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強迫癥的治療,人們習慣於心理治療和西醫治療,往往忽略了中醫的治療。其實中醫博大精深,治療各種癥狀都有它的優勢。中醫治療強迫癥也有很好的效果。中醫往往註重治本,治本,對於治療強迫癥等癥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強迫癥是壹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強迫癥的診治也是如此。中醫首先要鑒別強迫癥的虛實,然後選擇不同的方劑進行治療。
實證常見的有三種類型:肝氣郁結、氣滯成火、痰氣郁結。
1,肝氣郁結。癥狀包括抑郁,胸悶和脅痛,腹脹和噯氣,沒有食欲,脈細數。其治療應以疏肝理氣為主,可用四逆散治療。
2、氣滯顛倒火。癥見頭痛、頭暈、胸悶、脅肋脹滿、口苦、咽幹、苔黃舌紅、脈多弦。加味逍遙散可以清肝瀉火。
3、痰瘀。咽部好像有阻塞物,咳不出來,咽不下去。半夏厚樸湯可用於治氣化痰。
中醫在治療強迫癥時,強調從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入手,共同治療這種疾病。在辨證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患者的病情變化、臨床特點及致病因素,由內而外分析臟腑陰陽失調的具體表現,進壹步分析心脾肝腎寒熱虛實及陰陽轉化的異常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經過系統治療、全程用藥和中醫調理,患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癥狀,逐漸恢復正常生理。
中醫結合心理療法治療強迫癥療效好,副作用低。所以中醫治療強迫癥無疑是壹個不錯的選擇,強迫癥患者不妨壹試。
強迫癥的鑒別診斷
強迫聯想是指對壹系列不幸事件的重復聯想,即使明知不可能也無法克制,並引起情緒緊張和恐懼。那麽,強迫聯想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如何辨別和診斷呢?
強迫癥的鑒別診斷
所謂強迫聯想,是屬於強迫觀念的壹種心理狀態。例如,當妳聽到或看到壹個想法或句子時,妳會情不自禁地在腦海中想起另壹個想法或句子。有的人總是擔心自己的親人,總是做出毫無意義的聯想;也有患者看到刀會反復想到可怕的場景,比如看到水果刀切蘋果會殺人。
雖然聯想的內容不同,但專家指出,強迫癥患者的想象壹般都能引起他們的緊張和恐懼。此外,強迫聯想患者壹般都有很強的焦慮情緒。
當然,雖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聯想強迫癥和其他強迫癥類型壹樣,有著相同的性質、相似的心理表現和相似的生理心理危害。因此,治療的必要性並不遜於其他類型的強制。
強迫聯想的鑒別診斷;
(1)強迫意向:在某些場合,患者有壹種與當時情況相反的想法,並被這種意向所糾纏。病人知道這是違背自己意願的,但他控制不了。比如壹個抱著嬰兒的媽媽站在陽臺上,突然有把嬰兒扔到樓下的想法,明知違背自己的意願,卻無法擺脫,卻永遠不會采取行動。所以有這種想法的患者都不敢帶孩子靠近高樓的欄桿,以免引起恐懼和焦慮。如果與恐懼內容的強迫性思維有關,就叫強迫性恐懼。
(2)強迫計數:與強迫聯想有關的不可控計數。病人會不由自主地數壹些東西,甚至是自己的腳步,路邊建築的玻璃窗,路邊的標誌燈。病人知道沒有意義,數完了就不再記得了,但是控制不了。
(3)強洗:怕自己不會患上某種傳染病。當病人接觸到什麽東西時,要反復洗手,知道自己的手已經洗幹凈了,但不能控制,否則會感到不安。
(4)強制性的儀式動作:這是壹套重復的、僵化的相互關聯的動作。這種儀式動作對患者來說往往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們完成這種儀式是為了獲得幸運和吉兆,從而安慰自己的心靈。進門就想完成壹套動作,說明他孩子的病就成功了,明知道沒意義,但是不做就會焦慮。這種病大多起病慢,病程長。如果急性起病,誘因明顯,且病前無強迫性人格,壹般預後良好。
根據以上我們知道,強迫聯想是強迫性神經癥的典型癥狀。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表現,但我們也知道如何區分和診斷。
如何治療強迫癥
正所謂久病不愈,很多被強迫癥糾纏的朋友對其氣質的了解不亞於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能輕易說出強迫癥思維和行為在自己身上的表現。但為什麽對強迫癥的認識如此清晰,還是無法逃離這個漩渦,反而越陷越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的關系,看看是什麽讓我們重復的毫無意義。
眾所周知,強迫癥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其中,強迫思維是那些反復闖入腦海並引起強烈焦慮或痛苦的想法、沖動的意圖或想象;而強迫行為是指為了減輕強迫性思維引起的焦慮或痛苦而被迫做的行為或心理活動。90%的強迫癥朋友告訴我們,他們的強迫行為是為了防止強迫思維的出現,或者減輕強迫思維帶來的痛苦。
看到這裏,很多朋友會說,這些我都知道,那又怎麽樣?別急,我們通過壹些問題勾勒出更多強迫癥的細節,花點時間把答案寫下來。
1.在什麽時間、地點、場合特別想做出強迫行為(比如洗手、檢查、數數等。)?
