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發病機制
1.病後身體虛弱,稟賦不足,或久治咳喘之人,耗肺氣,肺苔表裏,肺氣不足,肌表松弛,表裏不壹,痰多而自汗。
情緒不穩定
多慮,損心脾,血不養心,心不聚營,則汗漏而出。
3.吃辛辣的食物
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過盛,導致濕熱過盛,邪熱郁蒸,津液外漏,導致出汗增多。
折疊和編輯這壹段辯證對待
1.肺弱而衛。
癥狀:出汗為惡風,特別是稍用力後,或身體某壹部位出汗,易感冒,疲倦乏力,全身酸楚,面色晦暗,苔薄白,脈弱。
治療:益氣固表。
處方: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散。
2.缺乏努力
癥狀:自汗或盜汗,心悸失眠,乏力氣短,面色蒼白,舌淡,脈細。
治療:養血養心。
處方:歸脾湯。
3.陰虛火旺
癥狀:夜間嗜睡,盜汗,自汗,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面紅,口渴,舌紅少苔,脈數。
治療:滋陰降火。
處方:當歸黃流湯。
4.邪熱郁蒸
癥狀:汗蒸、多汗、汗粘、易使衣黃、面紅熱、易怒、口苦、小便黃、舌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肝,清熱,燥濕,和營。
處方:龍膽瀉肝湯。
中醫病名。自汗屬於中醫汗證範疇,是指由於陰陽失調,原因不穩而導致的汗漏紊亂。其中,白天出汗,尤其是動不動就出汗,稱為自汗。《自汗盜汗心汗證》:“自己出汗的丈夫,早晚也會自己出汗。”朱丹溪總結了自汗的病理屬性,認為自汗屬於氣虛、血虛、濕、陽虛、痰。張景嶽認為自汗壹般屬於陽虛。葉的《醫案臨證指南》指出,陽虛自汗宜用益氣守表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