奮。他以學生身份進入藥房,虛心向師傅學習。經過多年的研究,他不僅掌握了各種藥材的性能和加工工藝,還掌握了從作坊到店鋪的各種事務,尤其是經營藥店的方式。余秀初接手店鋪後不久,藥店如日中天,讓余天成堂成為松江醫藥界的翹楚。余秀初想做壹個大余天成店,但又覺得自己有心無力。本來店裏的股東(多為俞氏宗親)急功近利,經常在店務上掣肘俞秀初,阻礙了店鋪的跨越式發展。這時他看到了胡雪巖招聘阿達先生的信息,想應聘。名義上是為了爭取胡老板的錢開店,但實際上第壹次看到胡雪巖是大清商界的領軍人物,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前衛。如果他能在胡老板手下工作,依靠他的東風,就能實現他發展中醫的宏願。
胡雪巖早就聽說過余秀初,並有好感。我今天見到他時,自然全神貫註地聽他的實施計劃。只聽余秀初說:“開藥店和開其他店是壹樣的。只要熟悉業務,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就能賺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開藥店做藥是為了人的生命健康。人命關天。好藥可以治病救人,假藥會害死人。每家藥店門口都寫著道地藥材,但不是每家都能做到。關東人參來自山海關外的長白山,黨參來自山西,藏紅花隔年采自西藏。麝香當馬前卒,鹿茸當血尖。這些道地藥材是普通藥店買不到的。妳有幫助世界的雄心壯誌,妳能真正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著想,妳打算做藥,賣真藥。只有在藥品質量上優於他人,獲得了普羅大眾的認可和市場的信譽,才能打響胡老板的品牌。知道自己要做藥,首先要千方百計把藥做好。妳不能總是用利潤第壹的標準來評價我。余秀初提出,經營醫藥行業的人要把“仁”放在第壹位,不能為蠅頭小利斤斤計較。這樣,上帝會報答妳的。不然多開典當行和銀行更容易賺錢。胡雪巖聽了余秀初的話,覺得句句有理,與他經營藥店的理念不謀而合。他立即作出決定,在毓秀初聘了胡慶余的堂主阿達先生。
余秀初成為胡慶余堂的第壹任阿達先生,幫助胡老板制定店內嚴格的規章制度。在余天成,他反復向員工強調,治病救人的藥不能馬虎,壹定要貨真價實,不能有半點瑕疵。現在就來這裏,和胡老板壹起共同制定胡慶余堂“真采購,精修復”的店面經營原則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定價”的店面經營宗旨。胡雪巖親筆寫下“凡百貨貿易嚴禁作弊,醫藥業生死攸關,尤不可作弊”,並做了告示板制止作弊。面對店裏的員工,他告誡大家,人的生命安全壹定是最重要的,要實實在在地做好藥,千萬不能坑害百姓。
有壹個治療癲狂的“狂龍虎丸”藥方,裏面含有多種中藥和砒石等劇毒藥物。為了使所有藥物充分混合均勻,避免藥物中毒,於秀初規定,工藝中所有藥物必須碾成極細的粉末,用最細的網篩過篩,待毒藥與其他藥物充分混合後,用木棒在粉片上寫下“龍虎”二字,反復999次。制作前,車間所有門窗都要用木板封好,防止有毒藥物外流。其他藥品的生產也有類似的要求,以減少藥品生產中的事故,提高藥品質量。有壹年初夏,壹群香客從巫山下來。他們中的壹些人幫助了壹個年輕人,來到店裏休息。店員熱情地招呼他們坐下喝茶。這個年輕人正在瘋狂地玩耍。店員關切地詢問著小夥子的情況,有人把店員拉過來,小聲詢問小夥子的情況。小夥子家裏本來就有錢,自己考上了秀才。他的父親是壹個小官員。兩年前,父親出了意外的官司,丟了官職,自殺了。去年家裏又發生了壹場火災,造成了很大的財產損失,媽媽也生病了,家庭壹落千丈。從小訂的婚,女方家也借口退了。小夥子性格內向,受不了這壹系列打擊,就火了。村民們經常出於同情幫助他們的家人。碰巧今天胡老板和余秀初在店裏有個座談。胡老板商量後很同情,主動提出給小夥子送藥,幫他治病。臨走前,胡先生給每個村民發了壹袋防暑沙藥,並委托村民交給小夥子的母親壹筆生活費。每個人都感激胡先生。余秀初讓小夥子留在他家,幫他治病。俞秀初夫人在家照顧照顧他,還有人服侍他生活。小夥子吃了壹年多的“狂龍虎丸”,基本痊愈,後來當了老師。這種不治之癥在當時很難治療,所有的醫生都被拒之門外,但胡雪巖和余秀初還是接受了病人,並邀請名醫坐在教室裏會診。而且為了給病人治病,他們專門組織店員研制了十多天的對癥藥物“龍虎丸”,終於治好了小夥子的瘋病。為了給這個病人治病,胡慶余堂做了虧本生意,但胡慶余堂並沒有因此而損失什麽,反而店鋪的口碑蒸蒸日上。當年湖州壹帶瘟疫興起,胡雪巖就派壹個人到水陸碼頭等要道,給百姓免費送藥三年。商店裏的員工對胡慷慨贈送的藥品感到迷惑不解。經理余秀初笑著說:“沒錯,就是仁!”
