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患了丙肝,有什麽可以食療的嗎?

患了丙肝,有什麽可以食療的嗎?

什麽是丙肝?

導致肝臟發炎的病毒感染。在美國,它是通過輸血傳播的最常見的肝炎。以前這種病的診斷靠排除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引起肝損傷的原因再歸為丙型肝炎,現在可以通過檢測確診。

怎麽傳染?

通過接觸傳染性血液或通過性接觸傳播,人際傳播的作用尚不清楚。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輸血者、靜脈註射吸毒者、感染者家屬包括性伴侶和接觸過受感染血液的醫務人員。在夏威夷,獻血者會接受常規的丙肝檢查,陽性者會被除名。

有什麽癥狀?

食欲不振,嘔吐,胃痛,乏力,皮膚和鞏膜發黃。發病初期,癥狀與乙肝相似,但較輕。如果感染持續6個月以上,稱為慢性丙肝,很多感染丙肝的人沒有癥狀。

癥狀什麽時候出現?

壹般是感染後7周,範圍是2-24周。

感染期有多長?

在癥狀出現前幾周和整個疾病過程中,它都具有傳染性。慢性丙型肝炎攜帶者的傳染性仍不清楚。

如何看待?

有壹種抗病毒藥物對某些病人有效,妳可以去看醫生了解更多信息。

如何避免感染?

防止接觸可能被丙型肝炎病毒汙染的血液和其他體液。不要使用牙刷、剃須刀、註射器等可能被汙染的物品。

肝炎患者看牙醫或進行其他檢查時,應告知醫生自己的病情,以便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肝炎感染者不得作為獻血者。

丙肝的患病率是多少?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壹種傳染病。輸血和血制品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據國外報道,輸血引起的肝炎90%以上是丙肝;10% ~ 25%散發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為丙型肝炎,在美國每年約有654.38+0.5萬~ 654.38+0.7萬人患此病。由於國內缺乏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確切的患者人數尚不得而知,但輸血後感染丙肝的比例約為60% ~ 80%。在急性散發性肝炎患者中,丙肝約占12% ~ 24%。此外,單從血漿中采集的輸血球造成血液汙染,導致丙肝暴發流行的報道也不少。

近年來,通過輸血傳播的丙肝病例逐漸增多。比如美國1988的調查數字顯示,46%的急性丙肝患者有靜脈註射毒品史,10%有不正當性接觸史或家族肝炎接觸史,5%有頻繁接觸血液或血液透析史,只有6%是輸血引起的。其中,不良性行為和家庭接觸肝炎的發生率分別是無這些因素者的11倍和6倍。另外,母嬰垂直傳播也是壹種方式。丙肝的這種多渠道傳播造成了預防上的困難,因此其發病率逐漸升高,流行範圍逐漸擴大。

對部分正常人群抗-HCV的調查表明,人群中許多慢性HCV攜帶者也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HCV,可能導致丙型肝炎的發生和流行。

得了丙肝怎麽辦?

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丙肝還可分為急性、慢性、重癥三種不同的臨床類型,因此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1)急性丙肝:適當休息,合理營養飲食,合理使用保肝藥物,對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都是壹樣的療法。至於急性丙肝是否應該盡早使用抗病毒幹擾素治療,目前專家們仍持不同意見。有的主張早用幹擾素,消滅丙肝病毒,防止轉為慢性肝炎;有人認為丙肝也有自愈的趨勢。幹擾素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對某些病人有副作用。況且不壹定能完全預防慢性病,所以急性期不提倡。但是,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應該是靈活的。如果患者經過壹般治療後病情沒有明顯好轉,而血清轉氨酶(ALT)或血清HCV-DNA持續或反復升高,在患者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幹擾素。

(2)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有三種具體措施:

1)抗病毒治療: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為幹擾素-α,劑量為300萬單位/次,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註射。以後可以增加到500萬單位/次,每周3次,療程3 ~ 6個月。據報道,約50%的患者已復發,但幹擾素治療仍可再次有效。因此,有人主張加大劑量,延長療程至壹年,或配合應用其他抗病毒藥物,可提高療效,減少復發。如果服藥後出現感冒、發熱、流感樣反應、頭暈、脫發,甚至外周血血小板減少等副作用,應立即停藥,自然恢復。此外,應用廣譜抗病毒藥物——病毒靈(TNA)治療丙肝,可明顯降低和恢復轉氨酶和HCV-DNA水平。劑量為口服L ~ 1.2g,或0.4 ~ 0.6g/日,肌肉註射或用500ml 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註。療程為3 ~ 6個月。

2)免疫調節療法:可糾正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功能紊亂,促進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和疾病的恢復。其他抗病毒藥物也可以聯合使用。

3)改善肝功能的治療:參照關於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項目。

(3)重型肝炎的治療:如果丙型肝炎病毒(HCV)與其他類型的肝炎病毒,特別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就非常容易引起重型肝炎。

丙肝的傳播方式和疫情是怎樣的?

