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是反映人體血管健康狀況的“窗口”。
數據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患者人數約為2.9億,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沈重的負擔。其實心腦血管疾病是可以通過綜合防治措施來防治的,而有效防治的關鍵是幹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陶俊教授認為,血管是人體的壹個大系統。最近醫學界提出了“泛血管”的概念。壹個區域的病變往往反映了血管系統的不健康。頸動脈是反映人體血管健康狀況的“窗口”。其位置表淺且固定,檢測精度高。目前,頸動脈的超聲檢查具有很大的價值。如果頸動脈有硬化斑塊,管腔變窄,說明其他血管也發生了同樣的病變,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早期幹預動脈硬化,抑制斑塊形成,減少斑塊,對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制劑能有效幹預斑塊。
由中國工程院張赟院士領銜,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為團隊負責人,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35家國內綜合性三級醫院開展了通心絡膠囊幹預頸動脈斑塊的循證醫學研究。這是國內首個大樣本、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中藥幹預頸動脈斑塊的多中心臨床研究。本研究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臺壹級註冊機構註冊,在全國18個省份選擇1212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通心絡膠囊,用藥兩年後觀察雙側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面積、血管重塑指數的變化,使該研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成藥樣本。
循證研究取得了壹系列令人振奮的結果,證實了通心絡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亞臨床動脈硬化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塑指數,通心絡治療的患者可以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尤其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率。這意味著通心絡膠囊不僅可以穩定斑塊、抑制斑塊形成,還可以逆轉斑塊對血管的不良影響,減少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循證研究論文被國際權威期刊認可。
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的循證研究論文於今年3月14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子刊《科學報告》上。《自然》是國際公認的學術聲譽最高的期刊。它發表的文章都是世界知名專家評審把關的高水平論文,尤其是復方中藥研究的論文非常少見。
通心絡以其確切的降脂抗凝、穩定斑塊、保護微血管的療效,得到了國內外臨床專家和患者的高度認可。其相關研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通心絡成為國家基本藥物,被《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2018、《中西醫結合慢性腦缺血診療知識》等多部指南收錄,被《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材列為冠心病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