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食物堆積的食療。有時候父母餵養方式不當,很容易導致寶寶食物堆積。寶寶的健康壹定要註意。其實寶寶積食也可以通過壹些食療方法來治療和緩解。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寶寶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嬰兒積食的食療方法1 1健脾湯
媽咪可以經常選擇以下有助於健脾的食材和藥材給寶寶煲湯或煮粥:白術、土茯苓、茯苓、刺石、山藥(幹)、太子參、元肉、大棗、冬蟲夏草、五指桃。
註:以上藥材及配料用量為10g,每次選用1-2種,可加入魚、雞、豬骨、鵪鶉等煮湯或煮粥。炎熱多雨的天氣,寶寶容易燥熱潮濕,可以選擇用炒扁豆煮湯。
2、經常喝麥芽水。
將麥芽水作為日常飲料是壹個好主意。取稻芽15g,麥芽15g,加水煮沸,再文火15min。谷芽和麥芽(在中藥店可以買到)是焦三仙的兩種主藥,具有和胃行氣、消食導滯的功效。而且谷物和小麥都是日常主食,和它們的胚芽壹起煮的時候氣味清淡宜人。
3、調料和調味料巧用陳皮
陳皮對脾胃氣滯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有效。父母做菜時,巧用陳皮,既能去腥提味,又能理氣健脾導滯,能起到很好的食療作用。比如陳皮燉鴨、陳皮蒸魚、陳皮辣子雞、紅燒陳皮骨頭等。都是陳皮做的。
嬰兒食物療法2嬰兒食物癥狀
1,口臭
如果感覺最近孩子嘴裏的味道變得很濃,更有可能是食物堆積。嚴重的兒童還會嘔吐,吐出酸味和未消化的食物。在這種情況下,要考慮食物堆積的可能性。
2、大便有臭味
古人說“臭如雞蛋”,也就是說大便聞起來有臭雞蛋的味道。在這種情況下,也要考慮食物堆積的可能性。
3.大便次數和質量的變化
有積食的孩子會改變排便的頻率,會多壹些,但每次都黏糊糊的,很難聞,甚至拉肚子。大便的‘臭味’在最初幾天會比較嚴重,之後會逐漸變稀,味道會變得淡淡的腥味。這種孩子也會肚子很飽,會不停的咆哮,好像弦裏有氣,同時會不停的排氣放屁,味道會比較大。
4.舌苔會變厚。
這種情況很典型。舌體中部有硬幣般大的厚舌苔,全舌的部分舌苔變得厚膩。這時候高度懷疑它有沒有積食。
很多家長會問:如何觀察舌苔?其實我主張在動態過程中觀察舌苔。比如經常看看孩子的舌苔,就會對孩子平時的狀態有所了解。但是最近幾天發現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這個變化很有診斷意義。而且這種觀察是醫生看不到的,家長有優勢。
5.這幾天嘴唇突然變得很紅。
有的孩子積食,食物停滯變熱。家長會發現這幾天孩子的嘴唇突然變得很紅,像口紅壹樣。這時候就要懷疑積食變熱了。而這也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是最有意義的,這種變化只有父母才能觀察到。
6.臉容易發紅
孩子的臉在食物堆積後容易發紅。這種發紅往往是壹個相對有凝聚力的壹塊,往往在右顴骨。有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食物堆積導致的問題。
中醫認為,壹個人的面部對應全身,左側升,右側降。肺胃不降,右側就容易出問題。其實小孩子為什麽要在這裏撓呢?也有可能是這裏摸起來不舒服,但即使不刮,這裏也會有色差。
7、食欲障礙
當孩子開始積累食物時,往往吃不下飯,胃口也不好。但如果長時間積食,胃裏有熱,可能會壹直覺得餓,但吃完後胃又會脹大,很快就會拉肚子。
8.晚上睡覺不實際
積食的孩子晚上愛翻來覆去,身體蠕動。年紀較小的孩子睡覺時會哭。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胃不和則不安”。
9.感冒後很容易喉嚨痛。
吃肉多導致食物堆積的孩子,只要壹感冒,馬上就會引起咽喉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這是因為中焦受阻,肺胃不降,熱郁在上焦。
10,飯後脹氣腹瀉
積食的孩子,吃完飯肚子會很飽,不會消化,然後會哭鬧腹痛,腹瀉後會比較輕松,然後過壹會兒又會痛然後腹瀉,如此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