這種疾病是世界性的。據國外報道,90%以上的輸血後肝炎和25%以上的急性散發性肝炎為丙肝,目前我國對獻血者的篩查方法不夠敏感,輸血後丙肝未引起足夠重視。

①血液傳播:HCV主要通過血液或血液制品傳播。輸血後HCV感染率與獻血者HCV攜帶狀況有關。美國和日本獻血者抗-HCV檢出率為1.2% ~ 1.4%,意大利為0.9%,德國為0.4%。我國對588名符合條件的獻血者進行了抗-HCV檢測,結果顯示抗-HCV陽性率為9.35%。PCR檢測結果顯示,抗-HCV陽性者大多具有傳染性,是無癥狀的HCV攜帶者,具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丙肝病毒通過血液制品傳播並不少見。國內外均有報道,丙型肝炎是因輸註因子ⅷ、因子ⅷ或纖維蛋白原而發生的。

經常接觸血液的人群,如血友病患者、婦產科醫生、外科醫生、操作者、胸部手術後進行體外循環(CPB)的患者、腎移植後血液透析患者、腫瘤患者等,都容易感染丙肝,靜脈吸毒人員也是感染HCV的高危人群。

②性接觸傳播:研究發現,丙型肝炎的發病與性接觸有明顯關系,尤其是與多個性夥伴接觸。

③母嬰傳播:有學者認為母嬰傳播不像HBV那樣普遍,主要是家庭水平傳播。

④日常接觸:雖然血液傳播是丙肝最有效的傳播方式,但至少有15% ~ 30%的散發性丙肝患者沒有經血或腸道感染史。丙肝患者精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中HCV RNA陽性,提示性接觸和日常接觸可能傳播HCV,但概率較低。

丙型肝炎的臨床特征是什麽?

①潛伏期約2 ~ 26周,平均7.4周。因子ⅷ輸血引起的丙型肝炎潛伏期為7-33天,平均19天。

②丙肝比乙肝輕,多為亞臨床無黃疸,轉氨酶峰值低,多數患者不易被發現。

③丙肝常見單項轉氨酶升高,長期不降低或反復波動。

(4)丙肝潛伏期短,病情重,癥狀突出,常伴有黃疸,但很少發展為慢性疾病。潛伏期長、黃疸輕或無黃疸的丙肝,容易發展成慢性疾病。

⑤丙肝病毒感染比乙肝病毒感染更慢性。據觀察研究,約40% ~ 50%發展為慢性肝炎,25%發展為肝硬化,其余為自限性;HCV發展為慢性肝炎平均需要10年,肝硬化需要20年,少數患者惡性轉化為原發性肝細胞癌需要30年。

⑥雖然丙肝病程壹般較輕,但也可見丙肝急性暴發和亞急性病程,或慢性遲發性肝衰竭等嚴重表現。與乙肝不同,丙肝爆發時,HCV仍處於高度復制狀態。

丙肝和乙肝有什麽相似之處?

①丙肝的傳播方式與乙肝相似,都是通過血液、輸血、血液制品、血液透析、靜脈吸毒傳播。

②丙肝的臨床表現與乙肝相似,但丙肝無癥狀、無黃疸病例較多,部分患者不易被發現,肝功能檢查常顯示單項轉氨酶升高,且不連續下降或反復波動。

③丙肝和乙肝壹樣,也有無癥狀的丙肝病毒攜帶者,有病毒的無癥狀供者可將丙肝傳播給受者。

④丙肝和乙肝都有發展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趨勢,發病率甚至高於乙肝,丙肝也可發展為原發性肝細胞癌。

⑤丙肝和乙肝傳播途徑相似,故丙肝和乙肝可合並感染,合並感染引起的重癥肝炎和死亡率高於單壹感染,提示丙肝和乙肝合並感染可加重肝臟損害。

⑥丙肝也可能有性接觸和母嬰傳播,但發病率沒有乙肝高..

