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從“肝”調脾胃氣十法

從“肝”調脾胃氣十法

姜良鐸楊進鄉瀟湘儒道

導讀:仲景“見肝之病,知肝散脾”這句話深入人心,也開創了用散肝木治療脾胃病的先河。那麽,在臨床上,如何才能精準的發送處方和藥物,達到優異的效果呢?學習著名中醫董建華先生的經驗!

疏肝和木是中醫廣泛使用的治療原則之壹。董老在調理脾胃氣機波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總結如下。

胃為水谷之海,主收衰水谷,為傳化之腑,故能降為順,用為順。不跌則滯,漲則反。脾為胃之使,主運,使其得以順利推進,運貴。不升則滯,降則沈。

總之,脾胃是人體氣機的樞紐。如果升降合適,中焦機平穩有序,生化活躍;如果升降不正常,傳動就會丟失,災難就會降臨。

《蘇文·劉瑋誌大論》雲:“不進則出,不可長則老;不升則降,不升則收”;而“清氣若在下,則泄之;濁氣在上,則生?膨脹。”

華說:“脾胃之病,虛實寒熱,宜燥宜濕,宜詳辨,尤其是二宅升降。”

肝為風木之臟,達目的則樂,主泄;脾為陰之臟腑,性善而靜,但必有賴於肝之釋放,方能運化;膽經附於肝,肝之盛泄於膽,濃縮為精;疏肝理氣,精氣入胃,幫助胃腑分解水谷;因此,疏肝可以增加脾氣,微妙的脾氣可以歸於肺,減少胃氣,使分解的水谷順利進入小腸。

這就是“木氣動,生氣,土排水通。”

厥陰之脈,與胃相通,屬肝,通膈,展筋,沖脈自陽明,故肝主脈,故肝胃之氣相通,肝經通暢,胃氣通暢。

《內經》裏有句話說,肝失疏泄,氣滯則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氣滯就成了病,或者脾胃被摑而過度上擡,或者脾胃虛弱,肝木乘之,氣失調就成了病。所以《內經》也叫《內經》。

肝木失調影響脾胃。雖然臨床癥狀集中在脾胃,但其病機卻在肝。用散調肝木的方法,使氣和諧通暢,脾胃平和。

如張景嶽說:“治脾者,能調理五臟,即治脾胃...脾若為肝邪所侵,肝脾俱固,肝氣可抑。”

在脾胃病的治療上,董老重視肝郁傷身者,從調肝入手,調節脾胃氣機升降。

壹、辨證要點

(1)情緒變化

古人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觀察到,人的情誌活動與肝臟的導瀉功能密切相關,有失意、有生氣、有刻意,容易導致肝木失調;如果木達不到目標,抑郁會導致興奮,興奮會導致橫,橫會失去和諧,容易導致情緒低落或心煩。

(2)腹脹,兩側疼痛。

肝為厥陰之脈,經陰道,達腹部,經膈,蓋肋骨。肝氣橫,無權散,郁於此經。兩側小腹脹氣或脹痛是常見的,表現為脹氣,是氣滯所致,脹痛是氣滯所致。

(3)月經不調、氣血不暢的女性。

肝藏血,主疏泄,厥陰通過任脈與子宮相通,調攝血海,調攝子宮之脈,肝主脈,故“婦人生而有肝”。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或者肝氣亢盛,氣血好搏,都可以導致女性月經不調。

二、治療原則的分類

“魚目大支”是壹個偉大的方法,調節肝臟,理氣和調,平靜的脾胃。但肝氣郁結、郁結、虛實,或使之過盛,或不足,或解郁,或平復亢奮,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所以在審證時要因時制宜。

李仲子舉例說,“疏血,不是攻伐,不是補,不是溫血治,不是清血治,不是調血調,必須隨機應變,不能拘泥於壹定的規律,以應付無窮的變化。”

