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老壹輩有哪些不好的育兒建議?

老壹輩有哪些不好的育兒建議?

在育兒的道路上,沒有壹個父母踩過幾個坑,很多坑其實來自於孩子最親愛的奶奶們。

但是每壹代都是真的親,也都是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的孩子。解決“隔代育兒矛盾”,重點是事,而不是人,解決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關鍵。

“孩子那麽小,懂什麽?”這是我奶奶最喜歡的壹句話。

有壹次,樓下4歲的兒子嘟嘟和小妹妹妮妮在樓下玩沙子。

打著打著,兩個人為了壹把小鏟子發生了爭執,嘟嘟粗暴地推了妮妮壹把。

我很認真地告訴嘟嘟:“別推人,我妹妹會疼的!”"

嘟嘟是個大壞蛋。他壹看出我是認真的,小臉壹皺,就哭了起來。

這時,他奶奶趕緊過來安慰他:“別哭了,寶貝,這只是鬧著玩的,對吧?”

然後他轉向我說:“孩子這麽小,懂什麽?”妳看,妳嚇到孩子們了。"

孩子是無意的,引導不當是父母的錯。

不久,嘟嘟又去推其他小朋友,顯然是為了好玩,故意的。他不知道這個動作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只是覺得推別人很好玩。

而如果奶奶總是用“他太小不懂事”來縱容他,他永遠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不懂事,但我們有責任教會他們懂事,不僅是為了社會和他人,也是為了妳自己。

3~6歲是孩子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知道要給孩子制定適當的規則,讓他們權衡自己的行為,明白基本的是非。

當壹個孩子欺負其他孩子的時候,不要用“他太小不懂事”來搪塞。妳可以用下面的詞:

●首先,如果孩子做錯了,要帶領孩子道歉(樹立是非觀念);

●然後告訴孩子這樣做產生了什麽不好的後果,被推了之後太疼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造成的後果);

●告訴孩子“孩子不喜歡這樣的痛苦”(說出感受);

●最後告訴他“疼到孩子都不敢繼續和妳玩了”(告訴後果)。

這樣,孩子不僅知道打人是不對的,還知道被打是壹種不好的感覺。

不要欺騙別人,不要被欺騙,遵守正確的規則,這是孩子走在世界上最大的自信。

“妳不聽話,妳媽就不要妳了!”經常聽到大人對孩子說“妳媽媽不要妳了”。

有時候是為了嚇唬孩子,讓他聽話:“妳不走,媽媽就不要妳了;如果妳不停止哭泣,爸爸不會愛妳的。"

還有壹些所謂的親戚朋友開的玩笑“逗”孩子:“妳媽有個小弟弟就不要妳了。”

不管什麽原因,對孩子都是壹種無形的傷害。

“妳媽不要妳”,對於孩子來說,不用“開玩笑”,他們就會信以為真。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埃爾菲·科恩把這種現象稱為“愛的中止和撤回”:如果孩子不聽話,中止或撤回妳的愛,用恐嚇或冷暴力“控制”他。

這樣的“驚嚇”會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在壓力下,孩子可能會放棄自己,成為大人口中所謂的“好孩子”。

這樣的好男孩壓抑著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原本的活力在莫名的恐懼、緊張、焦慮中消耗殆盡。

作為父母,面對“熊親戚”這種中國笑話時,要第壹時間制止,講清危害。

母親可以說:“請不要對我的孩子開這些玩笑。他還年輕,內心會受到傷害。”

如果他們只是停止而不給出理由,他們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另外,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的逐漸放下,但也需要媽媽的關心和培養。絕對的信任和無盡的安全感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基石。

對於壹個年幼的孩子來說,真正的安全感壹定是媽媽在,不離不棄。

平時通過擁抱、親吻等皮膚接觸,可以增強與孩子的信任感,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請不要吝嗇妳的表白,多說說“我愛妳”。這種告白是愛的源泉。

當孩子有了充分的安全感,確信父母的愛壹直在的時候,別人就會跟他開玩笑說:“妳媽媽不要妳了。”

他可以理直氣壯的回去:“我知道我媽很愛我,她壹定會接我的。”

“都是因為桌子傷了寶寶。撞桌子!”前段時間去壹個親戚的大姑家做客。她的孫女敏敏在遞東西時不小心撞到了桌角,頭上突然出現了壹個大包。

奶奶看到後,馬上對敏敏說:“都是因為桌子傷了寶寶。奶奶給妳打那桌子!”

