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有出血,立即止血。
3.有筋膜間隙綜合征和擠壓綜合征者應及時治療。
4.嚴重閉合性挫傷的治療
(1)前期在四肢周圍放置冰袋或冷敷。出血停止時(壹般在24 ~ 48h後),用熱敷促進局部淤血吸收。必要時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2)若水腫嚴重,影響肢體血液循環,或小腿、前臂嚴重壓傷,出現肌肉功能障礙,動脈搏動減弱,應縱向多處切開皮膚、深筋膜、肌膜,再用生理鹽水紗布條寬松填塞血流。如果中毒癥狀嚴重,保留患肢會有生命危險,應考慮截肢。
5.開放性傷口,除表面擦傷和小刺傷外,應盡早處理(清創)。
(1)根據傷情、傷口的位置、大小、形狀,選擇靜脈麻醉、局部麻醉、臂叢神經阻滯、腰麻或吸入麻醉。
(2)清創術的步驟和註意事項:①取下急救敷料,用無菌紗布臨時填塞傷口,用肥皂水和清水(必要時用汽油或乙醚)沖洗傷口周圍皮膚上的血漬和汙垢,剃去毛發。然後取出填塞物,取出傷口內異物,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數次,擦幹,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用碘酊和乙醇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用無菌毛巾補充。②除大出血外,清創術不應在止血帶下進行,以免影響組織活力的鑒定。③充分切開皮膚和深筋膜,徹底暴露創面。切口方向與肌纖維、大血管、神經方向壹致。如有必要,在深筋膜切口兩端加壹個橫切口,以減輕其張力。④沿傷口邊緣切除皮膚(壹般小於0.2 ~ 0.6 cm)和皮下組織,註意不要損傷重要血管和神經。頭皮、臉、手的皮膚要盡量保留,確實已經死亡的除外。所有失去活力的組織都應該切除。⑤清除傷口路徑中所有肉眼可見的異物。如果受傷的異物已經進入深層組織,不宜搜尋過久,以免損傷過多的健康組織或擴大汙染範圍。⑥如發現神經或肌肉損傷,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縫合或定位縫合。⑦徹底清創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清除所有微小異物、血塊和組織碎片,小心止血。
(3)傷口縫合:根據致傷原因、傷後時間、傷口部位、汙染程度及戰時條件,考慮傷口是否第壹階段縫合。①傷後6 ~ 8小時內徹底清創後,壹般可行初次縫合。傷後6 ~ 8小時清創,可不用初次縫合,用生理鹽水紗布松散填塞,3天後可延期縫合,無繼發感染。但不應機械地受時間限制,要根據傷口的位置和性質來決定。比如頭皮、頸面部損傷,傷後24 ~ 72小時內的胸、腹、關節腔,雖然損傷時間較長,但如果沒有明顯感染,清創後仍可考慮初次縫合。如果傷口過大,組織損傷過大,汙染嚴重或者是戰傷,雖然要早期清創,但不要做初次縫合。②顱腦損傷徹底清創後,創面應用松弛的頭皮覆蓋,而不是顱骨外露。面部損傷徹底處理後,爭取初步縫合,如果有感染的可能,可以固定位置縫合皮膚。③手外傷不應暴露肌肉和神經,應用肌內和遊離皮瓣覆蓋。如果傷口太大無法縫合,要盡快植皮。(4)對於淺穿透傷,如果入口和出口接近,可以切開傷道之間表面的組織,兩個傷口可以變成壹個。清創後是否進行初次縫合,可根據平時和戰時情況決定。對於傷口較深的貫通傷,入口和出口要分開處理,不要做初次縫合。⑤縫制時,要註意消除死角,逐層縫制。縫合後,傷口應無張力。
(4)清創後處理:①對於初步縫合的傷口,必要時可放置橡皮片引流,術後24-48h揭去;面部和手部傷口不應引流。②縫合傷口如有感染或出血,應立即拆線,以利引流或止血;如果沒有感染的傷口,可以不更換敷料,直到在適當的時候拆線。③未縫合傷口如無感染,術後3 ~ 8天可延期縫合;如果有感染者,要按藥治療。④酌情使用抗生素,但不要在傷口處使用磺胺類或抗生素。⑤傷口較深、血液循環不良的患者,可酌情高壓氧治療;表皮生長因子(EGF)或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可用於促進長期傷口的愈合。如果傷口較大,難以愈合,應酌情植皮。
6.預防性破傷風疫苗接種
[編輯本段]健康小貼士
冷敷在早期非常重要,即傷後24小時後的8小時內,可以控制出血和滲出,減輕腫脹和疼痛。理療、按摩、活血藥物等。可用於中晚期,配合功能鍛煉,促進充血滲出的吸收和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