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是風濕病也不算什麽大錯,但是如果只是用風濕病來治療的話,那就偏離了問題的本質。
首先,中醫認為風寒束縛於肌肉骨骼系統,雨水濕及四肢,可引起疼痛,故可稱為風濕。
那為什麽有時候會痛,有時候不痛呢?
中醫認為,寒性主導了氣的吸收,導致血瘀氣滯,導致氣血虧損,所以在四肢筋骨上很難流行。所以根據氣血盛衰,氣行則痛輕,氣郁則痛重,血行則痛輕,血郁則痛重。
所以,如果單純認為這是風寒雨濕之邪所致,貿貿然用藥物去除掃,只會加重氣血虧虛的實質,使疼痛加重。
因此,治療應以補益氣血為主,輔以溫味、祛風除濕、散寒;二、義內存,惡不可為。標本兼治,止疼不止損。
今天給大家介紹壹個方子——忘痛湯,既能行氣活血,又能祛風除濕散寒。
王瞳湯:當歸、黃芪、元胡、肉桂、天花粉、秦艽。
當歸味甘辛,性溫,甘能補,辛能散,
所以當歸味甘而重,專治補血;其氣淡辛,可行血。補中益氣,既能祛除體內瘀血,又能滋養新血以代替瘀血,可視為血中之氣藥。
除此之外,當歸多用於血虛之證,被歷代醫家奉為血中聖藥。但凡是需要補血的方劑,往往都會用到當歸,所以壹直有“十方九回”的說法。
黃芪為甘溫藥材,主要入脾、肺經,善補脾肺之氣,有“補氣之長”之譽。
中醫認為,正氣能生血,活血,吸血,生津。
因此,黃芪與當歸合用,既能補益氣血,又可用於氣血兩虛之證。
還能行氣活血,多用於氣滯血瘀。
簡單來說,氣血兩虛的問題,配些當歸黃芪就對了。
延胡索解苦通便,溫經,入心、肝、脾經。
擅長活血行氣,是緩解疼痛的佳品。
古人雲:“氣滯於血,血滯於氣可行,故專治醫聖之痛。”
對於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參、川芎等活血化瘀的藥材;
若胃脘痛為寒性,可加桂枝、高良姜、川楝子等散寒理氣之品。
肝氣郁結者,可加柴胡、姜黃等疏肝理氣之品。
對於痛經、產後腹痛,可配伍當歸、紅花等活血養血的藥材;
如遇跌打損傷,可酌情加入乳香、沒藥等藥材,活血化瘀;
如遇風濕關節痛,應加秦艽、桂枝等祛風除濕之品。
簡單來說,延胡索可以止痛。
肉桂是辛辣的、甜的和熱的。中醫認為,它味辛,味甘,能壯陽。
肉桂為純陽溫粉,善補命門之火,益陽消陰,
肉桂擅長溫經通脈。無論是寒邪侵入肌肉表面,還是深入內臟,肉桂都能將其驅逐出我們的身體。
天花粉味甘,微苦,微寒,入肺、胃經。
我們之前提到過天花粉,主要用於治療發熱、津液損傷引起的糖尿病。
但天花粉也有祛濕化痰的功效。
協助肉桂將殘留的濕邪驅逐出境。
秦艽是治療風濕、關節痛、肌腱攣縮的常用藥。
秦艽的妙處在於,用壹點秦艽就能改善,不管是風濕關節痛還是風寒關節痛。
但秦艽藥性微寒,故治風濕關節痛尤佳。
最後做壹個簡要的總結,忘痛湯是由補血湯減化而成。補血湯名為補血,其實氣血雙補。今得益於肉桂散寒,延胡索活血化氣,天花粉化痰祛濕,秦艽祛風,即有外邪,皆可兼治。為什麽疼痛沒有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