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也有很多種。丁香常被稱為“洋丁香”,與紫丁香不同。這兩者不能混為壹談。丁香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香料群島,其中的馬魯加群島壹直被稱為“丁香島”。至於紫丁香,生長在溫帶甚至寒帶,比如華北、東北。哈爾濱被譽為“丁香之城”。
淡紫色
紫丁香味濃,氣味芳香,主要入藥或作為丁香精油的提取物,多用於止痛;丁香花柔軟清新,更多的是廣義的香料,多用於熏香。她們就像壹對性格迥異的姐妹。壹個大膽獨立,不怕挫折,世界上的困難在他看來都不合理;壹個婉約,壹個天真,世界黑暗到她仿佛有光可尋。
人的壹生總會遇到這樣的女人。或是紫丁香的濃郁或是紫丁香的清新。當我們需要的時候和我們在壹起。他可能是我們的金蘭,也可能是我們的知心朋友。沒有博雅時期,就不會有山山水水,也不會有伯樂千裏馬。
雨中的小巷
獨自撐著油紙傘
徘徊在漫長,漫長
孤獨的雨巷,
我希望見到
像丁香壹樣。
懷恨在心的女孩。
我看戴望舒的《雨巷》的時候,總在想丁香這樣的女孩是什麽樣子的?既然戴先生把姑娘比作丁香花,那麽丁香花壹定是美麗的,姑娘也壹定是美麗的。但這樣壹個丁香壹樣的女孩,留下的只是背影,她腦海中想象的背影。
壹個女孩撐著油紙傘走在雨巷裏
每個人都渴望遇到壹個能理解自己的人,而戴望舒也渴望在這裏遇到壹個丁香壹樣的女孩,不僅有丁香壹樣的芬芳,還有丁香壹樣的憂傷。就算生活中不存在,心裏也還是存在的,只是默默的存在。也許以後我遇到的每個女人都有她的影子,也許以後她的每壹個都有紫丁香的味道。無論如何,那片丁香將永遠在那裏。
丁香壹樣的人,丁香壹樣的戀人,丁香壹樣的知心朋友,不壹定是杜拉斯筆下的戀人,也不壹定是納博科夫筆下的洛麗塔。她的存在是壹種迷戀和幻想,是壹種難以捉摸的朦朧月光,是壹種無法永遠伴隨歲月的光影景象。
也許這就是妳不能說也不能得到的。戴望舒的繪畫明顯受到法國象征派詩人魏爾倫的影響。《雨巷》是他早期的代表作。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更多的是他在大革命失敗後情緒低落,渴望擁有這樣壹個夢想的結果。這種情感寄托通過丁香來表達,仿佛只有自憐的余地。而那種迷茫,那種猶豫,那種走來走去無處可去的感覺,也因為紫丁香的出現而逐漸緩解。
戴望舒
用紫丁香結,即紫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的心事,是我國古詩中的傳統表達方式。想象壹下,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渴望的人沒有出現,我們會想象壹個可以體貼照顧我們的知心朋友。
最近的花
露珠下蟬鳴,沙如煙,煙玲瓏。
肩背香肩,無話可說,櫻桃吐丁香結。
這是納蘭性德的《死去的華蓮》,講述了詩人對愛人四年愛情的故事。第壹塊是寫風景的,下壹塊是寫人的。戴望舒心中的丁香,已經是納蘭性德這裏的壹個具體的人,壹個場景,壹壇記憶。玲瓏月色,透著閑適,蟬為誰鳴,唯有香肩癡情,丁香遍地。
愛上花的蝴蝶
這壹刻,詩人記得的歡樂越多,懷念的也就越多。壹切似乎生來就沒有愛。妳愛的人在哪裏?沒有知己,知音難尋,美人老,丁香不在。
有這樣壹個故事。古時候,壹個年輕的書生在去北京趕考的路上,愛上了壹個店主的女兒。沒想到店主氣得罵她敗壞家風。女孩哭著說他們真的很愛對方,要求父親成全,但店主拒絕了。女孩意誌堅強,當即死亡。店主後悔了,把女兒埋在後面的山坡上。很快,女孩的墳前就長滿了郁郁蔥蔥的丁香樹,開滿了鮮花,散發著芬芳。秀才大吃壹驚,從此天天澆花,從不間斷,終身與紫丁香混在壹起。
納蘭性德
丁香的花語是燦爛。
生而為死,榮耀無窮。愛情是強大的,我對妳的思念無止境。
李商隱《贈》詩中有“芭蕉不顯丁香結,春風同向”的詩句南唐時,李靖在雨中和我打了丁香結。他有壹首《浣溪沙》:
卷起珍珠做窗簾,掛上勾連,在高樓裏,我看起來像以前壹樣,憂郁依舊深鎖。風中之主是誰?想長遠點!
