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瀉只能緩解腹瀉,不能止瀉。目的是排除腸道內的糞便和有毒物質,保護腸道黏膜。適當的油類,如花生油、植物油等,可以口服。
2
抗炎和抑菌的病因調查,通過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篩選合理的抗菌藥物進行抗炎和抑菌。對於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黃白痢和水腫,敏感藥物為復方硫酸新黴素、乳酸環丙沙星、硫酸安普黴素、煙酸諾氟沙星、氟苯尼考、頭孢曲松鈉。氟苯尼考是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仔豬副傷寒的首選藥物。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仔豬紅痢的藥物選擇是口服鏈黴素聯合甲硝唑,必要時可輔以止血敏註射液。恩諾沙星、林可黴素和泰樂菌素對腸道內豬密螺旋體引起的豬痢疾最敏感。細胞內勞森氏菌引起的豬增生性腸炎,首選藥物為泰樂菌素和泰樂菌素。耶爾森菌引起的腹瀉可用土黴素、新黴素、磺胺類、四環素、大觀黴素治療。
三
收斂使用黏膜保護劑,如活性炭、矽碳銀、氫氧化鋁、思密達、鹽、石榴皮開水或醋,具有收斂、吸水、保護腸黏膜上皮的作用,能吸附細菌,與大分子蛋白結合,隨腸蠕動排出體外。但餵養時要特別註意防止異物肺炎進入氣管。
四
補液腹瀉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脫水和酸中毒,所以腹瀉的豬要註意補充糖、水和電解質(鈉、氯、鈣、鉀)。對於長期腹瀉的患者,由於腸道內大量堿性物質的排出,應及時補充堿性物質(如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具體為5%葡萄糖生理鹽水、3-5%碳酸氫鈉、林格氏液、生理鹽水等。可靜脈註射或腹腔註射,也可口服補液鹽。在臨床上,仔豬越早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仔豬成活率越高。
五
健胃仔豬腹瀉停止時,往往會出現少吃或不吃的癥狀。適當飼餵壹些開胃健脾的藥物,如人工鹽、馬錢子酊、苦參、酵母等,有助於仔豬恢復食欲,加快恢復速度。
六
規範死豬及其產品處置。發現豬腹瀉後,應立即隔離病豬,並限制流動。同時應報告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部門,以便及時診治。發生生豬死亡的,在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下,按照《動物防疫法》和“五不處理”(即不屠宰、不出售、不轉運、不食用、不隨意丟棄死豬,所有死豬都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要求,對死豬及其糞便、墊料等汙染物進行焚燒、掩埋和消毒處理。
來源:動物防疫第壹線,第6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