現從十個方面闡述董老通過調肝調木調理脾胃之氣的經驗及具體應用。

(1)疏肝解郁和胃

適用於腹脹,攻支,甚至疼痛。按了就放心了,少吃不餓,往往和情緒變化有關。舌紅,苔白,脈弦。

肝氣郁結,木郁,脾胃郁結,氣機不暢,中氣郁結,腹脹。宜疏肝理氣,舒展其郁,導其滯,使中焦通暢,上下無梗阻,則腹脹可消,食可入。

“肝欲散,急食辛辣以散之。”辛味品常用於疏肝,既能調理肝氣,疏肝解郁,又能調理脾胃氣機,輔助酸藥使其散中合中。

方劑為四逆散:白芍、柴胡、香附、郁金、枳殼、陳皮、蘇梗、甘草。

很痛苦,加上金鈴子和遠湖;如果是涼的,加入山蒼子、高良姜;郁熱,加牡丹皮、梔子。

(2)平肝降逆止嘔

適用於肝氣犯胃。

癥狀包括惡心嘔吐、頻繁打嗝、呃逆、厭食、胸悶、大便幹燥、舌紅苔膩、脈滑。

惡心反胃多因肝氣逆胃,胃失而降。肝氣逆胃,則清氣不升,濁氣逆胃不降。所以降胃法,降肝木之氣,就會止嘔。

但肝氣沖逆的原因是陰寒客在肝經,陽明的胃腑受襲,產生幹嘔吐沫;有的人因為情緒抑郁,肝氣失調,膈肌運動而嘔吐,所以治療方法相同,方藥不同。

處方由傅玄代赭湯加減:旋覆花、赭石、生姜、大棗、白芍、柴胡、香附、枳殼。

感冒者加吳茱萸;因熱,加秦、連;做的人,加入酒軍。

(3)養陰、疏肝和胃

適用於肝陰不足,肝胃不和者。

癥見胸脅脹滿不適,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煩躁不安,口幹咽燥,大便不爽,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

肝以血為體,氣為用;血主潤澤,氣主溫煦,* * *起營養生發的作用。如果肝陰不足,肝臟失養,變軟變硬,胃首當其沖。只有滋養肝血,才能使肝氣恢復通暢,脾胃升降。

如果只用疏肝平肝,就會犯虛損虛。酸和甜適當搭配,既能養肝,又能健脾柔肝。是養肝妙法,少用疏肝之品,達到疏肝解郁的目的。

處方為壹貫煎:白芍、當歸、沙參、生地、川楝子、郁金、陳皮、甘草。

失眠,加炒棗仁;陰虛火旺,加牡丹皮。

(4)益氣、疏肝、健脾

適用於氣虛肝郁,肝脾不和者。

癥見胸脅脹滿,脘腹脹滿不食,食後腹脹,四肢倦怠,氣短乏力,月經延遲少,舌淡苔白,脈沈細或弦弱。

肝剛臟,體陰用陽。肝的陽主要是升散所致,肝的陽較弱,難以發揮肝的用途。升散無權,則失其表,進而傳至脾。

唐榮川說:“肝氣虛,水泛脾經。”辛甘同用,楊琪生成,肝氣充盈,排水有效。少用補血之品,養肝助肝。這屬於虛損引起的抑郁癥,不同於單純的肝郁。

處方以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桂枝、白芍、柴胡、茯苓、炙甘草、香附、陳皮。

(5)抑肝扶脾止痛。

適用於肝氣逆犯、脾土侵犯所致的泄瀉。

癥狀有胸脅脹滿,心下不暢,腹脹疼痛,導致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每次發作都是由抑郁、憤怒或情緒緊張引起的,舌質紅黃有苔,脈細數。

氣機不利,肝衰竭,交攻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濁連貫,隧道不通,腹脹脹痛,精氣合汙下降,見瀉。只有平復了肝木的倒伏,脾土才能恢復到升運的位置。

