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高血壓患者不適合進補。
高血壓患者常感到頭暈、頭痛、面紅、口幹、口苦、身體虛弱,特別是壹些老年患者可出現多種不適癥狀。所以很多患者認為服用壹些滋補品可以增強體質,改善癥狀。醫生出診的時候,高血壓患者經常會問“需要吃什麽才能補回來?”事實上,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不應該服用補藥。如果他們盲目連續服用補藥,可能會導致血壓控制不佳,甚至可能導致血壓劇烈波動,導致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病等並發癥。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高血壓可分為陰虛陽亢、陰陽兩虛、心氣兩虛。其中,多數患者為陰虛肝陽上亢,陰虛火旺,而中醫中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和藥材大多具有升壓作用。這類患者如果服用人參、黨參、高麗參、鹿茸、黃芪、甘草等中草藥,不僅對病情無益,反而會火上澆油,有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甚至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對於已經肥胖並有高血壓的患者,用“補”的方法比用“瀉”的方法更好。
2.高血壓患者如何選擇中藥
嚴格來說,高血壓患者沒有永遠不能用的中藥,只有劑量和用法合適與不合適。所以,名貴的中藥材不壹定對病情有利,感冒藥也不壹定對高血壓的治療不利。任何中藥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和應用。
高血壓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這些藥物雖然降壓效果快,但都有壹定的不良反應。因此,中藥降血壓成為大家關註的焦點。很多中藥都有壹定的降壓作用,高血壓患者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如夏枯草、野菊花和蓮子心、鉤藤、石決明和天麻、川芎、三七、熟地、何首烏、杜仲、車前子和茯苓。中藥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癥狀、保護靶器官、預防並發癥、減毒增效。
近年來,隨著對中藥成分和功能的研究,許多中藥被證明含有降壓成分。
3.目前,具有降壓作用或能緩解高血壓癥狀的中藥主要有:
1.清熱類:如夏枯草、野菊花、決明子、菊花、蓮子心、蠟梅、黃芩、黃柏、鬼針草、羅布麻、桑葉、龍膽草、梔子、青葙子、木賊、地骨皮、生地、玄參、牛黃、連翹、葛根、槐花。
2.平肝熄風:鉤藤、石決明、珍珠、珍珠母、赭石、牡蠣、羚羊角(骨)、水牛角、黃角、天麻、蒺藜、蒲公英等。
3.活血化瘀類:牛膝、丹參、川芎、紅花、夏天無、三七、赤芍、牡丹皮、三七、益母草、毛冬青、蘿芙木、益母草、鹿銜草等。
4.滋補品:熟地黃、何首烏、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黨參、胎盤;
5.利尿劑:車前子(葉)、澤瀉、豬苓、茯苓、虎杖、木通、萵苣子、玉米須、黃瓜藤、荊芥等。
6.消除類:山楂、櫻桃葉、蘿蔔籽等。
7.祛風除濕:防己、桑枝、海桐皮(葉)、僵蠶、青風藤等。
8.腹瀉:大黃、番瀉葉、烏梅等。;
9.止咳平喘類:桑白皮、貝母、馬兜鈴、柿葉等。
10.化痰散結類:海藻、海帶、海蜇等。
高血壓患者應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中藥,進補藥物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且應在血壓控制穩定後應用。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患者應密切觀察癥狀,監測血壓,定期復診。需要註意的是,中藥降壓藥不能完全替代西藥,要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中藥不能盲目替代西藥降壓藥。
壹般來說,很多中藥都有降壓作用,可以作為輔助降壓藥物,可以改善癥狀,預防或延緩並發癥。在選擇中醫治療高血壓時,壹定要在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由專業的中醫醫生辨證施治。妳壹定不要自己用藥導致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