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環不暢,肌肉緊張酸痛。
過年坐飛機旅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即使只是去日本、韓國、泰國等亞洲周邊國家,坐飛機也要3、4個小時才能到達。如果飛歐美,飛行時間十幾個小時!長時間坐在機艙裏,肌肉處於緊張收縮狀態,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肩頸僵硬。腿部也被下肢積血壓迫,出現麻木、腫脹。
正確的坐姿可以減少肌肉壓迫
為了減少久坐的不適感,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坐姿。確保椅子有頭枕(可以自帶小枕頭備用)和扶手。坐姿時,背部貼合椅背,使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之間的角度為85~90度,雙腳平放在地面上。簡單來說,就是頭上要有枕頭,手肘要有支撐,後背要有支撐,腳要有踩踏,這樣身體才能有足夠的支撐,有助於減少對肌肉的拉扯和壓迫。另外,機艙內空氣幹燥。記得多喝水補充水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緊張的肌肉。
做肩頸運動很容易緩解酸痛。
肩頸練習1
步驟:
1.雙手自然垂在身體兩側。
2.肩部前後轉動360度,持續90秒。
功效:放松肩頸肌肉。
肩部和頸部練習2
步驟:
1,左手由前向後,繞過右肩胛骨,右手掌抵住左肘。
2.左手手指在上背部隨意移動進行指壓* * *,哪裏疼就按哪裏。
3,換手,換邊再來壹遍。
功效:除了緩解肩頸疼痛,這個動作還可以預防上背部疼痛,緩解50個肩膀。
稍微提醒壹下將對方手掌抵住手肘,可以使力更穩更強。
按壓以下五個穴位,可以改善手腳麻木。
手部穴位
1,合谷穴
位置谷穴位於手背虎口,即拇指與食指相連的地方,向下約1寸。
功效可以改善手臂前肢的疼痛和麻木,也可以緩解焦慮和緊張。
2.曲池穴
這個位置使肘部彎曲成直角,位於肘部橫條的頭部外側凹陷處。
功效對緩解上臂麻木、血液循環不暢相當有效。
足部穴位
1,太沖穴
位置太沖穴位於足背側,大約在大拇趾與第二趾間隙的後凹陷處。
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氣血凝滯、下肢麻木等癥狀。
2.三陰交穴
位置在腳踝內側,沿小腿後緣向上3寸,約4指並攏。
除了促進血液循環,對神經痛、下肢癱瘓也有壹定的舒緩作用。
3.足三裏
位置大約是膝蓋以下的凹陷處,向下約3寸,約4指並攏。
功效配太沖穴、三陰交穴可緩解足部疼痛和腫脹。
耳鳴時,可以* * *以下4個穴位。
1,宜豐點
將凹陷定位在耳垂後面。
功效改善基底動脈引起的頭痛癥狀,有助於加速腦血管血液循環。
2.四白穴
位置在下眼眶的中點,大約在臉部顴骨位置的凹陷處。
功效幫助大腦供血更順暢。
3.唐寅角
位置:眉毛中點凹陷。
功效有助於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激活腦細胞,增加記憶力。
4.風池穴
位置在頭的後面和發際線凹陷的下面。
功效:醒腦明目,改善頭痛、眼疲勞。
用力適中按壓穴位真的很容易。
以上穴位都有助於加速腦部血液循環,改善頭痛。但對穴位的壓力要適中,指尖要按壓到感到微酸為止。不要用力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