2.為什麽這些時間、地點和場合對我來說很特別?妳會看到、聽到和想到什麽?
3.我擔心什麽,害怕什麽?如果妳擔心會發生什麽?
4.很難想到這些東西。我必須做什麽才能讓我的心舒服?
5.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時間、地點、場合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以下是壹位受困於反復洗手的中年女性分享給我的經歷:
我在公園散步時有最強烈的洗手欲望。那個地方的動物太多了,不管是活著的還是死了的。我想那些死去的動物壹定有什麽疾病。隨著雨水的流動,這些病毒無處不在。當太陽出來時,它們可能會蒸發到空氣中,吹到每個角落。我不知道那裏會有什麽樣的細菌和病毒。如果我去散步,分分鐘就可能被感染。這種不明病毒壹旦跑到我身上,我肯定會得重病。我實在想不出比洗手更好的方法了。我必須用酒精洗半個小時,這樣我就可以稍微確定我暫時不會感染病毒了。對了,我不能去有花壇的街道或者有小花園的小區。那些地方和公園沒多大區別。
這種心理和行為過程,朋友們壹定很熟悉。我們來整理壹下。首先,在接近公園或看到死去的動物(威脅線索)時,會有這樣的想法“死去的動物身上的病毒會跑到我身上,我會得重病”(強迫思維)。然後因為相信了這些想法,產生了恐懼、緊張、焦慮等強烈的情緒,難以忍受,所以必須用酒精洗手(強迫行為),所以感覺很舒服。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強迫行為的作用是減輕強迫思維帶來的痛苦。這就是需要我們警惕的“強迫思維-強烈情緒-強迫行為-緩解情緒”的怪圈。
強迫性行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下次出現威脅性線索,強迫性思維來臨時,我們會重復這個過程,讓我們的痛苦和焦慮迅速下降。但也埋下了意想不到的隱患。慢慢的,這個過程越來越自動化,強迫思想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強迫行為發生的時間越來越長,害怕去的地方越來越多,極大的擾亂了生活。
強迫行為就是這樣壹種糖衣迷魂藥,剛開始在嘴裏甜甜的,忍不住想讓它停留久壹點或者壹次多吃壹點;但是當糖衣褪去,我們的味道越來越苦,這個藥丸讓我們手腳麻木,無法自如地做其他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就想把這個藥丸吐出來,可惜它已經融化在我們的嘴裏,無法擺脫。
現在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明白了這種迷魂藥的真面目。血的教訓告訴我們,無論它看起來有多美,看起來有多甜,都不要放在嘴裏。
青少年強迫癥的自我治療
研究表明,“暴露無反應”是治療強迫癥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在專業的指導下,強迫癥患者學習如何在強迫性思想的刺激下暴露自己。並學會如何抵制強迫性的想法和沖動。比如指示壹個太怕臟的病人不要碰臟東西,不要洗手,這叫“暴露無反應”。妳將學會避免習慣性強迫行為,代之以新的健康行為。
這本手冊基本上讓妳知道強迫性的想法和行為是怎麽來的,妳可以學習如何應對強迫癥帶來的焦慮和恐懼。正確處理妳的恐懼可以使行為療法更有效。這裏要強調的四個步驟如下:
首先,再次確認。
第二,歸因。
第三,轉移註意力。
第四,重新評價。
第壹步,再次確認
第壹步是最重要的,學會“識別”強迫癥的思想和行為。也許妳根本不想做到這壹步,但妳必須努力,必須充分意識到,這樣才能明白此刻的煩惱來自於強迫性的想法或行為。
日常意識幾乎是自動的和膚淺的。“全心覺知”是更深更細的,只有通過專註的努力才能達到。請記住,可能需要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來改變大腦中的生物化學變化,以減少強迫癥的沖動。如果妳想在幾分鐘或幾秒鐘內擺脫這些強迫癥癥狀,妳會失望的!其實會讓強迫癥癥狀更嚴重!在行為治療中,妳應該學會控制自己對強迫性想法的反應,不管它們有多令人不安。目標是控制妳對強迫癥狀的反應,而不是控制強迫性思維或沖動。