丙肝病毒血癥有哪些類型?

通過對輸血後HCV感染者的壹系列血清樣本進行抗-HCV檢查和HCVRNA研究,發現HCV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癥有三種類型。

①急性感染的短暫病毒血癥。主要見於急性自限性丙型肝炎,在ALT升高前可通過PCR檢測到HCVRNA,但病毒血癥持續時間短,只能是幾天或幾個月。然而,直到ALT升高後幾天或幾個月才能檢測到抗-HCV。

②慢性感染的持續病毒血癥。在ALT升高前的急性期可檢測到HCVRNA,且持續存在。至少觀察了三年。

③慢性感染的間歇性病毒血癥。病毒血癥在感染早期出現,然後消失數月,數年後再次出現。復發性病毒血癥與急性期病毒血癥相似,壹般在ALT升高之前。提示肝臟內病毒復制活躍。

丙肝的病理特征是什麽,發病機制是什麽?

慢性丙型肝炎的肝臟組織學改變與其他肝病難以區分,可表現為慢肝、慢肝、肝硬化。無癥狀HCV感染者的肝活檢組織病理改變也可見慢性活動性肝和肝硬化。

急性丙肝患者肝組織病理改變常見:①肝實質內可見小脂肪滴;②肝竇壁細胞明顯活化,枯否細胞增生,肝竇內可見淋巴細胞,部分呈“單核細胞增多癥樣改變”;③肝細胞胞漿內有不規則的嗜酸性改變和嗜酸性小體;④肝細胞氣球樣變性,肝細胞胞漿疏松,肝細胞膜邊界清晰,似中毒性肝細胞損害;⑤可見巨細胞。

壹般來說,匯管區的病變比急性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病變輕,但差別很大。輕者僅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重者有大量濾泡淋巴細胞聚集。嚴重的葉片還可見片狀壞死和橋接壞死,也可見小膽管損傷。連續肝活檢證實,約10% ~ 15%的復發性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有肝硬化。據報道,約1/3丙型肝炎在發病後6個月內經組織學證實有肝硬化。

丙肝是壹種肝細胞受損的疾病,肝細胞受損的機制有兩種可能。

①丙肝病毒直接破壞肝細胞,因為血清和肝臟中HCVRNA的變化與聚合酶鏈反應和原位雜交檢測轉氨酶的異常變化是平行的。認為該病毒可能在復制過程中直接損傷肝細胞的細胞器,促進肝細胞膜對轉氨酶的通透性。HCV抗原肝細胞可見明顯的胞漿疏松和水腫,小空泡脂肪變性和氣球樣變性。提示HCV可直接破壞肝細胞。

②許多實驗證明,免疫因素也是肝細胞損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細胞免疫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細胞損傷的重要因素。

丙肝病毒會母嬰傳播嗎?

丙型肝炎病毒可以由母親傳染給孩子。研究發現,母親體內高水平的病毒血癥可促進丙型肝炎病毒向下壹代的傳播,妊娠晚期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促進母嬰傳播。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圍產期傳播率約為10%。有報道稱,正常分娩比腹式剖宮產更容易導致嬰兒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至於母乳餵養是否會傳播丙肝,目前還沒有證據。

唾液會傳播丙肝嗎?

國外有人采集感染丙肝的黑猩猩唾液,接種到另壹只猩猩體內。雖然接種疫苗的黑猩猩沒有臨床癥狀,但電鏡證實它們感染了丙肝病毒。這表明丙肝黑猩猩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丙肝傳播因子,可以通過皮膚傳播給其他黑猩猩。

國外對丙肝患者配偶及直系親屬的調查發現,其家庭成員的丙肝抗體陽性率為4.9%,臨床丙肝患者的唾液中可有40%為HCV RNA陽性。認為接吻和唾液汙染可能是丙型肝炎在家庭成員和密切接觸者中傳播的重要途徑之壹。

丙肝會通過性接觸傳播嗎?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1988調查急性丙肝的傳播途徑時發現,只有6%的患者有輸血史,5%有血液接觸或血液透析史,46%有靜脈註射吸毒史,10%是家庭主婦或性伴侶,他們與家族中有肝炎史的人有性接觸。另壹項對照研究表明,有兩個以上異性伴侶的人群,其丙肝發病率比有無性伴侶的對照組高11倍。有性接觸或家庭接觸的丙肝患者比對照組高6倍。

在國內,有報道7例丙肝患者輸血後4例精液檢出HCV RNA陽性,9例女性丙肝患者輸血後2例陰道分泌物HCV RNA陽性。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性接觸在丙肝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

丙肝在配偶間的感染情況如何?