胡慶余堂高掛的“真價”牌匾同樣醒目。“真價不平等”作為壹個成語,來源於韓康賣藥的故事。相傳中國古代有個叫韓康的人,精通醫術,以采藥賣藥為生。那時候賣藥的往往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所以顧客也討價還價,爭論不休。但是韓康賣的是正品藥材,但是不允許顧客砍價。奇怪的是,吃了韓康的藥的病人,往往病都好了,於是“真價”就傳開了。同樣,胡慶余堂堅持“真價”也有自己的道理。胡慶余堂剛開業那年的冬天,本該是藥店銷售的旺季,但胡慶余堂的營業額卻下降了。店裏的店員說:“胡慶余堂的老對手葉忠德堂在低價競爭,其他藥店也在低價銷售。胡慶余堂也用這種方法比賽嗎?”胡雪巖和余秀初聽後都笑了,講了韓康“真價”的故事,安慰店裏的夥計們說:“妳們放心,顧客心裏有桿秤,我們還是以真取勝”。果然低價競爭的藥店不值錢,但是胡慶余堂顧客盈門。從此,“真價”的牌匾高掛在胡慶余堂的營業廳上。反過來,“真價不對等”可以解讀為“價格不真實”,提醒消費者不要被所謂的“拆價、血價、跳價”所迷惑,尤其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藥品。
藥品質量是經營藥店的關鍵。胡慶余堂不僅嚴把藥物原料關,保證藥材來源正品、正宗,而且在藥材加工處理上更註重“精”。“修”,即加工準備,壹絲不茍。“生藥材”入藥時,大黃去皮,杏仁尖,蓮子去核,麥冬去核,麻黃打結,肉桂去皮,五倍子去毛等。,保證中藥色、香、味、療效的獨特性。“準備”是指對“原料”的每壹道加工工藝如漂、煎、煮、煮等。精心炮制,加工成丸、散、膏、丹、酒等。嚴格按照醫學要求。方子紫金丹是胡慶余堂從南宋太平惠民和記藥局繼承下來的重要藥物。其方劑由玉玉良、紫應時、赤石脂、赭石、乳香、五靈脂、沒藥、朱砂八味藥組成,具有健脾補腎、固沖安神的作用。余秀初對紫金丹的生產工藝做了嚴格的規定,但醫生多次反映治療效果不理想。余秀初仔細檢查後發現,藥方中的朱砂是汞的化合物,容易與炮制工具中的銅鍋鏟發生反應,炮制後療效會降低。我們怎樣才能兩全其美呢?余秀初和胡老板討論此事時,胡老板說:“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銅鍋鏟不好用,還是用銀鍋鏟吧。”為了保證紫金丹的療效不會喪失,胡雪巖不惜重金,花了133克黃金和1835克白銀,打造了壹套銀鍋金鏟,專門用來加工朱砂。朱砂經過這樣的炮制後,胡慶余堂的“方子紫金丹”療效大增。胡慶余堂的名氣很快就趕上了廣州的陳李濟、北京的同仁堂和其他老字號藥店。後來成了北方同仁堂,南方慶余堂的名牌。100多年來,胡慶余堂幾經變遷,但這套銀壺金鏟壹直保存至今,成為特別有意義的歷史文物。
胡慶余堂國藥時號。成立後,胡先生邀請了省內外多位名醫和中藥商人研究經營規模和經營方針。當時中國的醫藥行業分為藥號、藥店和商店,其中藥號範圍最大,直接從產地進貨,賣給藥店。店鋪的資金有限,只能從零省的藥店購買藥材。胡雪巖求教時,許多人認為藥號可靠,不必冒險。但是,余秀初提出了不同的建議。他主張建立集藥廠、藥品品牌、藥店、零售點於壹體的大型企業,以自制藥品為主。前幾年他先賠錢,後來賺的錢少了,等品牌做起來後才賺大錢。這個建議很符合胡雪巖的初衷:“要經營,就要經營壹個像北京同仁堂壹樣氣派的藥店,成為江南最大的藥店。”
由於胡慶余堂對自己經銷的藥品質量精益求精,“采購真實,修復精細”,因此,成功推出了壹大批名牌藥品。今天走進杭州胡慶余堂舊址,走廊的墻上掛著壹長串黑底金字的藥丸牌。這些都是胡慶余堂的名牌產品,包括諸葛邢俊散、虎皮溫膽丸、八寶紅領丹、沈香蘇合丸、外科六神丸、安宮牛黃丸、十全大補丸、大補全祿丸、黑底金字小兒回春丸*。胡慶余堂雖然創立於封建社會,但其管理方法依然高明。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胡慶余堂的管理方法當然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