接下來的兩步是幫助妳學習新的方法來控制妳對強迫癥狀的行為反應。
第二步:重新歸屬
我對自己說:“這不是我,這是強迫癥!”“強迫性思維毫無意義,它是大腦發出的錯誤信息。妳應該深刻理解為什麽搶著檢查或者“為什麽我的手臟了”是如此的厲害,讓人受不了。如果妳知道這些想法是不合理的,那麽妳為什麽要對它們做出反應?了解強迫性思維為什麽這麽強,為什麽無法擺脫,是增強意誌力,增強對強迫行為的抵抗力的重要關鍵。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學習“再歸因”:強迫思想的來源來自大腦的生化失衡。
大腦裏有個地方叫“頭側核”,是我生病得強迫癥的地方。頭核是過濾信息的地方,就像汽車的變速器壹樣。它接收來自前腦的信息,前腦是壹個規劃、思考和理解的地方。如果頭核出現了紊亂,就會出現強迫癥狀,所以思維行動就不會順暢。前腦變得過於活躍,消耗過多的能量,就像壹輛陷在泥裏的車,不停地轉著輪胎,卻越陷越深。前腦的那部分叫做眼睛的額葉皮層,因為對回流的錯誤檢測而卡在泥淖裏。這可能就是強迫癥讓人感覺“有些奇怪,揮之不去”的原因吧。妳必須把這輛車從泥裏弄出來。用手動擋代替自動擋修理有故障的變速器。我們現在知道,我們可以改變大腦的生化平衡,這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這時,了解大腦在引起強迫癥中的作用,將有助於避免最令人沮喪的“試圖徹底擺脫強迫癥癥狀”的不正確想法。雖然妳不能馬上做出大的改變,但是記住:“妳不必馬上對強迫癥做出反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拋開強迫的想法和感受,然後去做其他的事情,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改變大腦的生化反應。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換擋”:做其他行為!如果妳試圖擺脫強迫思維,只會增加妳的壓力困擾,壓力會讓強迫癥加重。
使用“再歸因”可以幫助妳避免使用儀式行為來讓自己感覺更好,比如完成的感覺。如果妳知道這些強迫的想法來自於大腦生化的失衡,妳就可以學會忽略這些沖動,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記住:“那不是我,那是強迫癥!”“如果妳抵制跟隨沖動或者抵制反應,妳就會改變大腦,減少強迫癥的感覺。如果妳對沖動做出反應,妳可能會暫時得到緩解,但很快,沖動必然會變得更糟。這可能是強迫癥患者最需要學習的壹課!這將幫助妳避免成為壹個書呆子或被強迫癥所欺騙。
“再確認”和“再歸因”往往是壹起做的,所以患者會對強迫癥的成因有更深的理解。首先我充分意識到強迫癥是在逼我,然後我才明白是大腦病變導致的。
第三步,轉移註意力
進入這壹步真的是為了工作!最初的心理建設是:壹分耕耘壹分收獲!這壹步妳要做的是:妳必須自己換擋!妳用妳努力的工作和專註的頭腦去做妳大腦自然而簡單的工作。比如,外科醫生在手術前從頭到尾刷壹遍手是很自然的,自然覺得刷夠了。但是強迫癥患者壹刷再刷,沒完沒了!他大腦的自動機制已經被破壞了。幸運的是,這四個步驟可以修復它。
分散註意力是為了轉移對強迫癥癥狀的註意力,哪怕是幾分鐘。第壹,選擇某些行為,而不是強制洗手或檢查。任何有趣且有建設性的行動都可以。最好從事自己的愛好,比如散步、運動、聽音樂、讀書、玩電腦、打籃球。
當妳有強迫性思維時,妳首先“重新確認”這是強迫性思維或沖動,並“重新歸因”這是來自於妳的疾病——強迫癥,然後“轉移註意力”去做別的事情。切記不要陷入習慣性思維。妳壹定要告訴自己:“我的強迫癥又犯了,我壹定要做別的行為。”妳可以決定不對強迫性思維做出反應。妳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強迫癥的奴隸!
