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單純性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脹痛,局部皮膚溫度高,壓痛,邊界不清的硬結,壓痛。單純性乳腺炎可以通過幾次按摩避免靜脈點滴的痛苦。急性乳腺炎發病初期,患側乳房脹滿疼痛,尤其是哺乳時,乳汁分泌不暢,乳房結塊或不結塊,全身癥狀不明顯,或伴有全身不適、食欲不振、胸悶、煩躁。然後乳房局部變硬,腫塊逐漸增大,可伴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如高熱、寒戰、全身無力、大便幹燥等。膿腫常可在4 ~ 5天內形成,可出現乳房搏動性疼痛,局部皮膚發紅發亮。
急性乳腺炎是女性的常見病。其防治應從病因病機入手。只有病因明確了,才能標本兼治,對癥下藥。
1)病原體1。細菌的入侵這種疾病的大多數病原體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是鏈球菌。細菌從乳頭皮膚破裂或乳暈皸裂處進入,沿淋巴管擴散至乳腺小葉和腺體小葉之間的脂肪和纖維組織,引起乳腺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其他部位也有少數出現產後感染並發癥的情況,細菌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乳房,引發疾病。2.乳汁積聚有利於入侵細菌的繁殖。乳汁淤積的原因有:①乳頭過小或內陷,分娩前未能及時糾正,導致嬰兒吸奶困難,甚至無法哺乳。②奶水過多,排空不完全。產婦不知道乳汁的分泌,多余的乳汁不能及時排出,殘留在乳汁中。③乳腺導管阻塞使排乳困難,如炎癥、腫瘤、乳腺導管本身的外部壓迫等,均可影響正常泌乳。3.分娩後,母親未能掌握正確的護理技巧,或嬰兒吸吮不正常,或在乳頭上過度使用肥皂或酒精幹燥劑等刺激物,以及嬰兒口腔運動功能障礙,導致乳頭皸裂,使細菌沿乳頭小裂侵入,通過淋巴管到達皮下和葉間組織,形成感染。乳頭皸裂時哺乳痛苦,不能使乳汁充分吸出,造成乳汁淤積,為入侵細菌創造了滋生條件。發病機理乳汁淤積和細菌入侵是急性乳腺炎的兩個重要因素。據報道,大約40%的正常孕婦的乳汁中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但它們不會引起疾病。初產婦易患急性乳腺炎,與其乳汁中脫落的上皮細胞和組織碎片較多導致乳管堵塞有關。堵塞乳腺導管可降低乳腺組織的活力,乳汁沈積的分解產物使其更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成為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也有報道稱,母乳餵養後用吸奶器吸光全部乳汁的發生率,可以比母乳餵養後不吸光全部乳汁的發生率低1倍。急性乳腺炎的發病機制壹般經歷三個階段:乳腺炎、乳腺炎、乳腺炎。細菌侵入乳腺導管,上至乳腺小葉,停留在停滯的乳汁中生長繁殖,導致乳腺導管急性炎癥。然後擴散到乳腺實質,引起實質性乳腺炎。細菌也可以從皸裂乳頭的受損上皮沿淋巴管傳播到間質性乳房,引起間質性乳腺炎。如果這個階段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炎癥會擴散到乳腺實質外的脂肪和纖維組織,導致急性乳腺炎。炎癥局限,組織壞死液化,大小不壹的感染病竈相互融合,形成乳腺膿腫;如果膿腫滲入到乳腺後間隙的疏松結締組織中,就會形成乳腺後膿腫。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硬結明顯,壓痛較多。同時,患者可能出現畏寒、高熱、頭痛、乏力、脈搏加快等癥狀。此時腋下可能出現腫大淋巴結,有壓痛,血液中白細胞增多,嚴重者可並發敗血癥。這種情況壹定要去醫院打消炎針,等炎癥消失後再疏通。輸液只能起到消炎的作用,不能疏通乳房。為了避免乳腺炎的復發,建議媽媽們首先保持乳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