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汗有科學依據嗎?
產後發汗由來已久,壹直沿用至今。很多地區的人認為,產後第3天、第7天、第30天,服用辛溫心的中藥,以解表汗,驅除體內的毒氣和寒氣,就不會出現身體疼痛、腰腿疼痛、關節疼痛等癥狀。
眾所周知,懷孕後,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母體循環血量比孕前增加了約1/3。同時,隨著激素水平的升高和物質能量代謝的加快,大量的水和鈉鹽被保留,以適應懷孕後的母體狀態。但是,分娩後,隨著壹個包袱落地,母親的負擔大大減輕。因此,代謝水平和內分泌活動明顯降低,機體不再需要過多的循環血液,留存的鈉鹽和水變得多余,必須及時排出體外,以減輕心臟負擔,有利於機體的全面恢復。人體排泄水和鹽主要通過三種途徑。
1,尿液通過腎臟的過濾排出體外;
2.通過肺部呼吸,以水蒸氣的形式帶走壹部分呼出的氣體;
3、從皮膚表面通過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所以產褥期產婦不僅尿多,而且管理汗腺的交感神經興奮占優勢,汗腺的分泌活動也增強,從而使產婦產後出汗多。由此可見,產後多汗是產後身體自我調節的表現,不需要做任何特殊處理,但產婦要註意避免出汗後感冒。專家提醒:產後出汗不科學。產後發汗由來已久,壹直沿用至今。很多地區的人認為,產後第3天、第7天、第30天,服用辛溫心的中藥,以解表汗,驅除體內的毒氣和寒氣,就不會出現身體疼痛、腰腿疼痛、關節疼痛等癥狀。其實產後出汗是不科學的。分娩時的外傷出血,以及勞動力消耗氣血,導致產後“關節空空”,抗病能力弱。如果再使勁出汗,會讓津液消耗的更大,而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液是氣的載體。中醫認為心主血,汗和血同源,所以“汗為心之液”。病理上多汗易耗悲血,耗血擾人,則見心慌、心悸、氣短;如果有失血和體液流失,如果沒有對神的依戀,妳就不會睡覺。不適當的出汗也會導致痙攣,如頸背僵硬和痙攣。同時還會消耗悲傷,所以出汗可能會導致病變,如多汗、四肢冰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精神淡漠、脈搏微弱或幾種疾病中的無力。此外,產後出汗過多會導致體液流失,容易導致排尿異常、排便困難、乳汁分泌不足等多種疾病,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產後強行出汗容易導致虛脫、中暑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產後不容易出汗。
產後多久喝益母草?
產後喝益母草的時間主要根據產婦惡露情況來判斷。
壹般產後惡露持續4-6周,口服益母草2周左右即可。如果減少了,可以考慮停藥。
益母草顆粒是壹種中藥制劑,主要作用是活血調經。用於月經量少和產後腹痛。
產後使用益母草顆粒主要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活血化瘀。壹般情況下,益母草顆粒可以在產後3-5天服用。如果產後適當下床活動,可以促進子宮內瘀血的排出。
很多媽媽不禁疑惑,既然產後飲食這麽重要,有沒有規律可循?怎麽吃最健康,恢復最好?讓我們來看看產後飲食的十大原則吧!
1.均衡飲食: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不僅讓妳的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還能避免營養過剩。
2、多喝開水:多喝水,是加強排毒必須做的功課。人體的壹切生化反應都必須溶於水,包括廢物的排出。所以,產後壹定要增加水分攝入。
3.增加生菜和水果的攝入量:生菜和水果是許多抗氧化營養素的良好來源,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p。抗氧化營養素是清除體內自由基的成分,可以減少對我們細胞的損害。
4、多吃粗糧,如糙米、全麥食物:吃白米飯只能吸收熱量,得不到營養。所以,用糙米、全麥食品等粗糧代替精白米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多吃營養,膳食纖維還可以預防便秘和大腸癌。這對想減肥的人有好處。
5、口味盡量清淡:雖然生菜沙拉和水煮蔬菜是減肥者的理想食物,但如果在上面塗上厚厚的壹層沙拉醬和肉醬,減肥計劃就泡湯了。因為油、味精、醬油等調料都是高熱量的東西。
6.食物至少咀嚼10-20次再吞咽:聰明的瘦身方法應該盡量拉長進餐時間,壹般壹頓飯至少要20分鐘。更重要的是細嚼慢咽,每口至少吃10-20口再咽下去,這樣可以在不增加腸胃負擔的情況下,早早有飽腹感。
7.只吃八分飽:如果熱量攝入受到過度限制,人往往會餓到壹半,但如果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吃八分飽,就不會感到餓,每天自然會減少至少500卡路裏的熱量。
8.飯後立即漱口:飯後立即刷牙可以減少患口腔疾病的機會,還可以使口氣清新,不容易吃東西。可以在辦公室準備壹套旅行用的牙刷用品,隨時保持口腔清潔。
9.遠離零食:零食熱量極高。想要真心減肥,就要控制好自己,絕不讓零食出現在妳伸手可及的地方。否則,妳會不知不覺地攝入大量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