十五分鐘規則
轉移註意力不容易。打破強迫思維,然後做該做的事,需要很大的努力和痛苦。但只有學會抵抗強迫癥,才能改變大腦生化,才能減少日積月累的痛苦。我們用十五分鐘法則,即延遲反應的時間至少是15分鐘。壹開始可以延遲五分鐘。原則是壹以貫之的,就是永遠不要沒有延遲就立即反應。註意,這不是15分鐘的被動等待,而是我們在這段時間裏做“再確認”、“歸因”、“分散註意力”。然後妳應該做其他有趣和有建設性的活動。壹段時間後,重新評估強迫癥的沖動,看強度是否下降,並記錄下來。即使下降了壹點,也要鼓勵和獎勵自己。強迫癥患者往往有追求完美和100分的心態,所以往往不滿足於壹點點成績,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以至於行為治療無法成功。目標是延遲超過15分鐘。只要堅持練習,強迫癥的強度會大大降低。壹般來說,妳練習得越多,就越容易。馬上就要延遲20分鐘以上了。
(2)只要做了,就會有收獲。
轉移妳對其他事情的註意力是很重要的。不要指望這些想法或感覺會馬上消失。不要做強迫癥想讓妳做的事。妳應該堅持自己選擇的活動,這樣強迫性沖動就會因為妳的拖延而減弱甚至消失。即使沖動很難改變,妳還是會發現自己可以稍微控制壹下自己的反應。
運用“全心覺知”,做壹個“旁觀者”,會讓妳更強大。這壹步的長期目標不是應對強迫癥。眼前的目標是在反應之前稍微延遲壹下。不要讓強迫思維決定妳學習時應該做什麽。
有時候這種沖動如此強烈,以至於妳無法控制。但是如果妳堅持練習這四個步驟,妳可以期待改變大腦的生物化學。時刻提醒自己:“不是我覺得自己臟了要洗手,而是強迫癥在影響我。”這次強迫癥我贏了,下次呆久了再反應!“這個練習,即使妳最後做的是強迫行為,也包含了行為治療的元素。再次確認強迫行為是壹種強迫癥是很重要的,這是壹種行為療法,比只是做強迫行為而不去想要好。
給抵制強制檢查的朋友壹個秘密:如果妳的困難是檢查門鎖,請盡量全心全意鎖門。意識到內心想要鎖門的沖動,然後小心翼翼地慢慢鎖門,讓這個動作被深刻地記住,比如“這個門現在鎖著,我看到門被鎖了!”“妳得到壹個深刻的印象,就是門是鎖著的,所以當妳被強制檢查門鎖的時候,妳可以立刻‘再確認’,那就是:那是強迫癥思維,那是強迫癥!妳可以“再屬性”那就是:不是我,只是我的腦子!妳可以把註意力從其他事情上轉移開,確保妳已經小心地鎖上門了。
(3)記錄行為療法
記錄成功的分散註意力的行為也很重要,因為妳可以回頭看看哪些行為對妳的分散註意力最有幫助。當列出的項目達到預期效果時,可以幫助妳樹立信心。錄音可以幫助妳在強迫癥癥狀嚴重的時候“換擋”,訓練自己記住過去做過的事情。妳的成功經驗越多,妳就越受到鼓勵。
只記錄成功的經歷,不記錄失敗的經歷。妳必須學會支持自己,給自己壹些鼓勵,這對增強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步:重新評估
前三步是利用已有的強迫癥知識,幫助妳明確強迫癥是壹種身體疾病,即大腦生化失衡,而不是接受思維的強迫,同時將註意力轉移到建設性的行為上。“再確認”和“再歸因”是連在壹起的,接下來是“轉移註意力”這壹步。這三個步驟的整體力量大於單個步驟的力量之和。“再確認”和“再歸因”的過程可以強化“分散註意力”在行為治療之前,妳開始“重新評估”那些強迫性的想法和沖動。前三步訓練得當後,強迫性想法和沖動的價值就能及時降低。
我們使用18世紀哲學家亞當·斯密提出的部分觀察者的概念來幫助妳更清楚地理解四個步驟的實現。史密斯描述說,有些觀察者是我們的壹部分,就像我們心中的另壹個觀察者,他知道我們的感受和狀態。當我們要加強這部分觀察者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把他叫出來觀察他的行為。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作為旁觀者見證我們的行為和感受。正如史密斯所描述的,“我們是自己行為的觀察者。”
強迫癥患者壹定要努力應對強迫癥狀。妳必須努力維持旁觀者的角色,這樣妳才能抵抗病理沖動,直到它們消失。妳必須明白,強迫癥的癥狀是沒有意義的,來自於妳大腦中錯誤的信息,所以妳必須轉移註意力,換擋。妳必須集中妳所有的努力,永遠記住:“這不是我,這是我的強迫癥!”“雖然妳壹時半會兒改變不了妳的感情,但是妳可以改變妳的行為。通過改變妳的行為,妳會發現妳的感覺也會改變。
