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引起股癬的主要病原體是毛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毛癬菌、毛癬菌屬的絮狀毛癬菌和少數白色念珠菌。
主要癥狀是明顯的局部瘙癢。這種病容易復發。多因與患癬患者接觸或被貓狗感染,或因衣物、用具間接感染,或先足癬,抓撓傳播。夏天氣候濕熱,人出汗多,尤其是大腿部位。如果不及時洗澡,或者穿緊身內衣,大量汗液無法蒸發,就容易得這種病。此外,糖尿病、白帶過多、長期口服或局部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的患者也容易發生股癬。從發病率來看,主要是年輕人,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多發生於夏季,常因氣候潮濕或炎熱而加重,冬季緩解或治愈。
股癬是壹種皮膚病,好發於大腿,有時累及會陰、恥骨丘、肛周、臀部、陰囊皺襞等。,伴有嚴重瘙癢。由於抓撓,患者可能出現繼發性皮炎、苔蘚化或繼發感染。
股癬皮疹的特征是:
(1)股癬開始時是邊緣清晰的略隆起的紅斑,隨碎屑逐漸擴大,逐漸由紅色變為褐色或膚色。
(2)病竈中心逐漸自動愈合,向周邊發展。紅斑邊緣炎癥明顯,其上可有皮疹、水皰、結痂甚至糜爛,形成環狀。
(3)愈合後留下暫時性色素沈著,瘙癢癥狀嚴重。
要明確診斷股癬,首先要找有經驗的專科醫生,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很容易明確診斷。股癬是壹種真菌感染。壹般來說是直接鏡檢,即把病變邊緣的壹小塊鱗屑放在玻璃片上,滴加少許氫氧化鉀溶液溶解角蛋白,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真菌菌絲,即可明確診斷。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根據真菌培養作出更明確的診斷。
股癬的診斷不難,但要和壹些皮膚病仔細鑒別,否則治療很難有的放矢。容易與股癬混淆的皮膚病主要有:
(1)脂溢性皮炎:有時也可侵犯外陰和大腿。皮疹微紅脫屑,有的呈環狀,邊界清楚,但真菌直接鏡檢陰性。
(2)紅癬:壹種由棒狀細菌引起的皮膚病,常見於腋窩和大腿。患病部位皮膚呈磚紅色,邊緣無炎環,不癢。真菌通過直接顯微鏡檢查呈陰性。
(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可侵犯大腿,呈環狀或斑片狀紅斑,表面壹般有厚鱗屑,身體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樣的皮疹。
股癬多見於臀部和大腿內側上部,但也常侵犯陰莖。起初診斷為小丘疹(丘疹),瘙癢,後擴大形成圓形或多形性皮損,邊緣呈環狀隆起,中心扁平,常見於脫屑。引起人們的擔憂,認為是性病。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股癬是壹種頑疾,易復發,對多種藥物敏感,但治療後壹定時間內仍可復發。壹般以外治為主,不需要內治;但是,對於頑固和壹般化的患者,可以采用內部療法進行治療。常用於治療股癬的藥物:
(1)復方利佐辛溶液是醫院內用制劑,刺激性小,起效快。可外用1 ~ 2次,每日10天,達到臨床痊愈。
(2)復方達克羅寧,Xi安楊森制藥廠生產,起效快,止癢效果好。
(3) 1%克黴唑乳膏、1%益康唑乳膏等。
陰莖上的皮膚又薄又嫩,治療時不允許使用刺激性過大的藥物。若長期不愈,或面積較大,病變廣泛,可口服螺內酯200mg,1次,每日1次,連續5天。
臨床上,中草藥外洗是治療股癬的有效方法之壹,具有見效快、止癢效果好、治療後不易復發等優點。實驗證明,黃柏、蒼術、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葉、花椒、地膚子、苦參、大黃、厚樸等中藥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青木香60g百部30g苦參10g地膚子30g黃柏10g艾葉10g花椒6g。水煎服,待溫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鐘,見效快。
預防股癬
(1)潔身自好,不與他人發生不正當的性關系。不要用別人的內衣、內褲和洗漱用品。
(2)勤換內衣,保持外陰清潔,勤洗衣服、被子。
(3)減少出汗,促進大腿根部蒸發。盡量保持幹燥,穿寬松的內衣。
(4)如果患有灰指甲、鵝掌楸、癬,要積極治療,防止傳染到外陰和大腿。(第四軍醫大學北京醫院解放軍皮膚性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