丙肝主要通過輸血和血液制品傳播,但實際上很多都不是通過輸血傳播的。日本進行了壹項關於丙肝患者能否將丙肝病毒傳染給配偶的研究。研究對象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對照組為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結果顯示,慢性丙肝患者配偶肝功能異常發生率明顯高於慢性乙肝患者配偶。因此認為丙肝病毒可以在配偶間傳播。

其配偶的慢性丙肝傳播率可高達265438±0%,明顯高於其他家庭成員。也有研究表明,夫妻之間感染HCV的RNA基本相同。夫妻間感染的丙肝病毒序列分析已經得到證實,其同源性明顯高於其他人群。

幹擾素治療急性丙型肝炎有效嗎?

Omata等在1990中用幹擾素治療11急性肝炎患者4周,而14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未接受治療作為對照。1年後,對照組有13例患者血清丙氨酸轉移酶出現波動,而治療組(11)僅有4例患者出現波動。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用幹擾素治療的丙肝患者,體內的丙肝病毒可被抑制,發病過程可被中斷。另有學者認為,用幹擾素治療急性丙肝,至少可以防止30%的丙肝患者發展為慢性疾病,而且壹旦明確診斷急性丙肝,越早應用幹擾素越好。

丙肝預後如何?

丙肝臨床癥狀雖然相對較輕,但容易轉為慢性,血清轉氨酶常呈波浪式上升,持續6個月(57%)比乙肝(28%)更常見。潛伏期長、輕度或非黃疸型易發展為慢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慢性病;老年人和大劑量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容易發展成慢性疾病。經皮傳播,尤其是輸血後的丙肝,比腸胃外傳播更容易發展成慢性疾病。其中10% ~ 20%發展為肝硬化,有時在急性起病後幾個月至1年內不知不覺發展為肝硬化。而且少數患者發展迅速,預後差。

丙肝和原發性肝癌有關系嗎?

丙肝病毒感染後,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患肝癌的風險增加。丙肝多年後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急性丙型肝炎只有在變成慢性後才可能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惡變快的患者約需65,438+03 ~ 65,438+07年,惡變慢的患者需25年以上。定期檢查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轉氨酶和甲胎蛋白水平對於了解病毒血癥和病理活動以及預防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是必要的。

如何預防丙肝?

丙肝病毒感染後,人體對同源或異源病毒不產生免疫保護,目前也沒有疫苗可用。有些人使用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作為被動免疫,效果並不好。好像沒有中和抗體。所以目前丙肝只能通過間接的手段來預防。

①盡量減少輸血。

②盡量使用自願獻血者的血液,不要使用專業獻血者的血液。

③篩查獻血者血清谷丙轉氨酶、丙肝抗體、乙肝核心抗體。

(4)進行有創檢查或治療時,務必嚴格無菌操作。

⑤采取教育宣傳措施禁毒,禁止賣淫嫖娼,禁止註射毒品。

輸血後幹擾素對丙肝有什麽影響?

國外報道11例輸血後丙肝用幹擾素治療。治療前肝活檢確診為慢性活動性肝炎5例,急性肝炎6例。方法是將300單位人成纖維細胞幹擾素加入500毫升生理鹽水中靜脈滴註,每周3次,共4周。治療後,對4例急性肝炎患者和4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進行了肝活檢,另有1例急性肝炎患者在1年後進行了肝活檢。結果如下:

①4例急性肝炎患者中的3例,4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中的2例,門靜脈區及肝小葉周圍炎癥浸潤改善,未見肝細胞壞死,但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無改善;另1例急性肝炎治療1年,肝活檢組織學正常。

②1周後,5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的轉氨酶開始下降,3例降至正常範圍,但1個月後,所有患者的轉氨酶均恢復,12個月達到治療前水平;6例急性肝炎中,5例轉氨酶降至正常範圍,其中4例穩定12個月,1例谷丙轉氨酶3周後升高,4個月後恢復正常,穩定7個月。另有1例急性肝炎,治療後轉氨酶立即恢復正常,並持續穩定12個月。

以上結果表明,幹擾素對輸血後急性丙型肝炎有積極作用,但只是暫時降低輸血後慢性活動性丙型肝炎中的酶。因此,認為小劑量幹擾素治療輸血後急性丙型肝炎是有效且有前途的,但能否預防慢性急性肝炎還需要控制。

重組幹擾素對丙肝有什麽作用?

