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行保護性餵養。夏秋季節,在豬舍外種植葫蘆、大瓜、臥瓜、向日葵等植物,可以遮陰納涼。冬季應普及塑料大棚飼養技術,定期做好驅蟲和免疫工作。
2.推進生豬高密度養殖。冬季0.8m2豬圈養1頭育肥豬,夏季1豬圈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種豬不僅圈數少,成本低,而且育肥豬爭食。沒有活動空間就睡覺,愛快速增重,減少餵養費用。
3育肥豬超過90斤後,日增重速度明顯變慢,脂肪沈積是主要因素,所以越餵越不劃算,脂肪越多,很難賣出去。90斤以下屠宰,雖然飼料利用率高,但是因為體重小,出肉率低,不經濟。壹般90 ~ 120 kg出欄最適合育肥豬。
4品種要過硬。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品種。目前推廣多元雜交至少需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肉率66%,料肉比為2.8: 1。
5欄要簡單。豬圈不要搞得太豪華,保暖通風就好。
6飼料要便宜。飼料占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能壹成不變。如果豬在炎熱的夏天吃得少,飼料應該更有營養。飼料營養要均衡,滿足生長需要。
7防疫要嚴。註意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疾病,又要防止糞便汙染和傳播疾病,按免疫程序註射疫苗。
8屠宰要及時。比如二元豬靜止體重達到70kg,內三元80-85kg,外三元95kg,英國PIC豬105kg時,就是出欄的合適體重。另外,生豬市場價格高的時候,體重越重越好;價格低的時候,最好輕壹點,這樣可以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反哺”養豬法是針對上述缺點,結合豬的生長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壹種新型養豬法。這種方法處於仔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 kg之前以高能高蛋白的精料為主,輔以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階段,應適當減少精飼料的投入,增加青飼料和粗飼料的比例: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法不僅縮短了豬的飼養周期,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的青飼料和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省了精飼料的用量,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10飼養管理
1.哺乳小豬
(1)保溫和壓力保護。哺乳仔豬適宜溫度:L-7天32℃-28℃,8-35天28℃-24℃,室內溫度18℃-22℃,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配備保育箱或保溫箱,在保育箱底部或距保育箱底部30-40厘米處懸掛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在分娩圍欄內安裝嬰兒保護欄。
②吃牛初乳,固定乳頭。仔豬出生後1小時內應人工攝入足夠的初乳。產後2-3天內固定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體調節為輔。出生體重小的小豬固定在前乳頭,出生體重大的小豬固定在後乳頭。
(3)補鐵和雕落物。仔豬出生後2-3天內,肌肉註射鐵制劑,劑量為每頭豬100-150毫克鐵。每頭泌乳母豬飼餵10-12頭仔豬。對產仔數大於12或小於7頭的仔豬,超餵仔豬餵給產仔數較少且相差不超過3天的母豬。小豬在過量餵食前必須吃足夠的初乳。產仔太少的母豬,按照產仔原則,兩窩小豬可以合並成1窩,壹窩就很健康了。奶水充足的母豬餵養。小豬在築巢前必須吃足夠的初乳。
(4)開放食物和飼料。仔豬要訓練到5日齡喝水,7日齡開始進食,20日齡開始進食。壹只仔豬開始進食後,補充全價配料,采用濕飼料型(料水比為1: 0.5),每天餵食5-6次。
⑤閹割斷奶。仔豬25日齡閹割,35日齡斷奶。
⑥衛生消毒。每天打掃兩次棚舍清除糞便,每周用2%苛性鈉水溶液或其他消毒劑對棚內通道消毒1次。
⑦流行病的預防和控制。仔豬出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平時經常觀察豬的進食、排泄、精神狀態,發現疾病及時隔離治療。
2.斷奶仔豬
①入豬前準備。在仔豬繁殖舍轉入仔豬1周之前,需要對棚內設備進行檢查和保養,對棚內進行清潔,然後用2%的火堿水溶液或其他消毒劑進行消毒。
②餵養。仔豬進屋後,2周內仍餵仔豬原飼料,1周內控制采食量,每天加溫5-6次,自由飲水。2周後逐漸過渡到育肥前期,采用濕飼料型(料水比為1:0.5),每天餵食4-5次,自由飲水。
③管理。斷奶後要將仔豬從原窩轉移到仔豬飼養舍,並及時訓練,逐步養成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飲水的習慣。室內溫度控制在25℃-20℃,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清新。每天清潔圍欄兩次,每周用2%苛性鈉水溶液或其他消毒劑消毒通道1次。仔豬在出生後55-60日齡接種豬瘟、丹毒、肺炎和仔豬副傷寒疫苗。仔豬使用驅蟲精、思密圖等驅蟲藥驅除體內寄生蟲,或使用驅蟲藥驅除體內和體外寄生蟲。平時經常觀察豬的進食、排泄、精神狀態,發現疾病及時隔離治療。仔豬在仔豬飼養舍飼養5周後,轉移到生長肥育豬飼養舍。
3.生長肥育豬
①入豬前準備。在生長豬轉入斷奶仔豬後的前1周,需要對棚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對棚舍進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