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比較聰明,甜甜的粽子,吃;鹹粽子也是!廣西人在端午節最喜歡吃的粽子是壹種叫做“寒性粽子”或“堿性粽子”的粽子。南寧人很註重包涼餃。比如要求包餃子的竹葉寬大、無毛、清香,涼拌餃子的形狀壹般會包成細長形或三角形。甚至還有壹些習俗,把稻草燒成灰泡在水裏,然後用這個水泡糯米,包成粽子。吃涼拌粽子時,人們喜歡蘸蜂蜜或白糖,以甜為主。當然,廣西人在端午節也會吃用糯米做的鹹肉粽,細長或三角形的鹹肉粽。
稻作民族的“龍”文化
賽龍舟作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談論端午節時不可避免的內容。相傳這壹習俗起源於古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死後,人們自發劃船去救他。最後,救不了屈原的人開始在農歷五月初五劃龍舟紀念屈原。傳說歸傳說,史記還是有其可考性的。魏告訴記者,其實賽龍舟的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當時古人劃著雕成龍形的獨木舟,以娛神娛人。這是祭祀儀式中的壹個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賽龍舟是熟悉水的南方人發明的,後來逐漸傳入北方。廣西最著名的龍舟比賽是南寧南湖的國際龍舟賽和防城港的國際海上龍舟節。
拿回“龍舟水”做飯、熬藥、洗澡?
端午節那天早上,我去邕江拿“龍船水”(也有居民稱之為“龍船水”),然後我用它做飯、熬藥、洗澡。然而,今天很少有年輕人繼續這壹習俗。但是很多老南寧人還是習慣在端午節買壹些草藥,在家裏用水煮開,然後全家人壹起沐浴。“我們年輕的時候壹直都是這樣。現在我們有了兒子和孫子,我希望他們能遵循這個習俗。”永寧街的壹位大媽告訴記者,正是因為這個習俗,每到端午節,各個農貿市場、菜市場、街道都會有那麽多賣草藥的商販。他們出售的葉和莖大多是鮮艾草、菖蒲、忍冬藤、野菊花、柳葉、案葉、九節楓、活麻、柳枝、野生薄荷、桑葉等植物。認為這樣的“藥浴”可以消暑止痛,祛風清熱,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濕防痱子。
雄黃酒香囊藥品市場
為了驅除體內的濕熱,避免屋內有螞蟻蒼蠅,民間流傳下來的端午節習俗很多都與中草藥有關。其中最著名的是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它因徐賢和白蛇女之間感人的愛情傳說而廣為人知。雄黃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驅趕仲夏出動的蛇蟲。在廣西,端午節期間,全國各地的人們會將艾葉、菖蒲等中草藥用紅紙包成劍或圖形,掛在家中辟邪。此外,成年人還喜歡用蒼術、廣藿香、山茱萸等草藥制作彩色香包。,並把它們扣在孩子的胸前,或者用案樹葉、野生薄荷、忍冬藤等草藥煮水。,都有為後輩祈福健康的美好願望。端午節期間人們對中藥材的推崇也使得廣西很多地方都形成了特色的藥市。其中,靖西保留下來的端午藥市習俗規模最大。當然,端午節前後,南寧市民可以在菜市場買到這些相關的草藥,或者掛在家裏,或者用開水洗澡。這個習俗是廣西端午節的常見習俗之壹。
吃鹹鴨蛋
鹹鴨蛋滋陰清肺,適合端午節毒熱天氣食用。汪曾祺曾在《端午節吃鴨蛋》壹文中介紹,端午節午餐要吃“十二紅”,其中鹹鴨蛋位列其中。這種紅色的菜壹方面可以祈求未來的興旺,另壹方面人們認為紅色的物品可以辟邪避夏。可見,傳統節日流傳下來的民俗,各有各的說法,無論各自的含義是什麽,都飽含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