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治療壓迫導致的面癱?

如何治療壓迫導致的面癱?

針灸療法

法則:祛風通絡。

藥方:合谷、太沖、鄭虔、頰車過地下室、頰車過地下室、風池、下關、香迎、承漿或承頰。壹次選三四個點。

加減:若眼皮合不上,目露淚痕,加竹、魚腰、絲竹,陽白透魚腰。耳後疼痛者,加風。味覺減退者,加連泉。手法:平步謝平,針刺。

操作:合谷穴、太沖穴、風池穴針刺,用瀉法,下通法,直通法,迎香法,平瀉法,用陽白刺入魚腰,地倉刺頰車,頰車斜刺地倉,用抽針法使面部肌肉向後抽動,留針20分鐘。其余穴位均采用補瀉法治療。

石膏療法

壹種外用中藥,古稱稀膏,由植物油或動物油熬制而成的膠狀物質,可長期塗於布、紙或皮膚的壹面,主要用於治療瘡瘍、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早在很久以前,中國醫學家就說過,“膏藥能治病,沒有專門的湯劑。如果使用得當,它會發出聲音。”面癱康等膏藥療效顯著,方便省時,價格低廉,是治療面癱的重要方法。

食療

中醫認為,面癱多因脈虛、風寒侵襲,或風熱、風痰、瘀血阻滯經絡,氣血不和,引起肌肉松弛。如果前期註意中醫和針灸,效果會不錯的。西醫主張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改善血液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藥物。但如果激素使用過多,會產生很多不良反應和副作用,使人胖胖腫腫,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在醫生確定的治療方案下,配合科學飲食,可以有效輔助治療面癱。妳可以選擇以下食療方法:

1,防風粥:防風10-15g,蔥白梗,粳米30-60g,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熟。粥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粥,溫服。本方能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所致的面癱、肌肉酸痛。

2.薄荷糖:藕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中,加水少許,用文火煉制,然後加入薄荷粉,調好勺子,不粘手時繼續煉制,即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突發性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幹、輕度口渴等有效。

3.川芎白芷燉魚頭: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500克,蔥、椒、姜、鹽各適量。大火燒開,再小火燉半小時,早晚吃魚喝湯。本方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所致的面癱。

4.姜糖蘇葉飲:紫蘇葉3-6克,生姜3克,紅糖15克,沸水浸泡5-10分鐘。本方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各種疾病。

5、大棗粥: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此方氣血,適用於口眼虛弱、氣短乏力者。

6.沈湯榮:白參2克,枸杞子2克,葡萄幹2克,蓮子肉2克,山藥2克,蓮子12克,陳皮3克,大棗2枚,核桃肉2枚。分2-3次口服湯劑。本方具有補中益氣、滋補肝腎之功效。

7.生地黃全蠍湯:取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 ~ 5只,天麻10克,豬肉10克,陳皮、生姜適量,煮湯。其中,全蠍是治風的重要藥物,也是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其他藥物配伍,能滋陰養血,祛風通絡。適用於中、恢復期患者,尤其是壹直患有肝腎陰虛,頭暈耳鳴,四肢麻木,外風內風兼而有之者。而且孕婦要慎用。

8.參芪烏雞湯:準備黨參15g,北芪15g,田七10g,僅去除皮脂的竹絲雞絲四分之壹,煮湯用生姜2片。該湯劑能補虛扶正,化痰糾偏,適用於恢復期氣血虛弱患者。另外,癥狀穩定好轉時,患者仍可咀嚼口香糖(口香糖),兩側均可,以患側為主。通過積極鍛煉相關肌肉和肌群,促進功能恢復。

祝妳早日康復

  • 上一篇:秋天容易燥熱吃什麽好?
  • 下一篇:菠蘿和鳳梨壹樣嗎?菠蘿和菠蘿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