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大黃6克
附子(炮)9克
細辛3克。
功能:溫中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邪郁結與結腸道互結,脅肋或腰胯疼痛,大便秘結,手足不溫,苔白,脈緊。
用法用量:取三味藥材,水500毫升,開水200毫升,分三次服用。如果強人煮250毫升,分三次服用,間隔壹小時左右。
處方中註意附子、細辛溫經散寒,大黃止瀉通便。三味藥合用,具有溫經散寒、通便止痛的作用。
摘自《金匱要略》
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
別名大黃附子細辛湯
處方大黃3兩,附子3片(炮),細辛2兩。
功能:溫陽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陽虛寒涼,腹痛,便秘,脅痛,發熱,手腳冰涼,舌苔白膩,脈緊。現用於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腎結石病、膽結石、慢性闌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黃疸的人身體發黃,額頭微汗,便溏少,大便暗。這是因為性傷害和黃色血液儲存在他的小腹,所以他的小腹甚至在腰部以下都很疼。這個方子確實可以治療局部疼痛,但不是特別局部疼痛。還可治療寒性疝氣、胸腹部絞痛延伸至胸、腰、陰囊腫脹、腹部偶見水聲及嚴重惡寒。
用法用量大黃附子細辛湯(《金匱要略》卷三《遊方雜註》註)。
張璐引自《金鑒》:大黃附子湯寒熱兼施,剛柔並濟。在現代,我知道下壹個冷的方法,我從來不知道有壹個溫暖的方法。用冷覆蓋暴力的熱結,積了很久的冷結能冷嗎?大黃附子湯用細辛、附子攻脅下的寒結,也就是也是大黃的寒性來導之。寒熱結合,溫攻結合,顯而易見,不可思議。2.《溫病辨證》:附子溫裏通陽,細辛溫水臟腑,祛寒濕之邪;肝膽沒有出路,就用大黃,胃作為出路。大黃的苦和附子、細辛的辛合在壹起,苦和辛合可以減少能量的流動,但總的原則是不痛的。3.“成方便讀書”,陰寒匯聚,偏於壹處,雖有發熱,也是陽氣郁結所致。所以,不溫則不能散其寒,不降則不能散其積。所以用附子、細辛的辛熱很容易散,再用大黃就可以散了。
臨床應用1。腹痛:男,50多歲,腹痛數年。剩下的診斷就是心臟腫脹變硬,腹部打雷。是用半夏瀉心湯做的,沒用。有壹天,突然覺得冷得要命,腸絞痛比平時大壹倍,就做了大黃附子湯喝下去,痛就不痛了。服用幾天後,疾病不再發作。2.肋間神經痛:71歲男性主訴右側劇烈胸痛,面色蒼白,貧血,足部活動受限,行走不便。脈大,舌質濕潤無苔,腹力適中,略軟,腹直肌攣縮急,大便4-5天壹次。給了大黃附子湯,治療好了,25天就好了。3.梅尼埃病:齊,女,40歲。蘇松患有梅尼埃病,經常發病。壹個星期前,我感冒過度勞累,再次頭暈目眩,天旋地轉,臥床不起,頭部和身體活動加重。吐了痰,吐了口水,肚臍下面2寸又腫又痛,拉稀,煩。我口幹舌燥,想喝水,舌頭蒼白,皮毛厚而粘,脈搏緩慢。就痰而言,建議用《金匱要略》澤瀉湯合二陳湯加減,但治療無效。舌象再次確診,參考臍下痛證。發現此證為陽虛寒實,積於胃中而致脹痛,三焦受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以致眩暈。加入大黃附子湯調味:附子8g,大黃10g,細辛6 g,人參6g,2劑。壹次輕度腹瀉後,頭暈、脹痛已經減輕了壹大半;再服兩劑,所有癥狀就會消失。
摘自《金匱要略》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