信使沒有給遠方的行人帶來消息,雨中的紫丁香讓我想起了悲傷。我在黃昏中回望三峽,看到河水從天而降。
也許,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壹個丁香壹樣的女孩,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壹片丁香壹樣的憂傷,每個人的心裏也都有壹片丁香的海洋。
印尼桑吉巴島上有句俗話——“丁香樹只生長在看得見山,聞得見海的地方”,有些奇怪的人就像這種野生的丁香花,沒有山沒有海的地方不可能誕生這樣的姑娘。而她會在妳最需要的時候,帶著驚艷的壹瞥來到妳的身邊。
三國時期,曹操有招募諸葛亮的意圖。《相城》引用五色行中記載的《曹操與諸葛亮》壹書說:“我獻上五斤雞舌,以表謝意。”以丁香為禮,可見其珍貴。宋朝比較重視。曾有壹種“香圓”,裏面合成了十五種香料,其中必有丁香。晚清詩人樊增祥在為其老師張之洞祝壽的駢文中寫道“有句好話說,不聞雞舌香”。這裏的雞舌香也被後人稱為“美人舌”,指的就是丁香。
曹操
丁香歷史悠久,早在4世紀就從中東傳入歐洲。也正是因為阿拉伯商人的存在,丁香花迅速風靡歐洲。早在古埃及,法老在下葬時就用丁香來保存。當時丁香價格昂貴,很少有人能享用,被認為具有抗病消災的功效,在日後瘟疫肆虐歐洲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因為阿拉伯商人壟斷了香料的貿易,歐洲人渴望得到廉價的香料,這也是十字軍東征的眾多原因之壹。除了陸地,海洋也不能幸免。除了尋找黃金,也是為了更好地尋找有價值的芳香植物,這個動機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做出了偉大的歷史發現。
十字軍東征
15、16世紀,葡萄牙探險家沙裏尤首先發現了(1511)印度尼西亞的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這裏以出產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而聞名。從此開啟了壹段丁香花競賽的歷史。1519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船隊到達南太平洋。雖然回來時損失慘重,但五十磅紫丁香讓當時的查理壹世喜出望外,仿佛為戰死在菲律賓的船長不值。這位船長就是麥哲倫。
麥哲倫
17世紀初(1605年前後),爭奪紫丁香的血腥歷史正式開始。為了更好的壟斷東南亞的香料市場,荷蘭殖民統治者燒毀了大部分丁香園,只留下壹兩個以便更好的管理。然後英法走私種子,在189世紀種植成功。隨著亞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廣泛種植,荷蘭的壟斷地位逐漸被打破。丁香的掠奪史或多或少是西方對東南亞殖民史的壹個縮影。這段歷史在《南方絳雪》中有相當詳細的描述。
血腥的殖民歷史加劇了西方原始資本的積累。每壹筆錢除了血還有丁香的味道。可以說,丁香見證了資本原始積累的全過程。比如耶魯先生,1649年出生於波士頓,1701年從香料商捐款,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建立耶魯大學的前身耶魯學院。
耶魯大學
丁香在香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就像壹個絕色美人,讓人為之傾倒。無論是法老還是教皇,無論是國王還是封臣,無論是軍閥還是貴族,無論是貴族家庭還是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期望擁有紫丁香,每個人都渴望見到他們的面孔。她可以止痛,抗菌。她會像妳的朋友和愛人壹樣,在奮鬥中與妳同行,激勵妳,直到妳達成目標和夢想。但同時,她也因為自己的美貌在世界上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爭議。沖冠怒為美人,可能是丁香的寫照。
參考資料
南方絳雪,蔡珠兒。
項,糜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