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降低尿蛋白的中草藥
1,蟲草
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味甘性溫,具有補腎壯陽、補肺平喘的作用。研究證實,冬蟲夏草能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維持CD4/CD8細胞的平衡,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從而降低尿蛋白。
2.黃芪
味甘,微溫,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之功。是壹種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中草藥,能增強活血化瘀藥物的藥效,降低尿蛋白。黃芪註射液能擴張血管,明顯調節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減輕免疫因素對血管內皮的損傷,減少血漿內皮素分泌,增加腎血流量。
3.川芎
辛溫,有活血、行氣、止痛、祛風勝濕的作用。阿魏酸(FLA)是壹種肉桂化合物,廣泛用於川芎等植物中。能有效拮抗內皮素引起的腎血管收縮,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抑制炎癥和免疫反應,降低尿蛋白。
4.野葛
味甘、性平,有舒筋解熱、生津止渴、補陽止瀉之功。從葛根中提取的葛根素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通絡、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的作用;擴張腎小球毛細血管,改善腎血流量,從而防治腎小球毛細血管微血栓形成,恢復腎小球濾過功能,延緩和減輕腎臟損害,減少和緩解蛋白尿。
5、水蛭
性平,味鹹、苦,屬肝、膀胱經,有破血化瘀、通絡活絡的作用。臨床病理分析表明,纖維蛋白相關抗原(FRA)在腎小球的沈積與蛋白尿密切相關。水蛭可以減少腎小球內FRA的沈積,主要機制如下:①降低血液粘度。水蛭可以降低全血粘度、纖維蛋白原和高脂血癥。②抗凝血酶。水蛭是最強的凝血酶特異性抑制劑之壹,能迅速與凝血酶結合,抑制血液凝固。③水蛭能激活纖溶酶原激活劑,分解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
6、蟬蛻
甘鹹,寒涼,甘滋補,鹹入腎,寒清。既能祛風,又能宣肺、發汗、消腫,以利源頭之水。臨床上,慢性腎炎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復發或加重,蛋白尿增多。蟬蛻能減少血液中內皮素、自由基的釋放、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和蛋白尿。
減少尿和蛋的藥物
1,赤松
潑尼松治療蛋白尿的主要機制是減少炎癥和滲出。壹般對微小病變型和輕度系膜增生性腎炎有效,對狼瘡性腎炎和血管炎也有效,對其他原發性腎病無效。
2.環磷酰胺
環磷酰胺是抗腫瘤藥物,對減少蛋白尿也有效,而且劑量小,比治療腫瘤安全多了。但環磷酰胺也有壹些副作用,如脫發、肝毒性、白細胞減少、性腺抑制、胃腸道反應等。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這些藥物不僅能減少蛋白尿,還能降低血壓,保護腎功能。主要有貝那普利(進口為洛汀新)和福新利(進口為單諾酯)。因為是雙通道排泄,即從腎臟和膽道排出,避免了藥物在體內的蓄積和中毒。
4.中藥
雷公藤制劑,黃葵膠囊是從中藥中提取的成分。據悉都有壹定的降蛋白作用,要註意其副作用。黃芪、白術等。據報道還具有減少尿蛋白的作用。
5.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
這些藥物還可以減少蛋白尿,降低血壓,保護腎功能。
6、環孢素和酶酚酸酯(第壹種)
據報道對減少蛋白尿有確切效果,但價格昂貴,停藥後易復發。
蛋白尿的危害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腎功能衰竭模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血清蛋白在系膜區的積聚。這些大分子在系膜內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細胞的損傷和增殖,系膜基質合成增多,從而引起腎小球硬化。在蛋白尿腎病模型中,腎小球內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B和載脂蛋白A的積聚也可導致腎小球硬化。
(2)蛋白尿對近曲小管細胞的毒性作用:
出現蛋白尿時,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蛋白質量增加,使溶酶體活性增加,提示蛋白質導致溶酶體溢出進入腎小管細胞質,後續細胞損傷可刺激炎癥和瘢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腎小管細胞生物學改變:
許多伴有蛋白尿的腎臟疾病具有過度的細胞增殖,這代表了非適應性反應並導致腎衰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蛋白質可以直接調節腎小管細胞的功能,改變其生長特性以及細胞因子和基質蛋白的表型表達,從而導致PDGF、FN和MCP-1從腎小管基底側釋放,誘發纖維化。
(4)蛋白尿可加重腎小管間質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