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經有壹段時間了。根據節氣,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氣溫開始下降,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下降。雖然目前廣州氣溫仍然很高,但醫生提醒,雖然節氣變化目前還不明顯,但人們在衣食住行上還是要多加註意,未雨綢繆。
為了讓市民平安度過金秋,本報特別邀請了廣東省著名老中醫李程科和廣州市紅十字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楊秀文講解秋季養生的預防保健知識。
65438號+0。抗秋燥
在秋季,由於濕度降低而出現秋燥,而秋燥對人體傷害最大的部位就是肺部。中醫認為肺精臟,喜濕厭燥。但燥最易襲肺,傷津耗液,使人患上鼻幹咽幹、聲嘶咳嗽、大便幹結等所謂的“秋燥”。據了解,秋燥易傷人肺,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氣管炎。
因此,為防燥邪,秋季宜多食生津增液的食物,如芝麻、梨、蓮藕、香蕉、蘋果、銀耳、百合、柿子、橄欖、鴨肉、豬肺、甲魚、甲魚、蜂蜜、蔬菜等。,以潤肺,且宜少吃或不吃任何辛辣、辛辣、煎、熏、炸的食物。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麥冬30克,菊花15克,可煎茶飲用。
第二,預防支氣管哮喘
秋季氣候多變,早晚室內外溫差大。呼吸道黏膜不斷暴露在乍暖還寒中,抵抗力減弱,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支氣管哮喘易反復發作。此外,秋季空氣中過敏原多,也是引發支氣管炎的原因之壹。因此,應避免接觸過敏因素。另外,好的心情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居住環境,空氣要清新,沒有煙塵汙染。
第三,預防鼻炎
夏秋季節轉換時,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晝夜溫差加大。處於夏季虛寒狀態,有過敏體質的人,壹時難以適應這種明顯的變化。
在秋天,許多人經常打噴嚏,導致頭痛、胸痛和胃痛...這是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難言之苦。這個時候要特別註意保暖避免感冒,消除這個主要誘因,然後註意飲食清淡,盡量遠離過敏原。
第四,防止皮膚損傷
秋季皮膚水分蒸發加快,暴露在外的皮膚會因缺水而變得粗糙、缺乏彈性,嚴重時會皸裂。所以洗澡不要用堿性產品。註意皮膚的日常護理,多吃泥鰍、鰣魚、白鴨、花生、梨、紅棗、蓮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銀耳、梨等食物,可以更好地滋潤皮膚,美化容顏。
提醒妳,初秋要“設四防”。這個偏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