有人用重組幹擾素治療丙肝患者10,劑量500萬單位/天。1個月後,8例患者轉氨酶明顯下降。繼續治療後(劑量減至1萬單位,3次/周),轉氨酶持續好轉。隨訪肝活檢顯示,所有轉氨酶降低的患者組織學均有改善。這8例患者持續1年,6例患者停藥後生化和組織學持續改善。隨訪1 ~ 3年無癥狀,血清轉氨酶正常或接近正常。僅2例復發,血清轉氨酶升至治療前水平。

另壹位作者進行了隨機對照試驗,評價重組幹擾素對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 * *觀察166例患者,均接受過輸血或職業接觸過血液,血清轉氨酶持續升高至少1年,肝活檢符合慢性肝炎。將患者隨機分為三組:第壹組58例,註射重組幹擾素300萬單位/次,3次/周,註射* * * 24周;第二組57例,654.38±0萬單位/次,3次/周,***24周;第三組,對照組51例未接受幹擾素治療。結果24周後轉氨酶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第1、2、3組分別占46%、28%、8%。兩個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丙肝和戊肝是怎麽命名的?

由於敏感和特異的血清學試驗被用於診斷甲型和乙型肝炎,壹些具有傳染病特征,但缺乏已知病毒血清學證據的急慢性肝炎(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被統稱為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①經胃腸外途徑傳播:是輸血和輸註某些血漿提取物的重要並發癥,如因子ⅷ和因子ⅶ。在血液透析、骨髓和腎移植、血友病和心臟手術患者、靜脈藥物濫用和經皮註射患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暴發多次發生。在接受輸血的1644例患者中,246例發生輸血後肝炎,僅3.7%(9/246例)為乙型肝炎,96.3%(237/246例)為非甲非乙型肝炎。這種類型在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上與乙型肝炎相似。

②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由於水源或食物被糞便汙染,如果人口眾多的水源被嚴重汙染,可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大規模爆發,故又稱為水傳播非甲非乙型肝炎,其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與甲型肝炎相似,1989年9月,在東京召開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及血源性傳染病國際會議上,上述兩種肝炎被正式命名為肝炎

哪些人是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

丙肝高危人群是指經常有腸道外血液暴露的人群,如血友病患者、靜脈吸毒者、血液透析患者、骨髓和腎移植患者、心臟手術患者以及經常進行經皮註射的患者等。據西班牙報道,血友病患者、靜脈吸毒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丙肝病毒抗體陽性率分別為64%、70%和20%,明顯高於壹般人群。

我國65例轉氨酶異常的獻血者,HCV抗體陽性率為90.8%(59/65),說明我國的獻血者是丙肝的高危人群,這些人往往沒有肝炎的癥狀和體征,只是單項轉氨酶升高。建議今後對沒有肝炎臨床癥狀的轉氨酶升高者,不僅要檢查乙肝病毒的標誌物,還要檢查丙肝病毒的抗體和RNA。

丙肝和丁肝有什麽相似之處?

①傳播途徑相同,主要通過腸胃外途徑。

②臨床上兩者均可使疾病慢性化,最常見的組織學損害為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預後差。

③兩種病毒感染的黑猩猩組織學損害相似,均有細胞毒性表現,電鏡下肝細胞胞漿內可見相似的管狀結構改變。

丙肝抗體陽性會傳染嗎?

丙肝抗體陽性患者的血液中含有丙肝病毒,具有傳染性。從65,438+0984到65,438+0986,在接受565,438+050次血液制品註射後,對383名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進行了丙型肝炎發病率的前瞻性研究。結果9例輸血後丙肝患者中,6例(67%)丙肝抗體陽性,而374例患者中僅有9例未發生丙肝。9例丙肝患者輸血後接受151血液制品,其中丙肝抗體陽性6例(3.9%),374例非丙肝患者接受4999次血液制品,其中丙肝抗體陽性31例(0.6%),P

以上結果表明,丙肝抗體輸血陽性患者血液中丙肝發生率明顯高於丙肝抗體輸血陰性患者。

  • 上一篇:鼻竇炎怎麽帶血?
  • 下一篇:妳遇到哪些從不手軟,常吃養心安神改善失眠的菜?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