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三丫苦的功效與作用

三丫苦的功效與作用

三叉苦又名三叉苦、三叉虎、三叉苦、斑鳩花、小黃散、三叉葉、三叉槍,主要分布於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省。在中藥的搭配上,三叉戟的藥主要是它的根和葉。綜合來看,三叉戟的藥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同時也不適合所有人吃。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壹下。

三叉苦的功效與作用

三叉苦的形態特征。

2 ~ 8m高,全株味苦。樹皮淡灰白色,有長方形皮孔。葉三葉,對生;葉柄長3 ~ 10 cm,基部微腫;小葉長圓形披針形,長6 ~ 12厘米,寬2 ~ 6厘米,紙質,頂端鈍圓,全緣或不規則淺波狀,葉上部深綠色,下部黃綠色,具腺點,葉柄短。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花軸和花梗最初被短柔毛,開花後逐漸脫落。花小,單性,黃白色,微香;花萼深裂,寬卵形,長約0.5毫米;;花瓣4片,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 ~ 2毫米,具腺點;雄花有雄蕊4枚,長於花瓣,花絲線形,花藥卵圓形、長圓形,退化子房短;雌花子房有密毛,退化雄蕊4枚,短於花瓣,花藥不育。卵泡常為2 ~ 3個,稀疏1或2個,外果皮黑褐色至紅褐色,有乳斑;種子黑色有光澤,卵圓形,球形。生於丘陵、平原、溪流,林緣灌溉。

三叉苦的功效與作用

性苦性寒。

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於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中暑、感冒高熱、扁桃體炎、咽喉炎、肺膿腫、肺炎、瘧疾、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腿痛、胃痛、黃疸型肝炎、鉤吻中毒。外用治療跌打扭傷、蟲蛇咬傷、癰癤、外傷感染、濕疹、皮炎。

三叉戟的用法用量

根15 ~ 50g,葉15 ~ 25g。外用適量,鮮葉搗碎或煎洗患處,或陰幹研成粉末調成藥膏塗於患處。

三叉戟苦味的飲食禁忌。

它性寒,不宜過量服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三叉戟有毒嗎?

無毒的

三叉戟補方

1,三叉戟治腦炎初期:三叉戟葉二兩,水煎。(廣西中草藥)

2、三叉戟苦治濕疹、皮炎、痔瘡:三亞苦葉水煎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三叉苦治外感痰:三片苦葉二至三兩,煨水數次。(廣西中醫藥誌)

4、三叉戟苦治鼠咬發作,致淋巴腺腫大:三亞虎葉二錢,黃糖酌情,共搗爛水服,連服數次。將帶有黑色葉子的荔枝肉敷在患處數次。(《嶺南草藥誌》)

5、三叉苦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鮮三叉苦葉壹兩片,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6、三叉苦解鉤毒:苦葉三片,幹用二兩,生者酌情,煎服。(《嶺南草藥誌》)

三叉戟味苦性寒,不適合所有人過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否則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加重病情。希望大家平時吃飯前壹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吃。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脈診後需要向醫生咨詢用藥劑量。希望以上文章中的介紹對大家平時的用藥有所幫助。

  • 上一篇:頸椎病的癥狀及其治療
  • 下一篇:牛蒡根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