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主要癥狀是癢,不是蚊蟲叮咬引起的癢,而是壹種難以忍受的癢,壹種很可怕的癢,尤其是遇到熱水和肥皂水的時候。有的人撓得鮮血淋漓,看似癢好了壹些,但那是以痛蓋癢,本質問題並沒有解決。有些人喜歡用熱水燙傷,其實對皮膚的傷害更大。濕疹好發於面部、耳後、耳道內、手掌、手臂、乳房、肚子、肚臍、會陰、腿腳等多個部位,往往呈對稱分布。
濕疹是壹種皮膚損傷,有兩個特點。第壹,它是多態的,不規則的。這是因為濕疹是體內潮濕引起的,就像把壹盆水倒在地上,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第二是皮膚粗糙,色素沈著。
處方(以下處方來自張景明教授的課程)
養血方:四物湯
地黃:地黃有養血補腎的作用。因為這個病血熱,我們這裏用地黃,10-18g。
當歸:12-24g?大便幹燥的話可以多壹些,稀便的話就少壹些。
白芍:15-30克
川芎:6-10克
祛風止癢方
蟬蛻:止癢良藥6-10g
防風:6-10g祛風。
蒺藜:9-15g祛風止癢。
白癬菌:9-15g
土茯苓:15-30g清熱解毒祛濕。
慢性濕疹患者壹定要健脾祛濕。
蒼術:芳香健脾,化濕10-20g。
生薏苡仁:祛濕10-30g。
皮膚病要和camp,健康調和。
桂枝:3-6克
生白芍:包含在四物湯中。
血虛的問題需要養血。
雞血藤:15-30克
久病氣虛,久病血瘀,需要活血補氣。
丹參10-24g
炙黃芪10-30克
因濕邪難愈,所以開方多,用量大。
外用,不需要激素軟膏。為了防止或減少皮膚細胞過度增生,使皮膚粗糙,可以使用5%硫磺軟膏。
我們來看看艾灸的方法。濕疹的發生是身體排出邪氣和濕熱的過程。皮疹是體內濕氣的積聚和堆積,排不出去,脾胃不調。脾是壹切濕氣之源,陽足以排出人體濕氣,故從脾經調節。
穴位艾灸:
主要穴位:阿是穴、至陽穴、曲池、合谷、雪海、膈肌。
輔穴:脾俞、中俞、足三裏、三陰交、太溪。
至陽穴:曲池上方2寸?
每天壹次,每個穴位持續10-15分鐘。主要穴位應該是每次艾灸,曲池、合谷可以選壹個。艾灸結合溫和灸和鳥灼灸。輔助穴位可依次選擇2-3個艾灸,視時間而定,以溫和艾灸為主。
皮膚病艾灸後,皮膚上可能會出現較大面積的水泡或濕疹,這是艾灸後的濕氣,不用擔心。堅持艾灸可以扶正祛濕。
如果艾灸後皮膚很幹燥,可以用香油(麻油)混合艾蒿灰塗抹,可以起到潤膚止癢消炎的作用。
1,禁忌
不忌口對醫生的手不好。
忌辛辣刺激,油炸食物,牛羊肉,生蔥蒜,香菜,火鍋,以清淡食物為主。
2.洗澡
減少頻率,不要每天洗澡,最多三天壹次,禁止用浴巾。水的溫度高於人體體溫,不能太熱。沒有洗澡,沒有沐浴露。
3.不要泡,不要蒸,不要塗藥水,甚至不要用醋。濕疹不是癬。
4.戒煙戒酒,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