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小兒推拿歷史悠久,是中醫壹絕。
小兒推拿,在中國古代醫學中也被稱為嬰兒保健的秘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醫中的壹絕。
早在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首次提到了小兒推拿。
金《肘後備急方》引入整脊手法治療腹痛。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他的《千女方》中這樣記載:“治幼新生膚嫩,喜被普通感冒所吸引,身強體熱,或被大風所驚嚇。烏烏甘草生莫高芳……”。
唐《外臺秘笈》記載,頭、面、背是用來防小兒夜眠的。宋代蘇神梁芳有壹種捏法,治療臍風口捏的癥狀。
到了16世紀末,陳在前人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小兒推拿進行了總結,撰寫了我國第壹部小兒推拿專著,又稱《小兒經》,收入《針灸學大成》並廣為流傳。自此,小兒推拿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為兒科疾病的防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明清時期有了小兒推拿的專科,形成了獨特的嬰幼兒推拿體系,大量書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兒童按摩作品有30多種,目前還有10種左右。
二、小兒推拿學校歷史悠久。明代兒科專家萬全對小兒推拿頗有心得。明清時期小兒推拿學非常盛行,出現了許多小兒推拿學著作,如:解放後和李的著作在山東影響最大。
縱觀歷代名家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流派:壹個流派:壹個是以指尖推指踵為補充,壹個是以指尖推指踵為明確,我稱之為直推派;第二派:我稱之為轉推派,以手指肋面上的轉推為輔,在手指肋面上從指尖推至足跟清晰。看起來兩個流派的按摩方向是矛盾的,代表了兩個流派的特點。
在山東省,直推派居多,中醫流派則是旋推派,也體現了百家爭鳴的特點。張漢臣的著作對現代小兒推拿有著深遠的影響。張漢臣重視化驗所的數據,甚至中醫學校也引用他們的數據作為參考。至於他們的後代能不能給孩子按摩,數據不詳。
然後是清代徐乾光的《推拿三字經》。至於他的後代能不能給孩子按摩,資料不詳。相反,李繼承了徐乾光的《推拿三字經》。經過八年的刻苦學習,於1920在青島成立了按摩診所,並於1955受聘於青島市中醫院,與張漢臣齊名。至於他的後代能不能給孩子按摩,資料不詳。
推拿三子經的特點是按摩時間長,穴位少。精通中醫者認真辨證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療效,這也是小兒推拿其他流派的基本原則。
三、按摩的起源是什麽?按摩在古代被稱為* * *壓喬,是起源於中國很早的壹種治病防病的養生法。
在用中藥煎劑給人治病之前,已經用按摩給人治病了。按摩技術發展了5000多年。
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 * *大夫* * *老師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基礎以中醫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
經絡是人體經絡的總稱。它們在人體內相互緊密相連,縱橫交錯,連接五臟六腑和外體皮毛,從而形成壹個完整的循環系統,起著補益氣血、連接陰陽、滋養臟腑、利關節的作用。
如果氣血循經運行順暢。那麽人自然是健康的,如果血液循環受阻,人就會有疾病。
按摩療法可以使經絡通暢,平衡陰陽,從而使人保持健康狀態。
四、推拿的歷史發展在1949之前,推拿的發展以其在民間的存在和發展為特征。由於當時的衛生政策不重視中醫,尤其不重視操作性醫療技術,按摩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間存在和發展。這種開發模式的缺點是受限於壹個地方,缺乏交流;但其優點是我國幅員遼闊,植根於人民,很容易根據本地區流行疾病的特點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推拿學術流派。如魯東湘西的小兒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壹指禪推拿,山東的武術推拿,川蓉的經絡穴位推拿等等。這些眾多的學術流派是中國推拿學科的壹大特色。這壹時期,由於西醫的傳播,推拿學和中醫其他學科壹樣受到沖擊。但按摩作為壹門臨床學科,吸收了解剖學、生理學等西醫基礎知識來充實自己。比如上海的滾動按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20世紀50年代以後,推拿學科有了顯著的發展。1956年,中國第壹所推拿專科學校——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在上海成立,1958年成立中國第壹家推拿診所。通過設置學科和辦學,培養了大批推拿專業的接班人,繼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學術經驗。20世紀60年代初中期,推拿療法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並編寫出版了推拿學教材和專著,開展了推拿學的實驗觀察和文獻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按摩作為壹種無創無創的自然療法,被國內外醫學界有識之士重新認識。中醫院校正式開設推拿專業。比如上海中醫學院針灸推拿系在1982招收本科生培養推拿高級中醫,上海中醫學院也在1985招收了第壹批推拿專業研究生。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和康復(保健)機構壹般都設有按摩(* * *)科室,按摩在臨床科室應用較為廣泛;1987,全國推拿學術團體——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推拿學會在上海成立。按摩的實驗研究也有所深化;尤為突出的是,作為中國推拿特色標誌之壹的學院派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發揚。據近年統計,我國推拿主要學術流派有小兒推拿、正骨推拿、運動推拿、指壓推拿、保健推拿、壹指禪推拿、滾動推拿、內功推拿、穴位推拿、腹部診斷推拿等10余個。
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臨床研究中。推拿的臨床應用包括創傷、內科、婦科、外科、兒科等疾病。如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65438-0959根據民間代代相傳的推拿臨床經驗編寫的《中醫推拿學》列舉了70多種治療疾病。其中內科疾病包括頭痛、感冒、中暑、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婦科疾病有閉經、痛經、盆腔炎等。外傷疾病有椎間盤突出、腱鞘炎、氣傷等。兒科疾病包括脊髓灰質炎後遺癥、腹瀉和驚厥。外科疾病有癰、蛾等。50年代末60年代初,按摩逐漸應用於治療食道癌、膽道蛔蟲癥、小兒蛔蟲性腸梗阻、小兒腹瀉、流行性感冒、白喉、瘧疾、乳腺炎、電光性眼炎、麥粒腫等。70年代初,根據按摩的鎮痛作用,開展了按摩麻醉,應用於甲狀腺切除、疝修補術、剖腹產、胃大部切除術等手術10余例。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按摩治療內科和兒科疾病取得了迅速進展,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糖尿病等。其功效和機理可以通過現代測試儀器來證實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