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食療史

食療史

藥食同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21世紀,人工釀酒就開始出現了。酒能行氣活血,既是飲料,也是治病。伊尹在商代擅長烹飪,煲湯,造湯藥。早在周朝,醫生分為“食醫、病醫、選醫、獸醫”四類,“營養醫”(食醫)的專業開始出現。

《內經》是中國第壹部中醫經典,包含“糯米半夏”、“四烏賊骨壹陸如丸”等十三個方劑。《傷寒論》中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朱富湯”也是食療偏方。三國時期名醫華佗用蒜泥加醋治療重癥蛔蟲嘔吐,是食療救急的壹例記錄。

晉代葛洪在他的《肘後》中記載海藻酒用於治療膽囊(甲狀腺腫),豬胰腺用於治療糖尿病。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備足千金方》中有壹卷《食療》,是現存最早的中醫食療專著。其中記載腳氣是由於多吃精米引起的,並提出用吃米皮、用糙米煮粥的方法進行防治。到了唐代,孟鄂收集了265,438+04種食用藥物,編撰了壹部食療專著《滋補方子》,後由弟弟張鼎修訂,定名為《食療本草》。這本書不僅是我的第壹部食療專著,也是壹部極具臨床價值的方子集。

宋代用飲食治療疾病非常普遍。朝廷編撰的《太平盛輝方》記載了28種疾病的食療方法。《聖濟總錄》壹書有專門的食療課程,三卷三十篇。葛克久寫的《十藥神書》中記載有治療癆癆的偏方,確實有很好的效果。陳至的《養老全書》包含162個治療方劑,是壹部專門論述老年病食療保健的專著。

金元四大宗師之壹的李車淵寫了壹本關於脾胃的書,強調食療的重要性。元代禦廚胡思慧所著《飲食記》,對當時各種小吃、菜肴的配料、烹調方法作了詳細的闡述,對飲食衛生、營養療法、食物中毒的防治也有描述。比如指出飯後漱口、睡前刷牙比早上起床好,記錄了孕期和哺乳期母親的飲食禁忌。它是我國第壹部完整的食品衛生和食療專著,也是壹部很有價值的食譜。

明初饑荒時選用465,438+04種植物食用,是壹部藥食兩用的植物學專著。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有1892種藥物,其中很多是食物。清代食療著作較多。

  • 上一篇:單純皰疹會傳染嗎?
  • 下一篇:那場在歐洲導致數千萬人死亡的瘟疫,最終是如何被控制住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