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胡子是男人的象征,是不可或缺的道具,高興的時候會捋捋胡子;不開心的時候會吹胡子瞪眼;思考的時候,會擰胡子;無聊的時候會拔胡子?是萬能道具。甚至,胡子會成為壹個人的名片。比如他有壹副細長的胡須,這個人大概和關二爺壹樣受人尊敬。如果妳有壹副絡腮胡子,那麽這個人大概和張壹樣脾氣暴躁;如果妳有稀疏的山羊胡,妳將很可能無法擺脫貧困;而如果妳有兩撇小胡子,就可以確定這個人喜歡耍小聰明,水平不高?
為了說明胡子的重要性,我們先來看看寇準的故事。
寇準是中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與包公、海瑞齊名,粉絲眾多。這個寇出生在壹個貴族家庭。他18歲時是壹名高中狀元,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剛過30歲,他就成了副總理。每個人都在為這位政治新星的崛起而歡呼。連小寇都覺得宰相這個位置是屬於自己的,必須時刻做好上任的準備。
讓小寇失望的是,他已經連續準備了好幾年,也沒有看到皇帝和他壹起升官搬遷。這種事問不出來,小寇也是撓頭。這時,有人給他發來消息:“小寇,妳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但國家也有規定。聖父說妳是個好首相,但妳太年輕了。等幾年吧。”(龔《聞記》:“於雖有權勢,但他還年輕。嘗言曰:‘寇準是個好丞相,只是耳朵太少。" ")
小寇壹聽,我明白了。看看所有的首相。哪個不是胡子?再看看自己。雖然妳有幾把胡子,但妳還遠遠沒有得到“尊重”。那時候還沒有生發劑,韓國的植皮還處於初級階段。我該怎麽辦?小寇不愧為名人。妳不能在這種小事上和他過日子――既然他在外貌上比不過妳,那我就在顏色上下功夫吧。“我服何首烏,但我吃三白,所以頭發胡須都變了。”那就是利用民間偏方,服用何首烏和三白,把烏黑發亮的胡子吃成了白胡子。“現在皇上不會認為我年輕了吧?”從此,小寇留著白胡子招搖過市,希望皇帝能看到他的“改變”。
事實證明,只要妳改變,領導遲早會註意到的,沒過多久,小寇就順利坐上了總理的位置。
把黑胡子變白可以向領導表明心意,那麽黑胡子就不受歡迎了嗎?當然不是,塗黑白胡子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比如元代的史。
石自幼跟隨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古、忽必烈,南征北戰,在相五十余年,為建立大元帝國立下了不朽功勛。但是人總是老的,胡子總是白的。七十歲的時候,忽必烈看著老實人花白的胡子說:“人生七十歲,妳能活到這個歲數,很不容易。為了報答各位有功大臣,國家特地修建了壹座大宮殿,想讓妳當總經理。妳怎麽看?”
老石壹聽,這不是權當壹杯酒把兵放了嗎?雖然我這個年紀應該退休了,但是人和人不壹樣。我還有很多力量為我的國家服務。我怎麽能這麽快就放棄呢?於是老石壹句話也沒說。回到家,他讓兒子準備藥水,用刷子染了壹夜的灰胡子,看起來比孫子還年輕。
第二天,忽必烈看到老石的胡子,以為是蒙眼的。仔細壹看,是黑色的,沒錯!難道是歷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回春丸終於煉成了?
看到忽必烈這麽激動地看著自己,也不想瞞著他,老石就開門見山地說:“回春丹還在研究中,妳不要激動。我昨晚用藥水染了我的。”
忽必烈這才回過神來,責怪他說:“妳留好胡子幹什麽?它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個性。”
老石不慌不忙地說:“昨天照鏡子的時候,突然發現我的胡子全白了。這是什麽意思?意思是我老了,不能再為國效力了。我想,這怎麽可能呢?我已經為我的國家奉獻了五十年。怎麽這麽快就老了?所以我把胡子全染黑了。妳看我現在年輕嗎,陛下?”
忽必烈感動得熱淚盈眶,濕了好幾條毛巾。他感慨地說:“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妳壹樣,我為什麽要擔心自己不強大呢?”然後讓老石做幾年宰相。
看到了嗎?只要在胡子上下功夫,就能達到不壹樣的效果。那麽,為什麽胡子在這兩個故事中起了這麽大的作用呢?
按理說,把胡子變白變黑也改變不了寇準和石太年輕太老的事實,皇帝看中的只是他們的態度。只要妳表達了強烈的、不可阻擋的報效國家的願望,什麽規矩、原則、輩分都靠邊站!
古人眼中“身富皮囊,受父母熏陶”。胡子作為男人的象征,不應該隨便對待。所以,當小寇和老石換上大胡子報效祖國的時候,皇上可想而知有多感動。即使他們違反了自己的制度,也應該給他們壹個機會,為全世界樹立壹個榜樣!說白了,皇帝感興趣的不是胡子,而是妳的態度。
正如老米盧所說:“態度決定壹切!”
說到這裏,我又想起了那個倒黴的老保鏢商演。有壹次,漢武帝巡視警衛營,看到壹個白發白須的老警衛。他想:“衛士們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怎麽會有壹個走路都走不穩的爺爺呢?”問問他發生了什麽事。這位祖父是宜顏。他說:“這沒什麽奇怪的。其實從妳爺爺漢文帝開始我就是侍衛了。”漢武帝問他為什麽這麽多年都沒有升職。宜顏說:“文帝當文學家的時候,我只懂武功;我當景帝的時候愛用老人,可我還年輕。陛下,妳愛用年輕人,而我老了,所以我從來就沒有用武之地。”
這個商演真倒黴。歷經三朝,失意而歸。不幸的是,他是可憐和可悲的。但是,“有才無才”這個詞從來都不是什麽好詞。如果能像寇準和史那樣積極,向領袖們表達她不可阻擋的報國決心,沒有領袖會拒絕。但是這個熊燕只是在那裏等著,政策也不對,這樣的人怎麽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呢?
前幾天看到壹個古代寓言,也很有意思。講的是壹個楚國人遇到了壹個獵人。獵人剛抓到壹只野雞。楚人以為是鳳凰,就高價買下,準備第二天獻給楚王。
這只野雞可能自尊心太強了。明明是野雞,卻被當成了鳳凰。我能怎麽做呢?那天晚上我羞愧而死。第二天,楚國人看到鳳凰死了,急得當場暈倒。醒來後,對著大家哭著說,他們給楚王的“鳳凰”死了,不想活了。
那時候雖然沒有網絡,但是小道消息傳得很快,沒幾天就傳到了楚王的耳朵裏。楚王認為這個人雖然沒有看到鳳凰,但是他很忠誠,值得稱贊。他把那個人叫到宮裏,賞給他十倍於他買的那只鳳凰的金子。
這個寓言很有趣。給領導壹個假“鳳凰”沒關系,妳的“鳳凰”死了也沒關系。只要妳能讓領導感受到妳雷厲風行的態度,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