重估的最終目的是貶低強迫癥狀的價值,不與之共舞。關鍵有兩點:壹是做好心理準備:即明白強迫癥的感覺要來了,做好承受的準備,不要被嚇到。第二,接受:當有強迫癥狀的時候,不要浪費精力自責。妳知道癥狀從何而來,也知道如何應對。無論強迫癥癥狀的內容是什麽,無論是暴力還是性,妳都知道這些癥狀壹天會發生上百次。妳不必每次都回應,就好像這是壹個不可預測的新想法。拒絕讓它打擊妳,拒絕讓它打敗妳。通過對強迫性思想的心理準備,妳可以立即識別它,並做歸因的工作。也可以做再評價工作。當強迫癥出現的時候,妳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妳會知道:“那是我可笑的沖動。毫無意義。只是我大腦的壹個障礙。別理它。”妳可以學會跳到下壹個動作,而不是停留在這個思維裏。“下壹步就是‘接受’強迫癥的結果。不要責怪自己意誌力薄弱。其實這都是大腦失衡造成的,和妳無關。避免壹切消極的、批判性的想法,比如:“人有這種強迫性的想法多不好啊,…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口越來越密集,人的病也越來越奇怪。強迫癥改變了我們很多,所以有強迫癥的青少年或者上班族應該改變大腦的生化,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樣,妳會發現妳生活中的壹切都是完美的。
強迫癥不是玩笑。
強迫癥是焦慮癥的壹種,是壹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強迫癥的特點是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壹些無意義的甚至違背其意願的想法或沖動反復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雖然患者體驗到這些想法或沖動來自於自己,但他們無法壹直控制它們。他們之間的強烈沖突使他們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他們的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日常生活。
強迫癥的病因復雜,尚無定論。目前認為主要與心理社會、性格、遺傳和神經內分泌因素有關。
許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發病時往往遭受壹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際關系緊張、婚姻考驗、學習和工作中的挫折等。強迫癥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高標準、嚴要求。部分患者在患病前有強迫性人格,表現為過度謹慎,責任心強,希望壹切都能盡善盡美,因此在處理不良生活事件時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患者所經歷的矛盾和焦慮只能通過強迫癥狀來表達。
此外,近年來大量研究發現,強迫癥的發病可能有壹定的遺傳傾向,還存在神經內分泌紊亂,導致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失衡,不能正常發揮其生理功能。
強迫癥狀有以下特點:
1.是患者自己的思考或沖動,不是外界強加的。
2.即使患者不再抵抗其他癥狀,至少壹種想法或行為仍必須被患者徒勞地抵抗。
3.實施動作的想法本身會讓患者感到不愉快(單純為了緩解緊張或焦慮不被視為真正的愉悅),但如果不實施,就會造成極大的焦慮。
4.想法或沖動總是不愉快地重現。
首先要識別正常的重復行為,以免不知所措,擴大診斷。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壹些重復的行為或按設定順序的動作,比如離家前反復拉兩三次門,以確保關好;刷牙永遠是按照左手拿杯子,右手拿牙刷,左手擠牙膏的順序來做。壹般這種習慣性行為都是為了提高效率,不會讓人感到痛苦,不影響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