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胃腸動力障礙,是抗反流機制下降和反流對食管黏膜影響的結果。胃食管反流病(GERD)因病程和嚴重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並受多種因素影響。它可能有以下癥狀:
1胸骨後燒灼感:
胸骨後的灼熱感,又稱反流性燒心,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常發生在飯後1小時左右,常與體位有關,如彎腰、彎腰、咳嗽、妊娠、腹水、強迫排便等體位增加胃內壓力,可誘發加重的燒心,也稱體位性燒心。也可由暴飲暴食和服用濃茶、酒、咖啡、果汁、阿司匹林等誘發。以上癥狀在食管裂孔疝患者中較為典型,伴有腹脹、打嗝、噯氣、口腔黏膜燒灼感等。服用制酸藥物後,癥狀可暫時消失,食用過熱或酸性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病情。如果服用抗酸藥效果不明顯,提示胃酸缺乏,燒灼感主要是膽汁反流引起的。如果嚴重的食管炎有瘢痕形成,可能沒有或只有輕微的燒灼感。中醫認為,該病的病機是由於脾胃虛弱,陰火過盛,胃不和則衰,陰火上升伴胃中濁氣。這些與經絡分開的火,從中焦到上焦,都在脾的中間,所以臨床表現為胸骨後(或稱胸骨下)的灼熱感。
2胸骨後或上腹部疼痛:
這種病的疼痛類似於心絞痛或胸膜炎,放射到背部、胸部甚至耳後,劇烈的疼痛是劇烈的刺痛。如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出現持續性胸骨後疼痛,甚至放射至頸部,提示為穿透性邊緣潰瘍或食管炎。當截留的食物和反流分泌物被吸入氣管和肺部時,夜間可出現陣發性咳嗽、喘息甚至窒息。發病原因主要是情誌內傷、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肝氣郁結,失調氣,氣滯,脾胃兩側及胸骨後疼痛,常伴有脅肋脹痛,噯氣頻繁,系感不適所致。氣滯易致血瘀,所以疼痛更劇烈。
3返流到喉嚨:
患者描述,每次飯後取前驅位或平臥時,酸性流食進入胃內,食管反流至口、咽,多出現在胸骨下燒灼感之前或發生。本病病變位於上中焦之交,屬任脈循行部分。胃氣下降,但脾胃虛弱導致肝郁,所以胃氣不降,任脈的經絡氣也從中上腹部的上膈流向厲安全的咽部。因此,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中濁氣與陰火結合,反流至咽部,產生反流性慢性咽炎。
4.不利的吞咽或嘔吐:
兩者相互作用,吞咽困難,進食不利,逆上而吐。在病程早期,由於炎癥,食管痙攣呈局限性,可引起暫時性吞咽困難、吞咽困難和嘔吐。隨著病情的發展,後期由於纖維瘢痕引起的狹窄,可出現持續性吞咽困難和嘔吐。
當吞咽困難越來越嚴重時,燒心的頻率和程度逐漸降低,甚至後期沒有燒心。
5種特殊類型的食管炎:
臨床上見到化膿性食管炎時,常表現為胸骨後和頸部疼痛,或吞咽困難和疼痛。如果病變廣泛,可能會出現發熱、寒戰和全身不適。臨床上也可見念珠菌性食管炎。這種類型的癥狀只是吞咽困難和輕度吞咽疼痛。嚴重者可呈現胸骨後劇烈疼痛,甚至恐懼進食、體重減輕、厭食、嘔吐甚至出血。
胃食管反流病與人們平時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醒患者:減少每餐的食物攝入量,少吃油炸、油炸及高脂肪食物,禁煙、禁酒,盡量少吃能引起反流的食物,如辣椒、咖啡、薄荷、巧克力等。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學。
聯安診所總裁鄭乃元今日表示,過去胃食管反流多在歐洲國家,而非亞洲,但國際醫學文獻分析發現,臺灣省已趕上歐洲先進國家,臺灣省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為15.6%,居亞洲第壹。
鄭乃元說,胃食管反流根據黏膜損傷的嚴重程度分為ABCD四個等級,A型最輕。A級的分析數據最多60%以上。進壹步分析表明,60%以上的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甚至75%最嚴重的D患者也沒有自覺癥狀,這就容易忽略疾病的風險。
鄭乃元分析,現代人胃食管反流增多與生活習慣和飲食有關。很多人喜歡吃宵夜,但是吃的時間太接近睡覺時間,胃裏塞滿了食物,刺激了胃酸的分泌。當胃增大時,通過控制食物不回流,食道的賁門也會增大。吃完後,我去睡覺。當我平躺時,胃裏的東西因為重力不足產生的電位差,很容易倒流。
他說,很多人喜歡喝咖啡和濃茶,但咖啡和濃茶也會放松賁門的緊張,增加胃酸的分泌。
鄭乃元說,從體檢結果來看,男性、中年人、吸煙飲酒、肥胖人群是四大風險人群。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因為男性普遍不太註意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應酬多,煙酒多。肥胖的人容易暴飲暴食,產生負壓,更容易逆流而上。
鄭乃元提醒,預防或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最重要的是調整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戒煙戒酒,減少咖啡和濃茶,保持正常體重;進食順序應以幹濕分離為原則,先湯後固體食物,飲食適度,少刺激性食物,每餐僅7分飽,睡前3至4小時不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