說著,她拍了壹下桌子,敏敏見了立刻不哭了,而且還破涕為笑,和奶奶壹起拍桌子。

在小區樓下,經常看到壹些長輩。看到自己的孫輩倒下,特別心疼。他們不斷安慰孩子摔倒是地板的錯,鼓勵孩子踩地板泄憤。

壹般能做出這種舉動的都是年長的長輩,換句話說,都是幾代人的後代。

在他們的世界裏,孩子就是天空,誰也不能碰。為了讓他們忘記痛苦,只能把這種感覺轉移到壹些不起眼的物品上,然後讓他們得到解脫。

其實孩子學步的時候天生好動,偶爾摔倒壹兩次也很正常。

為了安慰孩子的情緒,把自己的錯誤歸咎於桌子、地板等壹些不可言說的物品,那麽孩子自然會形成壹種思維,那就是:我沒有錯。

這會讓孩子失去責任感,除了把問題歸咎於別人,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當孩子的思維逐漸建立起來,他就會變得傲慢,連家長都不聽了。

●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他的難過。如果有受傷,他們要先處理孩子的傷口;

●然後幫孩子壹起分析原因。為什麽這次他們會絆倒或摔跤?是妳自己沒註意,還是因為著急?

●最後,讓孩子思考下次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答不上來,家長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

“別哭,妳要什麽我都給妳買!”老壹輩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哭。孩子壹哭,老人就慌。

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裏,哭是個不好的詞:

壹方面心疼孩子:哭多了傷身體;

壹方面,我很在意自己的面子:壹個孩子哭,引起別人的註意,多尷尬。

所以,大人會盡快想辦法讓孩子不哭。

要麽用恐嚇教育“別哭了,妳再哭我就不管了”;

或者用賄賂教育“親愛的,別哭,我給妳買棒棒糖吃”。

其實要轉變觀念,“哭”不是洪水猛獸,是壹種正常的情緒宣泄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哭是非常好的宣泄。孩子會把不滿發泄在哭上,哭完就沒事了。

如果不讓孩子哭,沒有發泄出來的負能量可能會以其他方式激起,變成其他情緒。

孩子哭的背後,其實是壹種訴求。面對孩子的哭鬧,更好的辦法是這樣的:

●首先,抱著孩子或者牽著他的手,代表著大人對孩子的接納。這種溫柔的肢體接觸,不僅表達了孩子哭泣的重要性,也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孩子的感同身受。

●然後,記得讓孩子哭,給他哭的空間,讓孩子先把內心的挫敗感或者憤怒發泄出來,等情緒解決了再商量事情。

●最後,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訴求,實現需求。告訴孩子,如果她想要什麽,不壹定要哭著去要,讓他正確表達,然後幫助他實現。

讓孩子知道大人重視自己的訴求。只要合理,表達正確,就有機會實現。

另外,有些老人喜歡給孩子貼上“愛哭”的標簽,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壹旦被貼上標簽,就會成為被貼標簽的人。”

對於那些對情緒比較敏感的孩子,不要幫他們“確認”自己在“哭”。

除了最常見的四種“老壹輩的不良經歷”,還有很多傳統的錯誤育兒經驗,比如“睡覺扁頭”、“看別人家孩子”、“大的要給小的讓路”...毒害了我們壹代又壹代的孩子。

傳統育兒之所以代代相傳,是因為效果立竿見影,不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孩子,去引導孩子,不願意花時間等孩子慢慢長大。

事實上,在任何良好的親子關系中,所有的技巧都離不開理解和尊重。

育兒就是多壹些耐心,多壹些愛,少壹些固執,少壹些偏見,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這樣壹切都會越來越好。

  • 上一篇:癲癇病的飲食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寶寶祛肝火的有效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