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熱,不惡寒,或微惡風,口幹口渴,無汗,咳嗽,目赤咽幹,手心腳心潮紅,面部軀幹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食欲不振,舌質紅,苔薄白,脈浮。要疏風清熱,解毒。
2.處方:
銀翹散:金銀花、連翹各65438±02g,薄荷7g,牛蒡子、玄參、青黛、蘆根各65438±02g,甘草7g。加入生地和黃芩,用於手、腳和手掌的沖洗;頸部淋巴結腫大者加川貝母、羊奶根,高熱潛者加石膏。
對於1,癥狀如下:
晝輕夜重,煩躁不安,或嗜睡,皮疹,目赤,唇皸裂(口腔黏膜和結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或關節腫痛,手腳硬脹脫皮,舌質紅,有楊梅,苔薄,脈強。要清氣涼營,解毒護陰。
2.處方:
加味清瘟敗毒飲,水牛角(先炒)30g,生地黃、牡丹皮、玄參、知母、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6-12g,生石膏16g,淡竹葉16g。若仍有表證,則增加金銀花、連翹的用量,使陰道液排出。鮮石斛、麥冬、天花粉等。加入,生大黃用於緩解便秘。此外,清營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也可在此階段使用。
對於低燒懷舊1,癥狀:
咽幹、口幹、口唇皸裂、腳趾脫皮或潮紅脫屑、食欲不振、舌紅、津液少、脈數。需要清理余熱,滋陰生津。
2.處方:
竹葉石膏湯加減:生石膏12g、淡竹葉7g、炒梔子、北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鮮蘆根12g、甘草7g;或加減沙參麥冬湯。
對於體溫已經下降了1的人來說,癥狀如下:
倦怠乏力,動則易汗,口渴口渴,或心悸,舌紅津液少,苔薄白,脈細弱或不規則。妳需要益氣養陰。
2.處方:
加味生脈散:太子參(或黨參)、五味子、麥冬、黃芪、炒白術、山藥、石斛、米根各6-12g。留下來的,加山楂肉和口腔潰瘍,用錫粉吹或擦。
需要註意的事項
1,媽媽需要做好退燒工作,比如用溫水擦澡,冰袋敷,幫助孩子退燒。
2.飲食方面,多給孩子煮流質清淡的食物。孩子發燒後,給孩子煮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補充營養。如果孩子還在母乳餵養,只能吃母乳,媽媽可以煮瘦肉湯、魚湯給孩子喝。
3.川崎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還是夏天比較多。
4.該病嬰幼兒可發病,但80 ~ 85%的患者小於5歲,多發生於6 ~ 18個月的嬰幼兒。男生比較多,男:女是1.3 ~ 1.5: 1。
5.絕大多數兒童預後良好。患者為自限性,經適當治療可逐漸恢復。
相關文章
[嬰兒川崎病的並發癥]
【川崎病寶寶不能吃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