處方由痛瀉要方方耀:白芍、防風、柴胡、茯苓、白術、枳殼、陳皮、甘草組成。

(6)固土、抑木、止瀉

適用於脾虛泄瀉、肝證泄瀉。

癥狀包括大便溏薄,消化不良,腸鳴頻繁,腹脹疼痛,無明確部位,病程長,並伴有面部黃華少,乏力,舌淡苔白,脈弱。

脾胃虛弱,肝氣可乘。治療應以扶土為主,抑肝為輔。如果只支持土壤是事情,很難發揮充分的作用。通過平定其賊,緩解其肝焦慮,是幫助土的另壹種方式。

這主要與上法抑肝有關,病機先後不同,虛實不同,要對比區分。

處方為柴紹六君子湯:柴胡、白芍、黨參、茯苓、白術、半夏、陳皮、香附、甘草。

(7)疏肝理氣化痰

適用於肝郁痰濕型梅核氣。

癥狀包括咽部不適,某物阻塞,胸悶,呼吸過度,舌紅苔膩,脈滑。

當肝郁時,會被脾所阻,津液得不到散發,化為痰濁。如果長時間停滯,精液就會變成痰,痰氣相合,就會阻滯氣機。所以治痰首先會調氣,氣自消。

宜疏肝解郁,輔助祛濕化痰,疏肝理氣,化痰祛濕,去咽梗。

該方以四逆散和半夏厚樸湯加減:白芍、柴胡、半夏、香附、郁金、厚樸、枳殼、陳皮、紫蘇、金鈴子。

痰熱,加入黃連和竹茹;胸悶,加瓜蔞。

(8)清肝解郁和胃

適用於肝郁化火,肝火攻胃。

癥見胃脘灼痛,嘔吐,煩躁不安,口苦口幹,腹脹滿,便秘或拉肚子,舌紅苔黃,脈滑數。

肝氣郁結,久則化為火,或肝中氣盛,“氣盛則火”,肝火反叛,脾精微,濁液不降,由木氣化為酸。

葉石天說,“解厥陰以利其用,和陽明以利其腑”,治療以苦、苦為主,酸為輔,能清熱除苦,祛郁除辛,收斂酸之傾向。苦與苦的結合,用來泄肝;酸和苦的結合釋放了肝的熱量。苦味和苦味能促進降,能恢復胃和腑的降功能,其氣是安全的。

該方劑由左金丸和金鈴子散組成:吳茱萸、黃連、黃芩、白芍、半夏、金鈴子、延胡索、蘇梗、香附、陳皮。

(9)疏肝、除濕、散結

適用於肝氣郁結,濕濁阻絡所致的腫脹。

癥狀有腹脹、捶擊如鼓、按不牢、食後腹脹、噯氣不爽、苔厚膩、脈滑等。

肝氣長期郁結,必然導致脾土、脾胃運化不暢,升降不規律,水濕滯留中焦。

處方為柴胡、白術、蒼術、茯苓、半夏、車前草、陳皮和香附。從濕到熱,加入茵陳和藿香。

(10)化瘀舒肝通絡

適用於肝脾不和,久治不愈者。不應使用疏肝的方法。氣機不暢,絡脈不通,胸脅腹痛,久之不愈。痛點固定,或大便發黑,甚至嘔血,舌質暗或紫,脈弦或澀。

《血證論》說:“運血者為氣。”肝主藏血,木氣沖達時血管通暢;胃為腑,氣血充盈,肝能疏土,升降運動順暢,血液循環不滯。

如果肝失疏泄,氣滯不暢,瘀血就不行,胃絡就不通,不通就痛。當疏肝理氣時,脾胃就會升降,血液循環就會得到促進,胃絡中的瘀血就會被清除。

該方劑由金鈴子散和失笑散組成:金鈴子、延胡索、炒靈芝、蒲黃、香附、陳皮、枳殼、丹參、烏賊骨。

頑固性疼痛,加九香蟲、刺猬皮。

壹、肝木傷土,病及肝、脾、胃,用藥要註意兩點。

壹、選方時要考慮多藥多用、壹藥多用的特點,選擇既有利於疏肝調木,又有健脾和胃功效,又不傷胃、不滯脾的藥味。

二、肝喜潤燥,脾喜燥濕,所以要註意適當潤燥,剛柔並濟,辨證施治。

第二,指導患者樂觀開朗放松,也是調肝和調理脾胃之氣的關鍵。

封面圖片來自圖片網。

//////////

  • 上一篇:哮喘咳嗽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請問怎麽治療,做什麽檢查!?
  • 下一篇:3000萬買補救措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